時評
簡化漢字,歷史的積澱與選擇

更新日期:2021年07月12日
漫談漫畫:載體與形式 類型與造型(趙昆)

漫畫的盛衰是隨著載體的變化而變化的。

更新日期:2021年05月28日
鐘藝新:“老樹”“小林”何以綠蔭如蓋?

近年來,在網際網路與數字技術的助推下,網路漫畫高速發展,原創作者涌現,年輕用戶佔主流,發佈平臺從傳統報刊書籍轉向網路,市場規模不斷增長,資本更趨理性,快看漫畫、騰訊動漫、微網志動漫等平臺努力佈局産業。

更新日期:2021年05月28日
圈層:哪來,怎麼破?(秦蘭珺)

圈層,生於網路時代文藝生産的內在特徵,長于文化社區身份認同的內在需要,破于超越圈層的共識之真正建立。

更新日期:2021年05月28日
向雲駒:建圈與破圈的博弈

網際網路世界“圈”的存在或者“圈現象”在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時期,仿佛沾染上了它的新冠病毒,也出現了瘋狂的蔓延,即圈層化現象。

更新日期:2021年05月28日
王一川:跨越“飯圈”利益束縛,建構藝術公賞境界

在電影、電視劇、流行歌曲、網路文藝等大眾藝術流行的時代,出現偶像以及崇拜他們的歌迷、影迷、戲迷圈層即“飯圈”是必然的,這種情形對認識藝術在當代社會場域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而對認識我們身處於其中的社會場域本身,都是有無可否認的認識價值的。

更新日期:2021年05月28日
鐘藝志:不能為了“流量擔當”放棄“歷史擔當”

革命歷史題材是我國影視創作的“熱點”,也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優秀的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以其特有的精氣神,深刻而廣泛地吸引著人們特別是青年群體。反之,那些脫離歷史真實、價值觀扭曲的“雷劇”,則如影視界的“泥石流”,令人厭惡和憂心。

更新日期:2021年05月28日
“築圈”與“出圈”:平台資本、圈層意識形態與青少年亞文化

“出圈”似乎成為近年來網際網路平臺、文娛産業和流行文化最熱衷的追求。

更新日期:2021年05月18日
鐘藝妍:快樂入圈 包容他圈 勇敢出圈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數字技術快速發展,青年群體的文化認同日趨多元多樣的同時,也逐漸出現圈層化趨勢,呈現出“壁壘”和“部落化”現象。

更新日期:2021年05月18日
漫畫創作與人民情懷——從“小林漫畫”“老樹畫畫”想到的

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

更新日期:2021年05月18日
專家熱議中國動漫如何引發世界共鳴

近年來,中國動漫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在世界舞臺上的聲音逐漸響亮。《哪吒之魔童降世》《萌雞小隊》《羅小黑戰記》等優秀作品在海外的火爆,説明中國動漫已不單是一種娛樂方式,更日益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窗口。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28日
IP改編:“背靠大樹好乘涼”的惰性心態不可有

最近,《大宋宮詞》的高開低走引人關注,其核心主創本期望憑藉20年前《大明宮詞》的高口碑再度打造現象級作品,然而使其衝上熱搜的卻是一度暴跌至4.1的超低評分和網友的集體吐槽。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15日
古裝劇能否更古雅地體現現實主義品質

《狼殿下》《有翡》《鬥羅大陸》《贅婿》《上陽賦》《錦心似玉》《我就是這般女子》《大宋宮詞》……近期十多部古裝劇亮相熒屏和網路,排播密集。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06日
抄襲還是挪用? 莫拿臨摹做藉口

3月30日,中國美協發佈的一則公告引起了美術界的關注——“經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研究決定,暫停王筱麗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會籍”。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06日
夏烈:《鬥羅大陸》為何沒能破壁出圈?

