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孟子故里山東鄒城舉行紀念伏羲女媧活動

中國農曆三月初三,鄒魯一帶民間有祭祀紀念人文始祖伏羲女媧的傳統。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15日
圓明園第二十六屆踏青節開啟

4月9日,圓明園第二十六屆踏青節開幕。圓明園踏青節以優美的春季環境為依託,以春季戶外休閒文化為主線,將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踏青節將持續至5月31日。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14日
魏榮康:用木偶傳承古今文明

正在上演的戲叫《永樂皇帝觀燈》,臺上的“演員”身著華服,一招一式大方利落,唱腔唸白悠揚細膩。看得入迷了,便會漸漸忽略了這些“演員”的四肢上縛著的提線,有時甚至還會忘了,它們只是木偶人。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13日
歷史感和創造力共生 江西景德鎮:千年瓷都青春常駐

作為千年瓷都,這裡有老窯址、老街區,也有陶瓷藝術村、文創市集;有堅守工藝的匠人,也有創意迭出的年輕人。他們在這裡追逐夢想,見證改變,也為這座城市帶來發展新活力。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13日
千年岩畫不容損壞 保護文物刻不容緩

近日,新華社客戶端“全民拍”欄目反映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曼德拉山部分岩畫表面有人為刻痕,保護措施尚需加強。內蒙古文物保護相關部門聯合成立調查組赴曼德拉山了解情況,對曼德拉山岩畫保護工作提出建議和要求。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13日
魏榮康:用木偶傳承古今文明

提線木偶戲也叫傀儡戲,是表演者在幕後通過提線操控木偶進行表演的一種戲劇藝術形式。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12日
藏身沂蒙山深處的木文化“世界”

南美洲的輕木、東非的黑黃檀、寮國的大果紫檀、緬甸的黃金樟和烏木、中國雲南的竹化石……在山東臨沂,一處藏有46個國家和地區近600種木材標本的博物館,多年來在沂蒙山區“散發”著傳播世界木文化的“芬芳”。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11日
可讀,可看,可聽 看文藝如何描繪中國鄉村之美

作為記錄和呈現時代發展的文學、影視及新興的直播、短視頻等文藝形式,也將各自的“鏡頭”對準了美麗鄉村,從不同視角審視著鄉村的變化。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07日
“方寸洞天——鼻煙壺精品展”展出251件遼博館藏文物

“方寸洞天——鼻煙壺精品展”近日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共展出遼寧省博物館館藏文物251件,其中絕大多數為首次與公眾見面。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07日
《辛醜年》特種郵票發行

1月5日,中國郵政發行《辛醜年》特種郵票1套2枚,圖案分別為“奮發圖強”“牛年大吉”。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06日
上海:感受漢風美學魅力

“公園前202號”漢風美學新媒體藝術展,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重新組合與創作,通過現代展覽技術呈現漢文化的美。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04日
安徽瑤海:傳統文化表演迎新年

12月31日,合肥市瑤海區少兒藝術學校川劇社舉行“傳統戲劇文化迎新年”彙報表演,迎接新年的到來。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04日
走近日曆書——看得見傳統,留得住美麗

記者採訪多位出版者和設計者,為大家講講關於日曆書的那些事。

更新日期:2021年01月04日
“感知中國·連線蒙古”網上內蒙古文化周正式上線

“感知中國·連線蒙古”網上內蒙古文化周30日在呼和浩特舉行上線儀式。當天,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對此進行了新聞發佈。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31日
“泥人張”彩塑(北京支)藝術傳承人才培養開班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0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泥人張”彩塑(北京支)藝術傳承人才培養開班儀式在北京工業大學舉行。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29日
堅守傳統技藝!看“船拐子”的非遺人生

年近花甲的姜紀國,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梅溪鎮龍翔社區旱船隊的“船拐子”,也是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梅溪旱船”的傳承人。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25日
百餘河南優秀美術作品集中亮相 繪“黃河魂”感“中原風”

展覽分為“歷史題材”“沿黃自然風貌”和“當代生活”三個部分,力求用美術講好黃河故事、河南故事、出彩故事。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25日
走近安徽歙縣老胡開文墨廠:徽墨千年 亦淡亦濃

