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歷史感和創造力共生 江西景德鎮:千年瓷都青春常駐

發佈時間: 2021-01-13 09:04:05 | 來源: 人民日報 | 作者: 朱 磊 | 責任編輯: 劉雅晴

不同的人,能在景德鎮感受不同的城市味道。


作為千年瓷都,這裡有老窯址、老街區,也有陶瓷藝術村、文創市集;有堅守工藝的匠人,也有創意迭出的年輕人。他們在這裡追逐夢想,見證改變,也為這座城市帶來發展新活力。


江西景德鎮的文化味道是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有的人,在景德鎮的古街、里弄徜徉,青石板、夯土墻,會告訴他延續千年的故事;有的人,在古窯口、博物館徘徊,隨處可見的瓷片、青花、釉裏紅等文物,講述著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窯史、600多年的禦窯史;有的人,喜歡和年輕人打交道,到陶瓷學院、四大市集,尋找靈感與青春迸發出的激情和創意……


古窯重燃,講述千年文化底蘊


天微亮,位於曙光路的景德鎮古玩城裏已經有些熱鬧。


陶藝家李見深熟練地穿梭在攤位間,不時拿起瓷片、瓷碗撫摸。砍價成功後,他笑著把收穫穩穩捧在手裏:“你看這瓷器上的魚,畫得多生動。”幾十年的浸潤,李見深熟悉這裡的每條老街里弄,“待在這是我最幸福的時光”。


而在余喜來心中,見證老窯口的重建與開窯,是最幸福的時光。


火光映紅了磚窯,也映紅了余喜來的臉龐,通過觀察孔,每一處的溫度、每一件器皿的成型,老余都胸有成竹。作為一名陶二代,余喜來師從父親,15歲開始做窯工,後來又做過兩個國營陶瓷大廠的負責人。2012年,市裏決定在景德鎮復建一個古窯,最終選址在禦窯後的徐家窯,老余被請來擔任復建復燒總指揮。無論擺架、陳設還是用料,完全按照千年窯口來還原,“恢復老窯口,就是要一個古字。”余喜來説。


出窯的瓷器擺上桌,大家紛紛圍上前去,産品被搶購一空。徐家窯2015年建成復燒後,考慮到環保等因素,一共燒了5窯,沒料到一窯比一窯賣得火。2020年10月的開窯節,徐家窯賣出200多萬元的貨品,余喜來很自豪。


如今,喜愛瓷器的人,正從工業製品的千篇一律轉机身,轉向欣賞古老窯口燒制出的溫潤、個性和變化。“歷史底蘊是景德鎮重要的財富。”老余説。


走進景德鎮陶瓷館,500多件珍貴文物講述著景德鎮的故事:從漢朝肇始,到宋元明清,輝煌燦爛,新中國成立後十大國營瓷器廠,在當地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從2009年開始,景德鎮相繼復燒了清代鎮窯、明代葫蘆窯、宋代龍窯等歷代典型瓷窯。2015年,以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為切入點,景德鎮出臺《景德鎮市禦窯廠遺址保護管理條例》,推進禦窯遺址博物館等重大文化保護項目建設,並對遍佈全城的150多處老窯址、108條老街區、“十大瓷廠”老廠房等文化遺存實施系統性保護修繕。


青春力量,釋放創新設計活力


從景德鎮市區驅車,20分鐘後就到了三寶瓷谷。


乍一看,這似乎只是平凡的山間小村,農人荷鋤歸來,黃狗相隨。再細看,很多房屋又有著完全不同的味道,精心設計的院落、墻上的裝飾、門頭的牌匾……體現出主人對於美的個性感受。


三寶村與藝術結緣,源於當年緊挨著陶瓷學院老校區,很多老師在這裡置業創作。瓷谷的盡頭,則是三寶國際陶藝村。


1978年,九江人李見深第一次來到景德鎮。1998年,他在景德鎮城東南郊外買下幾幢老房子,取名三寶國際陶藝村。


一面是開放。李見深提出“駐場”的概念,希望來此交流的從業者能住上兩三個月,可以接觸到製作陶瓷的配泥、拉坯、施釉等各道傳統工序。


從2000年正式對外開放以來,近千名外國陶藝從業者來這裡創作、交流、訪問,長住的有500余人,各種膚色和語言的人在這裡感受中國文化。


一面是傳統。土路、土墻、木門,農家小院坐落在青山綠水間,野趣天成,一直到今天,李見深還堅持帶人用最原始的方法制陶,“三寶國際陶藝村是一件作品,是對傳統手工藝的致敬。”李見深説。


離三寶村不到5公里,便是陶溪川。華燈初上,各種小攤支上,沿路擺開的各類文創産品,吸引著眾多遊客。每週末的陶溪川市集,準時開始了。


看著一張張年輕的臉,景德鎮市陶文旅集團公司董事長劉子力很欣慰。曾經,這裡是宇宙瓷廠——過去的大型陶瓷企業遺址,斷壁殘垣,如今,它是劉子力和很多人的一件作品。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張傑多次調研景德鎮,他和劉子力一拍即合,參與設計改造宇宙瓷廠。1.6萬名青年創客在此集聚,免費的街區市集、免費的國際工作室,凸顯了陶溪川的開放。走進陶溪川,紅磚房上長滿爬山虎,老廠房煥發了新活力。原來的燒煉車間變身美術館、博物館,老窯爐、煙囪、水塔依然聳立,幾十年的制陶史,通過一張張照片講述。


連續5年舉辦全國陶瓷行業技能競賽;連續舉辦17屆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打造國家陶瓷文化保護傳承創新試驗區……平臺越來越開放與多元。


八方匠人,延續城市發展魅力


2016年,俄羅斯姑娘塔西雅在導師的建議下來到景德鎮進行學習交流。在這裡,她深刻體會到了匠人精神。72道工序,每道都有專人負責,細緻打磨,不能一蹴而就,不可半途而廢。


“景德鎮是個神奇的地方,因為大家對於藝術的執著。”塔西雅笑道。如今,塔西雅正在專注創作自己的作品:“這是獻給自己和景德鎮的禮物。”


翡翠的耳墜、南紅的花扣、羊脂玉的領夾……每一樣精巧設計的小物件都讓人愛不釋手,年輕手藝人田田説:“我們在老物件的基礎上設計,變成現代的風格。”


很難想像,親手打造這些物件的田田,大學學的是外語專業。2015年途經景德鎮時,一次偶然的市集淘寶經歷,讓她對這裡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開始鑽研手工。


2017年,田田和姐姐搬到三寶村,在這裡開了工作室,專心老物件手工飾品的製作。如今,三寶村也迎來了很多和她一樣的手工藝人。“我很享受將作品和想法呈現出來的狀態。”創作之餘,田田會學習更多的技能,書法、插花、古琴……在碰撞和交流中,每個人都在感受文化、詮釋藝術。


刮刀在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遠長呼吸平靜;刮刀下,粉塵紛紛,一個特異造型的瓷瓶坯紋路畢現,饒有細節。雖是耄耋之年,劉遠長每週必須要親自上手做工:“吃飯的傢夥,不幹,腦子會退化。”


2019年,《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批復,劉遠長非常興奮。19歲考入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雕塑專業,做設計、幹廠長,見證了景德鎮的變化。如今,在劉遠長眼中,瓷都景德鎮迎來了最好的機會,“那個‘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的景德鎮仍然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