《鬥羅大陸》是一部話題性極強的劇,那些頗為喧囂的熱度原來“功夫在詩外”,原著IP和當紅演員刺激了效應,劇整合了鏡子、成了引信。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02日
如何讓影視作品獲得更公正的評價

近年來,大眾接受資訊的模式呈現移動化、迅捷化、碎片化、互動化等特質,反映在文化娛樂方面尤為顯著。

更新日期:2021年03月25日
梁君健:好萊塢在中國電影市場何以式微

近日,由好萊塢出品的兩部動畫電影《貓和老鼠》《尋龍傳説》先後在中國院線上映。不過,與連續刷新紀錄的春節檔相比,不論是主打情懷回憶的《貓和老鼠》,還是部分採用中國元素的《尋龍傳説》,都沒有掀起什麼波瀾。

更新日期:2021年03月24日
借綜藝節目成功突圍 “劇本殺”給文娛産業帶來什麼啟示?

在資訊碎片化、萬物短視頻化的此時此刻,年輕人為何願意放下手機、投入一次勞心勞力的群體活動?其背後的消費動機又是什麼?這些議題本質上是對“劇本殺”展開美學意義與社會屬性的探討。

更新日期:2021年03月23日
用綠色數據,助推文藝高品質發展

一次刷量“爆雷”事件終於塵埃落定,本是相當嚴肅的事情,卻引起大量圍觀,並非沒有原因。

更新日期:2021年03月23日
是“爆款”還是“撲街”,關鍵在於創作理念

伴隨數字閱讀付費與免費加快融合、人工智慧翻譯技術助力海外傳播、網路視聽應用時長佔比增加等行業新變化,網路文學面臨新的用戶習慣和市場形勢,二十多年發展實踐形成的傳統模式步入調整期。

更新日期:2021年03月22日
專家研討2020網路文學發展:Z世代已成主要消費群體

3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在北京舉辦《2020年度中國網路文學發展報告》專家研討會。7位課題組專家學者出席研討會,介紹報告的撰寫背景和主要觀點,並對網路文學的發展趨勢進行研判分析。

更新日期:2021年03月18日
國産電視劇掀起“耽改”熱:“腐文化”出圈,青少年入坑

2021年,由耽美小説(多指男男同性愛情小説)改編的“雙男主”電視劇立項、拍攝、開播數量暴漲,被網友戲稱為“耽改101”元年,引發廣泛關注。這一現象與時下愈發流行的“腐文化”相結合,將對青少年産生怎樣的影響,值得關注。

更新日期:2021年03月16日
警惕新媒體對大眾審美的“矮化”傾向

近來,公眾普遍認同當前新媒體的巨大影響力,但同時也産生了深深的憂慮:當下新媒體泛娛樂化態勢強勁,有時唯閱讀量、點讚量馬首是瞻,有拉低和“矮化”大眾審美的不良趨勢。

更新日期:2021年02月07日
網路上的“段評”,就像是一場“表演”

“段評”是讀者線上閱讀過程中對網文某個段落的即時評論。越來越多的讀者説,相比于網路作家寫出來的故事,故事旁邊“段子手”天花亂墜的“段評”更有吸引力。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反客為主”的文化現象。

更新日期:2021年02月07日
擯棄“野蠻生長”,走向“穩健成長”——把脈當下網路文藝發展現狀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數字中國”和“文化強國”,這給網路文藝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更新日期:2021年02月07日
優選匯 | 線上還是線下,這對戲劇是個問題嗎

如同觀看線上演唱會一樣,看劇新形態也引來了眾多觀眾,並引發了劇迷中的廣泛討論——看戲劇是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兒,而通過螢幕看“線上戲劇”,和看網劇有什麼區別?這對戲劇意味著什麼?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8日
優選匯 | 淺談《大理寺日誌》對國産網路動畫創作的啟示

《大理寺日誌》迎合觀眾的兩個需求:一是國産網路動畫市場迅速發展,更多觀眾産生在網際網路上觀看動畫的需求;二是動畫題材同質化嚴重,觀眾出現審美疲勞,急需嘗新、嘗鮮的需求。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8日
優選匯 | 中國網路文學之現實主義問題