一間間房門內,煉煙、和料、制墨、晾墨、打磨、描金等11道古法制墨工序各有講究,藏著徽墨的秘密。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24日
為村落歷史遺存注入藝術活水

鄉村,是人類歷史最久遠的棲息地。 城市出現後,隨著城市文明超越鄉村,越來越多的人離開鄉村,移居城市。特別在中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鄉村一度成為貧困的代名詞。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22日
“中國戲劇活化石”青陽腔的前世今生

青陽腔滋養了黃梅戲,哺育了徽劇等,故被譽為“京劇鼻祖”、中國戲劇活化石。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21日
《大秦賦》火了 讓觀眾懂得了許多有趣的古代禮儀知識

《大秦賦》讓我們看到,在歷史正劇已漸趨沒落的當下,只要打磨精細,嚴肅敘事依然對觀眾有吸引力。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21日
“偶趣大篷車” 非遺新體驗

“偶趣大篷車”以晉江市即將於春節期間開通的旅遊公交梧林專線為載體,讓觀眾零距離感受非遺魅力。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21日
河北藁城:傳統宮燈製作迎新年

隨著元旦臨近,藁城區屯頭村宮燈生産企業加班加點趕制燈籠供應節日市場。藁城宮燈歷史悠久,06年被列入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21日
讓“黃河文化”奏出時代強音

近年來,渭南市把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作為黃河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落細落實,取得了良好效果。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18日
中國武術太極拳申遺成功

2020年12月17日,中國武術太極拳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18日
安志順:一生打遍各種鼓,唯一不打“退堂鼓”

一個年近九旬的長者與你並排而坐,操著一口陜北口音不經意流露出他對打擊樂的一片深情,你會不由得被他寫滿故事的眼睛和幽默風趣的言談深深吸引。這位長者就是人稱“東方鼓神”的中國打擊樂演奏家、作曲家安志順。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17日
助力“申遺” 福建泉州城考古取得階段性成果

泉州曾經孕育和見證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輝煌,現在又因申報世界遺産而煥發出勃勃生機。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15日
傳承技藝 再現徽州古建築的“文化密碼”

飛檐翹角、雕梁畫棟、藻井樓閣,木製結構的徽派建築鱗次櫛比……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14日
中國民協舉辦七十華誕展 呈現民間大美

為展示中國民間文藝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大美民間——中國民協七十華誕展覽”8日亮相中國文藝家之家展覽館。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10日
西安八旬老人用900多根竹條讓“兵馬俑戰車”動起來

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張氏風箏製作技藝傳承人張天偉介紹,“秦始皇陵一號銅車馬”早在2014年就製作了一部分,前後共用時8個月。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10日
中國戲曲學院建校70年教學成果展演落幕

自9月22日始,140多場線上展播,17場線下展演,力求在光與影的盛宴中,展現中國戲曲學院綿延70年的傳統文化藝術魅力與育人傳承風采。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10日
皮影戲:方寸舞臺 皮影人生

隨著鑼鼓聲響,湖北武漢花博匯內的古戲臺瞬間熱鬧起來,一塊幕布逐漸亮了起來,劇目名《猴王借扇》緩緩上升,皮影戲正式開始。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9日
“銅道·鐘仁”國際藝術展啟幕 非遺大師跨界推新作《五牛中國尊》

中國銅雕與景泰藍領域兩位非遺傳承人朱炳仁和鐘連盛首次跨界創作的《五牛中國尊》在京城亮相,為中外嘉賓奉上一場視覺盛宴。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7日
非遺傳承人齊聚西安城墻共話傳承

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齊聚西安唐皇城墻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內,用熾熱匠心與精湛技藝為民眾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7日
中國(黃姚古鎮)楹聯論壇暨黃姚楹聯文化傳承發展研討會召開

12月5日,第二十屆中國(黃姚古鎮)楹聯論壇暨黃姚楹聯文化傳承發展研討會在廣西賀州黃姚古鎮旅遊文化産業區舉行。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7日
天橋藝術中心“融·藝”展邀觀眾“入戲”

