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優選匯 | 《瑜你臺上見》對於京劇傳播的示範價值

發佈時間: 2021-01-28 10:37:35 | 來源: 中國文藝評論網 | 作者: 李陽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原標題:後疫情時代的京劇“新現場”——《瑜你臺上見》對於京劇傳播的示範價值

編者按:日前,由中國文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辦的第二屆網路文藝評論優選匯發佈成果。

第二屆網路文藝評論優選匯圍繞“因網而生,向美而評”的主題,緊扣2017年以來的網路文藝開展評論,創新精選重要網路文藝作品145部,評論範圍包括網路演展、網路影視、網路遊戲、網路文學等網路文藝各門類各領域。自2020年10月啟動以來,收到國內百餘家高校院所和報刊網站來稿700余篇,通過初評復評、文章查重,57篇文章入圍網路票選,終評參考網路投票推選出30篇優秀評論文章和2家優秀組織。

網路文藝評論優選匯活動旨在切實貫徹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網路文藝評論工作、加快建立網路綜合治理體系等明確要求,倡導批評精神,有效團結凝聚壯大網路文藝評論隊伍,推動構建良好網路文藝生態,每兩年舉辦一屆。

即日起,中國網文化頻道將轉載發佈30篇優秀評論文章,以饗讀者。文章均為作者來稿版本,未經編校,不代表本網觀點。


後疫情時代的京劇“新現場”

——《瑜你臺上見》對於京劇傳播的示範價值

李陽

作為當今京劇界最具票房號召力和影響力的演員,王珮瑜開啟了京劇的時尚傳播之旅,從“彈幕+直播”的京劇清音會到微信公眾號“瑜音社”的京劇小灶,從喜馬拉雅音頻節目《京劇其實很好玩》到抖音“京劇笑”短視頻,依託新媒體傳播介質,王珮瑜所推廣的國粹京劇逐漸走入“網生代”的視野。疫情期間,中國首檔京劇脫口秀《瑜你臺上見》應運而生,以“脫口秀+網際網路”的形式在愛奇藝網路平臺播出。王珮瑜為我們精心打造了一場極具個性化和辨識度的網路綜藝,營造了疫情時代別樣的“京劇現場”,從傳播形式、傳播策略到傳播途徑,均為京劇的當下傳播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探索與嘗試。

用碎片化錘鍊中國故事

脫口秀是極簡的藝術形式,王珮瑜僅靠一人一桌一椅便撐起全場,而且主題是與時尚相距甚遠的“京劇”。因此“講什麼?怎麼講?”即為這檔脫口秀的核心和關鍵。節目效果極大程度的依託主角的個人魅力,語言輸出的內容,表達方式及語境。從敘述邏輯來看,《瑜你臺上見》的敘述呈現出“脫口秀式”的跳躍和轉換,無論內容編排或是後期包裝,無論標題黨的吸睛抑或節目預告及花絮,處處都有“逗哏”和“捧哏”,都有出其不意的驚喜和調侃嵌入其中。從敘述語言來看,王珮瑜在“潮趣”語言的把握上下足了功夫,“躺贏”、“素人”、“精緻窮”、“打臉現場”、“打怪升級”“飯圈文化”等瑜式金句頻出,迅速拉進了與“網生代”的心裏距離。《瑜你臺上見》的內容及情境均體現出“碎片化”的特質,如“2020-03-29”期“戲服”大起底,先從熱播劇《鬢邊不是海棠紅》中名伶商細蕊的矯情談起,他對所置行頭中“一根絲線”的挑剔,引發了王珮瑜“買家差評”的揶揄和感嘆。進而談到梅蘭芳的私人行頭、梅蘭芳對“行頭”的品質化追求,並現身説法,結合自己早年演出戴公用髯口的切身體會,讓大家認識到“戲服”的形式美及藝術化內涵。細察其素材組織,雖有核心思想的導向,但敘述方式並沒有明顯邏輯性,每個小故事均可獨立成篇,反而以碎片化、故事性、娛樂化吸引觀眾的目光。《瑜你臺上見》的碎片化和潮趣風格還貫穿在後期製作中。後期剪輯採用了各種拼接和重復,頗有鬼畜意味。其中配樂、動漫設置、卡通貼紙、字幕特效,無不貼合現代網路流行的包裝方式,與觀眾産生互動與共情。如卡通吉祥物“多多”,不時插科打混,讓觀眾忍俊不禁,既豐富了鏡頭,又活躍了氣氛。再如王珮瑜談及:“哪個唱京劇的説不吃,減肥,絕對不是好角兒!”,字幕即刻出現了“吃貨認證”加以渲染。在談及自己年少出走京劇院的尷尬經歷時,後期將它的動作重復剪輯,並配樂《闖碼頭》;在談及“忘詞事故”的空白與絕望時,剪輯師便通過較快的速度切換不同的景別,且轉場以閃黑的方式呈現,輔以一段頻率變快的心電圖聲作為背景音效。以上種種,不勝枚舉……無不生動自然、潮趣十足。《瑜你臺上見》的“碎片化”及“娛樂化”,不僅是為了突出作為脫口秀節目的特徵,亦是對當前新媒體環境中敘述方式特徵的把握,是順應網際網路綜藝發展趨勢的一種體現。