網路文學的現實主義問題涉及三個層面:一是為何會出現網路文學的現實主義詢喚,二是網路文學是否具有“現實主義”品質,三是中國網路文學現實主義類型的特殊價值何在。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8日
優選匯 | 傳統是網路文學的“精神血脈”

如果網路作家意識不到優秀傳統文化對於創作的重要性,那麼他筆下的作品不僅無“根”,而且失“魂”,因為只有胸中有文化,筆下才會有乾坤。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8日
優選匯 | 《瑜你臺上見》對於京劇傳播的示範價值

疫情期間,中國首檔京劇脫口秀《瑜你臺上見》應運而生,以“脫口秀+網際網路”的形式在愛奇藝網路平臺播出。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8日
對網紅書店不“捧殺”也不要“棒殺”

近期,高顏值、有特色的網紅書店越來越多,成為年輕人熱衷一去的打卡地。近年來,書店一直面臨轉型的壓力,也有人提出,“高顏值”真的對書店生存有益嗎?在網紅書店裏,書會不會淪為拍照的“道具”?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8日
薛晉文 李蕾:警惕影視創作的低智化傾向

從創作到行銷,部分從業者不但對作品存在低智內容的問題不加反思,反而接受得相當坦然,這種傾向應引起業界警惕。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8日
優選匯 | 網路電影《毛驢上樹》:開啟農村題材網路電影精品之路

作為當前最蓬勃發展網路文藝中異軍突起的文藝類型——網路電影,農村題材創作也沒有缺席。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7日
優選匯 | “二次穿越機制”與爽文世界觀——從《慶餘年》到《詭秘之主》

從“二代穿越模式”來看,網路小説的轉型首先在於,能否跳出消費主義的窠臼,超越固有的爽文模式,這將是網路文學未來發展的一大關鍵。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7日
優選匯 | 網路紀錄片《文學的日常》的“出圈”爆紅及其他

這種“出圈”爆紅、引發觀眾熱議的文化現象,正是在警示我們:過去我們好多文藝創作者,其實是“把人看簡單了”。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7日
優選匯 | 三農vlog:把美麗鄉村寫在影像中,寫在大地上

當鄉村書寫走入新媒介時代,它將以怎樣的新形態與時代展開對話?當下,這個正在蓬勃發展的新形態就是三農vlog。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7日
優選匯 | 對“高糖無虐”甜寵劇的觀察與思考

如果借助西方情景喜劇的經典理論“杯中風暴”來看,甜寵劇的戲劇衝突屬於一種低強度的劇作類型,其主要衝突體現為人物成長中的困境與矛盾。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7日
優選匯 | “雲模式”下的綜藝眾生相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人們開啟了“宅家”模式,城市鄉村各行各業都“按下了暫停鍵”。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6日
優選匯 | 《清平樂》與古裝劇審美風格的轉向

縱覽二十年來中國大陸拍攝的古裝劇,《清平樂》在歷史考究與藝術感兩個方面,都算是上乘之作,吸引了不少擁躉。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6日
優選匯 | 在歷史與現實的交錯之間——長篇小説《宰執天下》文本解讀

《宰執天下》是一部以北宋社會變革為背景的歷史穿越小説。作品以宋代在中國古代歷史演變中的個性特色和獨特地位為敘事背景,採用超越時空、虛實結合的藝術表現手法,重構歷史故事。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6日
優選匯 | 短視頻中的鄉土世界及其美學建構——以“蜀中桃子姐”為例

​在這些鄉土視頻中,抖音用戶“蜀中桃子姐”的創作頗具代表性,值得特別關注。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6日
優選匯 | 要“硬核”,也要人文精神

現實題材網路小説為什麼能如此貼近時代?這和作者的身份有關。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6日
“三倍速追劇”是對注水劇降維打擊