展覽旨在利用視覺形象展現戲曲文化,探討傳統戲曲的現代生命力,打造舞臺演出、展覽呈現、公共教育三位一體的藝術生態圈落。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4日
西藏完成六部傳統藏戲舞臺化改編項目

《文成公主》《白瑪文巴》《卓娃桑姆》《蘇吉尼瑪》《朗薩雯波》《曲傑諾桑》六部傳統藏戲完成舞臺化改編項目。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4日
小小文化站 作用不一般

在四川雅安市天全縣新華鄉,提起他們的綜合文化站,鄉親們都讚嘆不已。從2015年到現在,每週一到週五,新華鄉綜合文化站的“四點半課堂”始終風雨無阻,備受孩子和家長的喜愛。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2日
京劇電影《貞觀盛事》靠什麼捧得金雞獎

“上海出品”的《貞觀盛事》以經典劇目的別樣重生,讓人們再度將目光聚焦戲曲電影,審視戲曲藝術與電影藝術在新時代的對話。

更新日期:2020年12月01日
第五屆“詩詞中國”大賽啟動

大賽分為“絕句”“律詩”“詞”“古風”4個組別,廣大詩詞愛好者自11月17日起,可在大賽官網、客戶端等平臺進行註冊和投稿。

更新日期:2020年11月27日
北京立法避免“千店一面”!讓牌匾標識各美其美

根據草案,北京市設置戶外廣告設施時,牌匾標識沒必要非得統一樣式、色彩和字體,而是要與周邊風貌景觀“相協調”,要有“創新性設計”。

更新日期:2020年11月26日
新版《鹿鼎記》遭差評 鰲拜的家不叫“鰲府”叫什麼?

#新鹿鼎記鰲拜家寫了鰲府# 就登上了熱搜。這一話題還引發了網友討論——鰲拜的家不叫“鰲府”叫什麼呢?

更新日期:2020年11月20日
和非遺的故事,這樣開始

​如何讓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重放光彩?北京市西城區從2014年開始招募熱愛非遺的傳承志願者,向傳承人學習傳統技藝,延續非遺記憶。

更新日期:2020年11月18日
"萬年米"見證!世界稻作文化源頭是中國上山文化

在浙江省浦江縣上山考古遺址公園,一粒已炭化的“萬年米”,是約1萬年前世界稻作文化在這裡起源的實物見證。

更新日期:2020年11月17日
廣東潮州小學生學習手拉壺文化

潮州傳統手拉朱泥壺技藝走出一條傳承新路子,通過公益培訓班等形式讓更多年輕一輩接觸、了解、傳承這一傳統技藝。

更新日期:2020年11月16日
英雄史詩格薩爾:從“做夢就會吟唱”到數字化永久“記憶”

如今,紙質+數字化正實現世界最長且活態傳承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的永久“保存”。

更新日期:2020年11月16日
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閉幕

11月15日,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在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舉行閉幕式。閉幕式上發佈了2020年大運河文化節相關工作成果。

更新日期:2020年11月15日
方言網路文藝別沉溺于“土味”

在網路文藝興盛的當下,尋找新的文藝形式和表達空間來激活方言,喚起方言新的生命力,維繫鄉土記憶與城市生活之間的精神聯繫,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更新日期:2020年11月11日
聽非遺講故事 梳起“帆船頭”傳承媽祖文化

媽祖髻是媽祖故里湄洲島當地女性的傳統發髻,相傳為媽祖所設計,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媽祖信俗的重要組成部分。

更新日期:2020年11月04日
《故宮日曆》笑傲市場那些年

辭舊迎新之際,各式各樣的“文創”日曆紛紛登場。這麼多年來,在日曆産品的萬花叢中,恐怕唯有《故宮日曆》是歷久彌新,一枝獨秀。

更新日期:2020年11月04日
用藝術架起溝通橋梁 “一帶一路”美術展亮相中華藝術宮

在第三屆進博會舉辦之際,中國美術家協會、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聯合主辦大型國際性美術作品展覽“共同的家園——‘一帶一路’國家美術作品展”于11月2日在中華藝術宮拉開帷幕。

