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粵春:抗疫文藝中的家國情懷
電視劇《在一起》海報
在新冠疫情來臨時,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投身抗疫鬥爭,創作了一大批振奮民心、增強信心、撫慰人心的優秀文藝作品,發揮了文藝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的形勢下,回顧這場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史詩般的抗疫鬥爭,研究浩如煙海、星漢燦爛的抗疫文藝作品,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家國情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提倡愛家愛國相統一,讓每個人、每個家庭都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作出貢獻”。“家國情懷”是中國人素有的思想情感,更是推動中華民族傳承賡續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抗擊疫情中,“家國情懷”始終貫穿著文藝創作的各方面全過程,發揮著強有力的支撐作用,凝聚起同心同德、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家國敘事呈現三種創作邏輯。
第一,從“家”出發的微小敘事。家,是烙印在中華民族文化基因中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記。無論歷史怎樣演變、時代如何前進,“家”作為飲食起居的場所、親情血緣的寄託,始終是維繫中國人的情感紐帶,是每一位中國人安身立命的精神信仰,是中華民族代代延續的文化根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帶來的災難,是通過每一個家庭的衝擊、變故和遭遇體現出來的。此次抗疫主題文藝作品創作中,很多優秀的作品都以“家”為切入點,抒發創作者對家鄉和家人的牽掛與愛戀。“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面對疫情,醫務工作者白衣為甲、逆行出征、以捨生忘死地精神迎接未知的威脅和挑戰,心中卻埋藏著對家的擔憂、不捨和眷戀。由評彈作家周亞君創作、上海評彈團演員黃海華表演的《兒子的微信》深情訴説了一位上海醫生啟程前對父母的囑咐。“雙親啊莫為孩兒多牽掛,放寬懷不擔心,一定要認真保護自家身”,從戴口罩、勤洗手到少走動、發微信,件件瑣碎小事凝聚著疫情期間每個人對家人的關心。譚旋、段思思創作的歌曲《武漢伢》同樣生活化、世俗化,開頭結尾的童聲和中間武漢方言的融入,竹床、宵夜、蒲扇等日常瑣碎的符號,展現出昔日家鄉閒適安逸的生活狀態,從而自然引出“這是我的家,我們守護她”的真情流露,表達了對武漢深沉而熱烈的愛。這些從家出發的微小敘事,是人們面對災難時情感的自然流露和應激反應,能夠迅速引發國人的共情共鳴,從而迅速傳播開來,激勵萬千人民鼓起與疫情鬥爭的勇氣,同時也提供災難時期必要的心靈慰藉。
第二,以“國”為核的宏大敘事。愛國主義始終是中華民族文藝創作的永恒主題,在中國文藝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心懷天下、謳歌祖國的經典篇章不勝枚舉。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團結帶領全黨全國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全體國人的愛國熱情空前高漲,愛國主義成為文藝創作的集中主題。藝術家將自己的家國情懷傾注在音樂、舞蹈、美術、書法、戲劇、曲藝等作品中,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成為文藝創作的主要題材,作品的意象、境界和精神進一步擴展與提升。比如疫情期間,中國文聯、中國攝影家協會組織全國60多位攝影師組成赴湖北抗疫攝影隊,穿梭于武漢各大醫院,為42000余名全國各地援鄂醫療隊員義務拍攝肖像,定格“最美逆行者”,形成珍貴的共和國戰“疫”影像檔案,讓他們寫滿堅定、自信甚至略帶疲憊和勞累的面孔,成為萬眾一心、馳援抗疫的英雄們的最好寫照,用有態度、有溫度、有深度的攝影作品致敬時代英雄、傳遞人間大愛。再比如,雷佳演唱的歌曲《解放軍來了》,把人民軍隊群體的可靠、可親、可敬與普通百姓個體內心的期盼、信賴、敬仰融為一體,以小切口展現大視野、高境界,成為抗疫主題音樂觸動人心的佳作。以“國”為核的宏大敘事,是文藝工作者忠於內心的自覺選擇,為營造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社會氛圍發揮了積極促進作用。
第三,家國同構、家國一體的融合敘事。《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中國人的精神基因裏,國家與家庭、社會與個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體。把國家與家庭、社會與個人統一起來,正確處理好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長遠利益與短期利益、根本利益與切身利益的關係,是中國人應該自覺堅守的生命哲學。這既是中國人與西方人重大的文化背景差異,也是抗疫結果大相徑庭的根本原因之一。抗疫文藝創作中,許多文藝工作者把宏大敘事中的國家命運和微小敘事中的個體命運有機結合,表現小家與大國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同命相依共赴國難的主題。武漢人藝話劇《逆行》選擇武漢呼吸內科主任劉宇先及其老師江淩雲、快遞小哥陳漢生三個家庭的故事,從一個側面聚焦和展示武漢人民在這場慘烈悲壯的抗疫鬥爭中面臨的困難和抉擇,付出的努力和犧牲,真實再現疫情之下人們緊張、害怕、惶恐的情緒和向死而生的大無畏精神,將家庭瑣事、個人悲歡與國家命運交織在一起,刻畫了中國人民在民族大義面前捨生忘死、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的英雄主義精神。電視劇《在一起》以抗疫期間各行各業真實的人物、故事為基礎,還原了小人物在大環境下展現出的平凡和偉大,是疫情期間各個行業、各個群體的中國人的精神群像,集中展現了面對突發疫情、中國人家國一體的精神理念。家國同構、家國一體的融合敘事,反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價值追求,把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統一起來,不僅為抗疫鬥爭提供強大精神支撐,也為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作出了文藝的貢獻。
話劇《逆行》劇照
從“家”出發的微小敘事,到以“國”為核的宏大敘事,再到家國同構、家國一體的融合敘事,是整個抗疫文藝創作家國敘事的總體風貌,這既是文藝工作者在抗疫鬥爭實踐中的自覺選擇,也是中華傳統文化、中華美學精神的一脈相承,這種敘事方式背後的創作觀念,具有鮮明的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中國特色。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創作核心觀念的當代表述就是以人民為中心。抗疫文藝家國融合敘事的成功充分説明,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個人的藝術追求、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緊結合在一起,同人民福祉緊緊結合在一起,才能創作出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的優秀作品。這就是這次抗疫文藝創作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
(作者:徐粵春,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