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潮州小學生學習手拉壺文化
潮州是中國工藝美術之都,文化底蘊深厚。在很多傳統技藝日漸式微之時,潮州傳統手拉朱泥壺(下稱“手拉壺”)技藝走出了一條傳承新路子,通過公益培訓班等形式讓更多年輕一輩接觸、了解、傳承這一傳統技藝。
中國工美藝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張瑞端14日告訴記者,“多彩非遺文化傳承——潮州市楓溪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系列活動”第一期“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公益培訓班吸引了不少小學員,其中最小的年僅10歲。
張瑞端稱,希望通過公益培訓班帶動更多人學習手拉壺製作。“我有信心讓學員通過幾個月的學習,就能獨立完成一個手拉朱泥壺的製作。”張瑞端説。
記者看到,培訓班上張瑞端“手把手”對學生進行教學,悉心傳授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18名熱愛手拉壺文化的潮州實驗小學小學生認真學習這門傳統技藝。
“我們學校以前也有開設手拉壺製作的課程,接觸後覺得很感興趣,所以這次就報名參加培訓班。”小學員陳同學告訴記者。
目前,潮州市工藝美術有43個門類,擁有15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的特色産業。廣東潮州楓溪手拉壺歷史悠久,成型手法迥異於宜興紫砂壺。它採用的是古老的轆轤手拉方法,其成形過程是將泥料自下向上伸延且內外翻轉,構成塑造技藝的運動空間。成型時手指和手臂相對的捏、壓、按、擠,促使坯體絞轉多姿,手拉成型,靈活多變、隨意而就。于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是潮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張瑞端稱,希望通過公益培訓班挖掘“好苗子”,讓更多人參與到手拉壺製作行列,做出更多的精品,使楓溪手拉壺名揚中外,讓“楓溪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這一非遺傳承項目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潮州楓溪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陳惠瑤表示,技藝傳承,關鍵在人,重在行動。希望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這一平臺,將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保護融入到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通過技藝展示、互動教學等形式,讓大家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從而去熱愛它、傳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