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説,追劇、追綜藝開倍速已經成了標配。而且二倍速似乎都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不少視頻網站還推出了三倍速。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6日
為國為民精神的熒屏表達——當下武俠劇的創新與困境

2020年前後,沉寂許久的武俠題材連續劇出現了一定的復蘇態勢。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6日
優選匯 | 自B站央視版四大名著彈幕文化談起

源出ACG亞文化的“彈幕”而今已然成為當代青年甚至全年齡段觀眾視頻影音體驗的重要組分,並逐步將自身建設為一種新型網路文化形態。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5日
優選匯 | 《繪真·妙筆千山》:國風遊戲的審美理想

現在很多遊戲為了增強操控性,往往將襯託人物的環境和背景做成灰暗色調,但《繪真·妙筆千山》卻反其道而行之,玩家目光所及之處皆是考究的設色、優美的線條和精心佈置的畫面元素。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5日
優選匯 | “網改劇”《慶餘年》的時代價值

該劇的成功在當代“網改劇”的版圖中具有某種“標桿”意義。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5日
優選匯 | 回溯原點,重返現場——由“方艙舞蹈”評網路文藝的在場性

於此特殊時期,“方艙舞蹈”的迅速走紅實則指向了網路文藝的在場性特質。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5日
優選匯 | 網文“爽感”對現實題材敘事的一次植入

在熒屏精英扎堆的當下,《我是余歡水》的出現是可貴的,無論是優點還是不足,它對於今天的國産劇如何塑造鮮活的小人物都有積極意義。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5日
優選匯 | 網路文學對文學等級的消解與重構

時至今日,即便是對網路文學持批評態度的人也不得不承認,網路文學不只是一種文化現象,更是一種新的文學形態,它不僅在豐富而且也在重構當代文學版圖。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2日
優選匯 | “請別讓我那麼快長大”——我看“小戲骨”系列影視劇

今天,兒童節已經不再是孩子們的專屬,越來越多的老、中、青年人在社交媒體上撒嬌賣萌,自稱“寶寶”。而真正的寶寶呢?似乎已經變得越來越“老成”。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2日
優選匯 | 論網路劇《鬢邊不是海棠紅》中媒介與傳統的交融

該劇思考並呈現了傳統戲曲與新媒介技術之間的交融與互補,以及進一步達成守正創新的可能。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2日
優選匯 | 是漫步雲上,是熠熠星光——《文學的日常》中的“詩與思”

由海峽衛視、優酷視頻聯合出品的人文紀錄片《文學的日常》,給了我們走近作家,領略其獨特現實生活與精神世界的契機。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2日
優選匯 | 網劇《長安十二時辰》電影化表達的現實意義

《長安十二時辰》有著精益求精的藝術追求和執著關愛大眾的人道情懷。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2日
《山海情》靠什麼吸引了年輕人

講述福建對口幫扶寧夏,使西海固地區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電視劇《山海情》,豆瓣開分9.1分,目前上漲至9.3分,成為2021年開年最受關注的電視劇作品。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2日
守護文明根脈 促進交流互鑒

人類要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蘊藏在歷史文化遺産中的精神內涵,是人類來時的路標,也是未來前行的動力。完成文化傳承的歷史使命,需要我們守護好文明根脈,用歷史智慧的結晶更好地服務於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20日
創作若趕不上觀眾的審美進階,“電影感”也難以彌合

創作者若是跑不贏甚至趕不上觀眾的審美進階,任再高級的“電影感”恐怕也難以彌合。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18日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夏潮:新媒體時代,文藝評論何為?