更新日期:2020年11月03日
“中國優秀古村鎮”宣傳推介活動啟動

10月27日至28日,“中國優秀古村鎮”宣傳推介活動啟動會舉行。

更新日期:2020年10月29日
饅頭包子等發酵食品的“前世今生”

在我國,當祖先們還不知道微生物是何物的時候,就已經嫺熟地把它們應用於饅頭、包子、黃酒等各類傳統發酵食品的製作中。

更新日期:2020年10月29日
貴州榕江:苗寨“扶貧作坊”傳承非遺促增收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興華鄉擺貝村設置“扶貧作坊”,組織苗族婦女就近學習刺繡、蠟染等苗族傳統手工技藝。

更新日期:2020年10月28日
湖北12歲新生代非遺傳承人:以創新傳承古老南曲

不久前,12歲的周恩布順利通過五峰縣文化館暨非遺保護中心的考核,成為當地年齡最小的南曲傳承人。

更新日期:2020年10月28日
傳統節日背後的文化內涵:重陽節是怎麼來的?

近日,中國書店在北京舉辦2020年首場“邃雅講堂”,並邀請著名作家、文化學者崔岱遠講解“中國節日節氣文化”。

更新日期:2020年10月28日
中國曲藝南音受到法國網友喜愛

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近日攜手中國曲藝家協會推出“中國曲藝‘雲’欣賞”系列活動第二期,聚焦閩南傳統文化藝術——南音,在該中心官網和社交媒體平臺陸續推出南音代表作品,受到法國網友喜愛和好評。

更新日期:2020年10月22日
天上西藏·首屆中國西藏網路影像節啟動

用鏡頭記錄雪域高原的時代變遷,用光影講述天上西藏的奮鬥故事。19日,天上西藏·首屆中國西藏網路影像節在拉薩啟動。活動啟動後,將面向廣大影像創作者廣泛徵集反映新時代新西藏的壯美自然風光和獨特人文風情的優秀影像作品。即日起開始徵集作品,投稿截止到11月30日。

更新日期:2020年10月21日
故宮屋頂無法落鳥? 專家:以訛傳訛的民間傳説而已

有科學分析表明,發亮的物體不利於鳥類或其他動物靠近。琉璃瓦在陽光下反光,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鳥類在瓦面停留。

更新日期:2020年10月21日
中國丹寨非遺周開幕

10月18日,中國丹寨非遺周在貴州丹寨萬達小鎮開幕。旨在推動中國非遺保護傳承工作,讓更多非遺走進景區,促進非遺和旅遊深度融合。

更新日期:2020年10月19日
走近非遺!一文了解北宋官瓷燒制技藝

“北宋官瓷跟其他瓷器最大的不同在於釉。”張潔光説。吸水性良好的胚體讓釉料能夠緊緊吸附其上,經過焙燒,釉料在胚體表面形成玻璃質。“

更新日期:2020年10月15日
劉蘭芳:網路時代不怕年輕人不喜歡曲藝

中國文聯終身成就曲藝藝術家、中國曲協名譽主席、北京評書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劉蘭芳接受採訪時表示,網路時代,不怕年輕人不喜歡曲藝。

更新日期:2020年10月15日
不只是延續與保存,更在於發展——中國民樂界的新探索

正在此間舉辦的第九屆華樂論壇上,中國民樂界人士聚焦當前民族音樂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分享學術思想,探討民族音樂發展大計,探索民族音樂新未來。

更新日期:2020年10月14日
蘭州大學聲樂套曲《敦煌廿咏》作品發佈

蘭州大學中華詩樂文化研究中心歷時三年創作的聲樂套曲《敦煌廿咏》舉行作品音樂會,以現代作曲手法和表演方式,首次嘗試用聲樂演繹敦煌文獻。

更新日期:2020年10月13日
侗繡技藝傳承人楊甜:繡出脫貧康莊道

近年來,同樂鄉大力推動侗繡技藝傳承,採取“公司+基地+農戶(貧困戶)”運作模式,組織技藝傳承人將侗繡技藝傳授給當地婦女,帶動當地群眾300多戶參與刺繡,其中貧困戶50多戶,侗繡作品被銷往國內外,實現了助農增收。

