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地名背後的故事:豆腐是誰發明的?“大柵欄”因何得名?

發佈時間: 2020-09-07 10:21:32 | 來源: 中新網 | 作者: 上官雲 | 責任編輯: 王肇鵬

北京烤鴨、揚州炒飯……這些美食中為何會有地名?北京王府井、河北井陘……哪一個因為水井得名?近日,《中國地名大會》一書因講述頗顯冷門的地名文化“出圈”。


“張國臂掖,故曰張掖”“敦,大也;煌,盛也。以其廣開西域。故以盛名”……在那些人們似乎已經十分熟悉的地名中,還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吃吃吃:豆腐是誰發明的?


曾有人戲言,世界上最治愈的東西,第一就是美食。中國的飲食文化相當豐富,對菜肴的命名十分講究。如果留心觀察,便能發現許多菜名中都包含著地名。


資料圖:參賽廚師烹制的麻婆豆腐 任良 攝


具有食用、觀賞、禮儀三大功能的聞喜花饃就是一例。書中提到“聞喜”這個地名是漢武帝所取。當年,他遣軍平定了南越之亂,因為是在途中欣聞大捷,便將途經之地命名為“聞喜”。


另外,豆腐可以採用多種烹飪方法製成美食,八公山豆腐也是一道傳統小吃。相傳,豆腐是淮南王劉安在八公山機緣巧合下發明的。


這位淮南王追求長生不老,本來想用豆汁來煉丹藥,但是不小心讓豆汁和石膏混合在一起,意外製成了豆腐。


而八公山的得名也是因傳説而來。傳説劉安在此著書立説、煉丹修道,還有八位賢達的門客,號稱“八公”,後來他們一起“羽化成仙”,後人便將此地改名為“八公山”。


北京這個“大柵欄”因何得名?


一個地名的背後,也許就有一個故事。


比如邯鄲。它建城很早,至今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漢書·地理志》中提到,邯鄲的地名源於邯鄲山,“邯鄲山,在東城下,單,盡也,城廓從邑,故加邑雲。”


邯鄲曾是趙國的都城。和邯鄲有關的成語很多。比如邯鄲學步、圍魏救趙、黃粱一夢等等。


常去北京的人都知道,前門地區有條街叫“大柵欄”。大柵欄興起于元代,建立於明朝。到了清代,這裡成了店舖、旅館、商販雲集的地方。


資料圖:此前,以“品京味賞民俗情思大柵欄”為主題的民俗風情展在北京大柵欄西街開幕。中新社發 富田 攝


因為人口稠密,為了加強城市治安,清代在京城街巷出口設置防衛性質的柵欄,由巡城御史負責管理,按時開關。因為當時的大柵欄地區店舖財力雄厚,籌資在衚同口修築的柵欄也十分高大堅固,民間遂俗稱此處為“大柵欄”。


它的讀音也比較有特點。據專家介紹,為了照顧大部分北京人的習慣,一些播音教材甚至把“大柵欄”設為專門詞彙,讀作“大拾欄兒”。


地名:離人們的生活很近


地名既是社會交流交往的基礎資訊,也是重要的文化載體。


例如,古代稱人有以姓氏加地名的習慣:韓昌黎、柳河東……他們的名字,是抹不去的文化記憶,也讓這些地名歷經千載依舊煥發著勃勃生機。


《中國地名大會》書封。中華書局供圖


飲食也好,故事也罷,生活中處處都有地名的痕跡,它們是物質的載體,是存在的證據,也是文化的傳承。


《中國地名大會》編輯傅可提到,地名中蘊含著豐富的資訊。它可以記錄一個地方的風物特産,如玉門關、運城;還可以體現人們的美好意願,如寓意“泰山安則四海皆安”的泰安等等。


一直以來,有很多專家學者研究地名文化,地名中蘊含著太多的資訊,大到千年曆史,小到一個人物,都可能在地名中有所體現。


所以,從這個角度説,對各種地名而言,哪怕小到一條街道,也許人們都能找到背後蘊含的歷史文化與人文故事,勾起那些獨特的鄉愁記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