網路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網路文藝異軍突起,數量爆髮式增長,規模急劇擴大,網路上文藝熱點事件層出不窮。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18日
中國文聯向不良廣告代言行為説“不”

引導文藝工作者增強法治意識,履行社會責任,加強自我管理、自我約束。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18日
過度關注,會加重孩子學習負擔

家長的教育焦慮也反映了家長對孩子學習活動的參與不斷加深。而過度關注或者是關注的方式不對,會産生諸多負面影響:比如,造成孩子的主觀學習負擔非常重,抵消減負政策效果,造成過度的教育競爭,導致資源的浪費和過重的家庭負擔。 ​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13日
別讓“變味”的同行評議綁架學術

歲末年初,不少單位拉開了職稱評審的大幕,各高校也開始了一年一度的科研成果盤點。而不管是評職稱、發論文,還是選拔人才、評估學科……如今,眾多評價都繞不開四個字——“同行評議”。當破除“五唯”頑瘴痼疾達成共識,這項評價機制更是被寄予了“學術守門人”的厚望。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13日
評論員觀察:讓非遺綻放更絢麗光彩

不久前,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成功申遺,總數居世界第一。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13日
紀錄片受歡迎 國産紀錄片如何持續向好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佈的《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20》顯示,我國紀錄片發展實現多點突破、品質總體提升,目前進入高品質發展關鍵期,産業鏈各環節日益成熟,整體發展態勢持續向好。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05日
對“文藝批評”的批評 學者:缺乏出清淘汰機制

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報社主辦的第33期“藝海問道”文化論壇日前在京舉行。論壇以“文藝批評的現狀與對策”為主題,圍繞“文藝批評的現狀與問題”“如何促進文藝批評的繁榮”“文藝批評的‘才’‘膽’‘識’‘力’”“文藝批評如何助力藝術院團的創作”“文藝批評的媒體責任”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旨在通過理論研究、專家評論與媒體推進的有效結合,促進文藝批評的發展,繁榮文藝創作。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04日
陶淵明的底色和他的五次出仕

我們今天談論陶淵明,每每簡單地將其視為隱士。其實,陶淵明的底色,並不是一位隱者。從他少年時代的“猛志逸四海”(《雜詩》其五),到中年的“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雜詩》其二),再到晚年的“猛志固常在”(《讀山海經》其十),“大濟於蒼生”的濟世熱情,貫穿陶淵明的一生。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04日
符號與意義指向:西南少數民族口傳文學中的秩序與規範

在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一些偏遠山區,經濟相對落後,對外交流比較閉塞,書面文字使用較少,人們通過口傳文學這種口耳相傳的語言形式,書寫著本族群的歷史、風俗和人情,以此保存並傳承族群的集體記憶,促進族群成員形成對族群價值與規範的認同,從而實現社會秩序有效整合。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31日
抄襲者被奉為導師,綜藝節目的標準在哪

156名影視行業從業人員的聯名信,批評的是同行,抵制的是平臺,但他們更希望用共同發聲的方式改變魚龍混雜的現狀。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30日
走進大劇場之後,脫口秀還能做什麼?

​不同於往年脫口秀線下演出隨著相關綜藝節目的收官進入“淡季”,今年的線下脫口秀始終維持著一票難求的熱度。隨著三場笑果脫口秀演出本月相繼走進上汽·上海文化廣場,脫口秀劇場空間越來越大,喜劇在不同空間展現的豐富可能,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30日
讓“半部好劇”成長為精品力作

“半部好劇”的“希望”在於,它顯示出當前劇集創作者具備打磨精品的潛力,而差的這一口氣,恰恰是嚴謹的創作態度和執著的藝術追求。經典的誕生都是主創人員耐得住寂寞、用心創作的結晶,劇集創作應去掉浮華浮躁,重視創作規律,讓“半部好劇”成長為精品力作。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28日
專家:文藝批評也要“紅紅臉出出汗”

日前,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中國藝術研究院聯合主辦“藝海問道”文化論壇,邀請活躍在文藝創作、評論一線的專家學者,深入研討“文藝批評的現狀與對策”。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28日
網路文藝的創作與傳播別陷入“演算法”出不來

當演算法深刻影響媒介産品、藝術作品的傳播、接受以及創作生産時,堅持以人為本才不會陷入“演算法”的技術漩渦。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25日
“探墓短視頻”走紅,文保如何升級