更新日期:2020年10月12日
影像與千年古城鎮遠“邂逅” 助力貴州文旅融合發展

2020多彩貴州·第十三屆中國原生態國際攝影大展(簡稱“大展”),于9月27日至10月7日在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古城開展,2500余幅照片陳列于古城的街頭巷陌、會館院落、文體場館。

更新日期:2020年10月09日
“非遺扶貧品牌行動和優秀帶頭人”名單正式公佈

由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手藝網承辦的“非遺扶貧品牌行動和優秀帶頭人”名單發佈儀式在北京舉行。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30日
詩人“赴約”敦煌:給月牙寫一首詩,聽一聽沙子説的悄悄話

27日,“文化聖殿·人類敦煌玉門關 詩詞周”活動在甘肅敦煌啟幕。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28日
湖北房縣“西關印象”開街 古鹽道再現昔日繁華

經過3年建設,西關印象修復工程已經完工。走進西關街體驗,一棟棟古色古香的倣古建築沿街而建,會館、戲樓、廣場、民宿、古玩、特色小吃店等,一家挨著一家。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28日
上海百年地標大世界“鬧”非遺傳統 人氣爆棚

​上海旅遊節的重頭項目、2020大世界“鬧傳統”系列活動暨第三屆長三角非遺節26日在滬開幕。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28日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即將推出2020年“天涯共此時——中秋節”線上文化周

由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主辦,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和巴黎中國文化中心承辦的“天涯共此時——中秋節”線上文化周,即將於9月28日至10月5日在“雲端”與法國民眾見面。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24日
南京千年古巷熙南裏將重現《南都繁會圖》

千年古巷熙南裏街區將於9月26日正式恢復“笪橋燈會”,通過現代與傳統的共融,再現明清燈市的熱鬧輝煌,重現《南都繁會圖》描繪的盛景。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23日
中國攝影界“奧斯卡”頒出各項榮譽

第20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頒獎晚會21日晚在平遙古縣衙舉行。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23日
海南儋州:千人調聲慶豐收

海南省儋州市上千民眾唱響獨具當地特色的“儋州調聲”,慶祝中國農民豐收節和即將到來的國慶、中秋佳節。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22日
秋分到!為啥此時要吃秋菜、豎雞蛋?

“白露秋分菜,秋分寒露麥。”秋分是二十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隨著它的到來,天氣變得更加涼爽,秋意越發濃郁。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22日
第十屆中國曲藝節將演出《中國機長》等曲藝新作

本屆曲藝節將於9月29日至10月4日在平頂山舉辦,屆時將展演《中國機長》等曲藝新作。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22日
第四屆中國紡織非遺大會和第二屆中國(瀋陽)旗袍文化節開幕

開幕式上,一場旗袍的視覺盛宴華美上演,展現了中國紡織非遺和旗袍文化的傳承。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22日
新疆傳統刺繡手藝助民眾“繡”出新生活

截至2019年底,新疆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超過4萬家,超44萬農牧民成為合作社成員,專業合作社為新疆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18日
影視助力“非遺”出圈

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産(以下簡稱“非遺”)越來越重視,“非遺”逐漸成為影視作品的創作富礦。在融入劇情,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同時,也讓“非遺”的文化魅力綻放出來,成為圈粉年輕觀眾的引爆點。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17日
西藏千年格薩爾文化再獲升級保護

《格薩爾》史詩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活形態”史詩之一,記錄了千年前傳奇英雄格薩爾王畢生的征戰史,全方位勾勒了藏族古代社會生活畫卷。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17日
扎洛:新一代藏學學者應多關注西藏發展實際

15日,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第一期青年學者研習營開幕,圍繞藏學研究若干重大問題進行專題講解,就提高青年學者實地調研等方面的能力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16日
海上絲綢之路(廣州)文化遺産保護管理研究中心正式掛牌

海上絲綢之路(廣州)文化遺産保護管理研究中心、南漢二陵博物館近日掛牌,具體承擔海上絲綢之路廣州史跡保護和申遺的基礎性工作。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16日
壯族漢子癡迷女紅 把壯錦變時尚遠銷東盟歐美