借新媒體助力京劇傳播

用新媒體視角與京劇藝術進行溝通和對話,是當下激活傳統文化的最佳突破口。近年來,王珮瑜用微網志、微信、抖音、網路綜藝等各種新媒體形式、尋求一切機會為京劇發聲。《瑜你臺上見》此次選擇的直播平臺為愛奇藝,作為集大數據技術與娛樂藝術為一體的高端視頻網站,愛奇藝擁有數億活躍用戶,且用戶多為“愛自由、愛韓流、愛青春”的年輕人。愛奇藝在內容上堅持引進正版高品質視頻,並通過自製劇,自製綜藝等方式,形成自己的內容特色。此次《瑜你臺上見》便提供了“獨播模式+付費模式”,極大滿足了用戶的個性化要求,更體現了針對平臺受眾群體培養潛在年輕觀眾的良苦用心。作為製作方的唯眾傳媒,則被業界稱為中國人文節目第一品牌。他們致力於追求原創,以提供優質視頻內容為核心競爭力。從《開講啦》到《我是先生》,唯眾在節目製作中一直秉承正能量和正向價值觀。《瑜你臺上見》作為唯眾傳媒的一次全新嘗試,得到了觀眾與市場的熱烈反饋。此外,為了實現多圈層覆蓋,愛奇藝推出了“劇綜聯動”的行銷模式。《瑜你臺上見》作為一檔京劇主打的脫口秀,受到話題限制,導致受眾面較小,為了擴大曝光度以及影響力,愛奇藝充分打通了平臺生態資源,實現了熱播劇《鬢邊不是海棠紅》與脫口秀《瑜你臺上見》的綁定式行銷。《鬢邊》講述了民國時期一代名伶商細蕊的傳奇故事,劇中涉及京、昆多個劇出、旦角多種流派。《瑜你臺上見》的每期節目,王珮瑜都會對《鬢邊》劇中所涉京劇人物、故事、流派進行援引、闡發、整合。影視明星和梨園名角互相融合,他們各自的粉絲群也發生著互動式的集結,實現了內容與價值層面的雙贏。

以個性化拓展網綜新形式

不同於《奇葩説》、《吐槽大會》中“自黑式”、“吐槽式”爆款片段傳播,也不同於《青春京劇社》、《叮咯嚨咚嗆》等自娛性明顯、網感十足的京劇客串互動體驗,《瑜你臺上見》打造了京劇的“主場”。從梨園行規到師徒傳承、從資深票友到“粉戲”始末,王珮瑜從自身經驗出發,無論自爆修容大法,吐槽下腰如“酷刑”,還是談及梅余交好,四大名旦“C位之爭”……王珮瑜細數家珍,梨園掌故信手拈來,所涉京劇歷史、劇目、行當、流派、程式、動作、服飾、化粧,集京劇的廣度、深度、美感於一體,是對京劇全景式、立體式的重新發掘。2017年上海國際藝術節戲曲論壇,王珮瑜曾提及她對“京劇傳播的三個困惑”,其一就是“如何讓自己保持一個京劇演員的基本屬性,同時又能夠非常好的利用今天這個娛樂平臺,為自己、為京劇藝術、為戲曲藝術繼續發聲。”近年來,王珮瑜雖一直致力、深耕于京劇傳播。但受節目形態的限制,所展現的空間始終有限,受制于娛樂平臺的種種,王珮瑜一直在思考如何最大化的使用娛樂平臺傳播京劇,如何整合優化京劇的專業性、故事性、娛樂性,打造面向時代與受眾的傳播路徑。碎片化並不意味著內容的空泛、娛樂化也並非流於膚淺。《瑜你臺上見》“2020-04-10”期的“車禍現場”,我們看到的是“戲比天高”的價值追求,看到的是對舞臺“心懷三分生”的職業素養,看到的是“即興發揮、即刻適應、及時克服”的人生經驗。“戲園者,實普天下人之大學堂也;優伶者,實普天下人之大教師也。”《瑜你臺上見》始於京劇,卻不囿于京劇,它卻做到了寓莊于諧、雅俗共賞。以時下最時尚的方式激活了年輕人對傳統京劇文化的認知和自信。可以説,王珮瑜集藝術家的才華與傳播者的敏銳于一身,將京劇引向“高定版”的個性化傳播。它具有高度的個人化風格,不可複製也不可替代,其“京劇+脫口秀”的形式亦豐富了網路綜藝的內涵表達。

後疫情時代打破了戲曲的“場域”,後疫情的“社交距離”已成常態化,雖然劇場已局部恢復,但30%、50%的上座率對於生産者而言是入不敷出的,戲曲的觀演關係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為此,我們如何欣賞京劇?我們該怎樣適應逐漸式微的劇場?我們該如何進行戲曲的傳承與傳播?戲曲雲劇場等“雲展播”、“雲演出”已成為常態。然而戲曲的“在場”一旦被消解,其觀賞性、藝術性勢必大打折扣。如果説,英國國家劇院現場(NT Live)以“舞臺+電影”的特殊效果,延展了舞臺藝術“新現場”的多樣性。《瑜你臺上見》則實現了京劇和綜藝的破壁融合,以“綜藝+舞臺”的即時性與互動性,打造了京劇的“新現場”。《瑜你臺上見》以立足於新媒體的傳播視角,立足於京劇本體藝術的守正創新,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