一手拿相機,一手舉探照燈,拍攝者獨自向漆黑的古墓深處走去……近年來,驚險刺激的探墓類短視頻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網際網路平臺上。有網民説看這類短視頻能“長知識”,也有人擔心探墓類短視頻倘若引發效倣,有損毀文物的風險。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24日
太極申遺、盲盒出海背後是立體的中國

太極拳申遺成功;盲盒出口超過120個國家,出口額同比增長400%——兩則“風馬牛不相及”的新聞,其實有著共同指向,那就是傳統與現代並存的中國文化,以及一個豐富多元的“立體中國”。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24日
陶慶梅:戲劇也需要一場深刻的供給側改革

近年來,在各種藝術基金的推動下,國內的戲劇演出市場呈現出新的繁榮局面。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23日
丁真走紅、李雪琴出圈盤點2020年十大文化事件

這一年,因為疫情,我們每個人的文化生活都被徹底改寫,也因為這場不知何時結束的危機,文化産業不同層面都在接受改變,開始摸索新的出路。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22日
潘岳:中華詩詞與中華文化共同體

12月19日,中華文化學院(中央社會主義學院)與中國作家協會主管的《詩刊》社、《中華辭賦》雜誌社共同舉辦的“第二屆中華詩詞復興研討會”在京召開。40余位來自中國作家協會、中華詩詞研究院、中華詩詞學會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和詩詞作者圍繞“中華詩詞的當代性與文化強國建設”主題開展交流。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21日
文藝“批評”如何破冰(傅謹)

如何營造一個有利於開展文藝批評的良好環境,卻是當代文藝領域亟需回應的重大命題。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17日
全國脫貧攻堅題材優秀舞臺藝術劇目展演觀察(徐健)

近來,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的“全國脫貧攻堅題材優秀舞臺藝術劇目展演”備受矚目。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17日
電視劇《裝臺》:人民倫理和底層經驗的藝術表達(楊輝)

經過較長時間的精心籌備、拍攝、製作、修改,甚至一度擬定名為《我待生活如初戀》,電視劇《裝臺》最終恢復原名,在央視熱播。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17日
看,鄉村善治中的文化力量

“以前見面就談誰跟誰有矛盾的事情,現在都不説了,大家聚到一起就討論怎樣把舞跳好。”這是關於農村廣場舞海量新聞報道中很容易被人忽視的一個細節。原因在於,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把廣場舞、扭秧歌等文化活動僅僅當作消磨時間的休閒娛樂,沒有注意到其在基層尤其是鄉村治理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17日
莫做網路暴力的推手

每個人在生活中不經意的舉動,都有可能被媒體捕捉、放大、解讀,在街談巷議的推波助瀾中成為眾矢之的,遭廣大網友“魚肉”與消費。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15日
丁真的“真”你get到了嗎?

12月7日,理塘在重慶舉辦了一場旅遊推介會。理塘縣國資集團公司董事長張璽帶來了理塘最新旅行手冊,特色旅遊産品一併亮相。 理塘千戶藏寨手繪地圖、最野賽道路線圖、牛糞精釀啤酒、咖啡、藏香、牦牛奶香皂、藏藥浴……令人目不暇接。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9日
別讓虛假視頻新聞野蠻生長

有些通過擺拍的方式故意製造“新聞事件”的視頻假新聞也頻頻出現在網路上,引發了廣泛熱議。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7日
戴錦華:“流動的邊界”帶來哪些變化?

近年來,“破壁”、“出圈”是文化領域的關鍵詞。網際網路帶來海量資訊的同時,也漸漸形成了圍繞在不同興趣點周圍的圈子,圈子和圈子之間則會出現“次元壁”。這種由新技術帶來的變化,也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7日
抗戰時期,為何數萬知識分子奔赴延安?