廣西來賓市忻城縣34歲的壯族漢子梁恒源大膽創新,將時尚元素注入壯族織錦中,讓千年壯錦“時尚復活”,煥發出新的魅力。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15日
吳中民間手工藝“新生代”什麼樣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在全國工藝美術領域的11個大類中,吳中區擁有10個大類3000余個品種,有50多項民間工藝被列入各級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形成一股推動民間手藝發展的“後浪”,以百花齊放的態勢續寫著指尖上的傳奇。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15日
“2020北京惠民文物藝術品拍賣月”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12日,由北京市文物局與北京拍賣行業協會共同舉辦的“2020北京惠民文物藝術品拍賣月”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14日
蘇州舉辦少兒崑曲比賽

9月12日,在蘇州虎丘景區,小選手在比賽中表演崑曲。當日,以“曲藝童心暢遊古今”為主題的蘇州市少兒崑曲比賽在江蘇蘇州虎丘景區舉行。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14日
上海以多元方式力推“建築可閱讀” 讓知名老建築可見、可聽、可讀、可品

第二屆“建築可閱讀”文創市集13日在上海靜安嘉裏中心開市,上百種與“建築可閱讀”相關的文創産品集中與滬上市民、遊客見面,從最初掃二維碼呈現出的建築人文歷史,逐步向根據資源特色開發的文創産品發展,上海灘上一座座富有文化底蘊的建築借此“活”了起來,煥發出更強的生命力。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14日
《長城謠》歌誦會:讓傳統文化搭上實景演出的快車

當前背景下,實景演出遇到新機遇,而傳統文化傳承則是亙古不變、常談常新的話題,《長城謠》的演出對於表現長城文化的成功,或許能夠帶給我們一些新的借鑒。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11日
又是一年教師節 看古人如何尊師重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自古以來,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讓我們開啟“時空穿越”之旅,感受古人尊師的禮儀和故事。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10日
VR版《榮寶齋珍藏》亮相2020年服貿會

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展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取得的重要成就和發展規劃的文化服務專題展中,榮寶齋出版社攜手中圖雲創公司打造的VR版《榮寶齋珍藏2》亮相展區,通過3D建模技術再現了清代著名畫家王原祁、王敬銘的《皆山園圖卷》,數字化技術讓藝術圖書獲得了向大眾傳播的新機遇,更方便、快捷地向大眾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美。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10日
白露農事忙

9月7日是白露節氣,各地田間地頭一片農忙景象。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08日
地名背後的故事:豆腐是誰發明的?“大柵欄”因何得名?

近日,《中國地名大會》一書因講述頗顯冷門的地名文化“出圈”。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07日
草原文化遺産保護日:千餘款傳統工藝和文創産品開展

6日是內蒙古自治區第16個“草原文化遺産保護日”,千餘款傳統工藝品和文創産品“齊聚”呼和浩特市,開啟線上線下展示展銷。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07日
傳統工藝現代創意展在呼和浩特開展

展覽分為傳統工藝和現代創意兩個展廳,設置服飾、紡繡、圖畫、紙藝、器具、生活隨行等14個展區,1000多款參展産品展示了近年來內蒙古各地文化遺産資源傳承發展的最新成果。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07日
“歲稔年豐黍稷香·重農固本國運昌”北京先農壇舉辦秋收儀式

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于9月5日舉辦以“歲稔年豐黍稷香·重農固本國運昌”為主題的秋收儀式,帶領公眾體驗豐收的喜悅,領會農耕文化內涵。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05日
“小人書”中的烽火歲月

9月3日,“‘小人書’中的烽火歲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連環畫展”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開幕。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04日
第二屆運博會“音舞詩畫”中開幕 古運河畔“好戲連連”

古詩詞吟誦、民俗音畫歌舞、黃梅戲歌、絢麗多彩“燈光秀”……3日晚,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江蘇無錫拉開帷幕。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04日
甘肅岷縣:老手藝“鑄造”新生活

鑄造,是一個時代的見證,也是一段歷史的凝固。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04日
開學漫談古代學校

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就已經出現了學校。西周時期已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學校系統,分為國學和鄉學兩類。

更新日期:2020年09月04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