​時間回到82年前的1938年,抗戰最艱難的歲月。這一年, 《西行漫記》掀起一股熱潮,並在春夏達到高峰。據統計,就在這一年5月至8月,由川入陜到達延安的青年知識分子就多達2200余人。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7日
周思明:文藝評論要為創造經典保駕護航

文藝評論與文藝經典創造是彼此砥礪、互動互促的關係。就文藝經典創造而言,文藝評論可以為之提供有效的理論支撐;而文藝經典的形成,則是文藝評論的出發點和願景。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4日
讓聲音成為他們生活中的光——寫在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

近年來,隨著線上經濟的崛起,越來越多的殘疾人擁有了“揚長避短”的機會,經過訓練,他們回歸社會,找到了合適的崗位。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4日
脫貧攻堅電視文藝——記錄時代的足音(脫貧故事)

今年以來,廣大電視文藝工作者深入脫貧攻堅一線,精心採集生動故事,記錄和再現駐村第一書記的身影、扶貧工作隊的日常、貧困家庭的奮鬥、鄉村建設的發展,展現脫貧攻堅的艱難歷程、萬眾一心的奮鬥狀態和告別貧困的歷史性變化。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4日
文創日曆市場走向何方?

臨近年底,文創日曆的大戰已經拉開序幕。記者調查發現,2021年的文創日曆比拼依然激烈。有人爭先入局摩拳擦掌,有人推陳出新搏上一搏,也有頭部玩家毅然決定離場。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4日
蔣述卓:重視新時期 面向新時代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文藝理論走過雄邁而壯闊的道路,儘管相對於文學創作而言,文藝理論的建設成果還沒有那麼彰顯與矚目,但我依然用“雄邁而壯闊”去形容它所走過的歷程。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3日
傅守祥:走好電視劇創作高品質發展之路

兩部電視劇播出後一下一上的“易位”,凸顯出我國電視劇創作高品質發展中的關鍵性問題。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3日
彭文祥:“年輕態”藝術創作生産的審美迷誤與價值復位

在藝術創作生産中,接受者的重要性顯而易見。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3日
張德祥:影視創作應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近日,以“亮劍3”為噱頭的抗日題材電視劇《雷霆戰將》引起普遍質疑,停播下架。幾乎同步開播的年代戰爭劇《隱秘而偉大》則因品質較高,收穫口碑與好評。這個現象引人反思。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3日
徐粵春:抗疫文藝中的家國情懷

在新冠疫情來臨時,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投身抗疫鬥爭,創作了一大批振奮民心、增強信心、撫慰人心的優秀文藝作品,發揮了文藝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3日
錢鍾書是被神化了,還是被低估了?

​2020年是錢鍾書誕辰110週年,在當代中華學術思想史上,欠了錢鍾書一個“偉大學者暨思想家”的莊嚴追認。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2日
並無懸念?“大流行”當選韋氏詞典2020年度詞彙

11月30日,韋氏詞典(Merriam-Webster)出版商韋氏出版公司宣佈,2020年年度詞彙為“大流行”(pandemic)。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1日
在流量中涵養“留量思維”

“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在流量中涵養“留量思維”,以德從藝,以作品立身,網路記得住,觀眾看得見,時間留得下。

更新日期:2020年11月30日
中國民謠30年:話題和流量終將遠去 留下來的是歌

隨綜藝産生的那些有關中國民謠的熱議話題終將隨流量遠去,而當初那些沙沙生長的人和他們的歌會留下來。那些歌裏的故事一直滋養著她,也告訴給每一個認真聆聽它們的人,那些最純真、動人,樸素、自然的東西,往往最珍貴,也最有力量。

更新日期:2020年11月30日
我們的藝術教育,缺憾究竟在哪?

​人們普遍認為自己和藝術之間存在某種隔閡。這種對藝術的誤解可能導致大多數人無法意識到:藝術會給人類社會和個體提供各種可能性,尤其是改變固有思維習慣的可能性。

更新日期:2020年11月30日
“凡爾賽文學”火了!這是什麼梗?調侃還是炫耀

近期,“凡爾賽文學”形成了一種值得思考的網路文化現象。

更新日期:2020年11月30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