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西安八旬老人用900多根竹條讓“兵馬俑戰車”動起來

發佈時間: 2020-12-10 09:34:05 | 來源: 中新網 | 作者: 梅鐿瀧 | 責任編輯: 王肇鵬

西安有一位83歲的老人,三十多年來一直“癡迷”于動態風箏製作,他便是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張氏風箏製作技藝傳承人張天偉。2019年,他耗時4個月,用900多根竹條,3000多個綁扎點,做了輛“秦始皇陵一號銅車馬”風箏。“它上面的馬、牽繩的士兵等都可以借助外力活動。”張天偉向中新網記者表示。


圖為張天偉和他製作的“銅車馬”。 梅鐿瀧 攝


“秦始皇陵一號銅車馬在西安臨潼區被挖掘出土,由此帶來了創作靈感,再加上我本身是做動態風箏的,便想著把銅車馬做成動態風箏,通過機械齒輪聯動機械臂,達到機械傳動的作用,從而讓銅車馬動起來。”張天偉説。


圖為張天偉製作的“秦始皇陵一號銅車馬”。 梅鐿瀧 攝


據了解,小時候的張天偉就喜歡鼓搗機械,拆卸鐘錶等,後來便從事了機械類工作,這也為創作動態風箏打下了基礎。1986年,他開始研究製作動態風箏,將平面風箏與機械軸相結合,製作出了會“動”的“張氏風箏”,被譽為“中國動態風箏第一人”。2009年6月,“張氏風箏製作技藝”被列為陜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記者在張天偉工作室看到,墻上挂滿了各式各樣的手工風箏,螃蟹、鬥架的公雞、西遊記等,件件都顯得十分的精美。在客廳桌子上擺放著酒精燈、鉋子、刻刀等工具。張天偉説,創作一件作品平均需要4至5個月的時間,截至目前製作了近50個動態風箏。


據介紹,“秦始皇陵一號銅車馬”早在2014年就製作了一部分,剩餘部分零件于2019年做完,並進行組裝,前後共用時8個月。張天偉表示,“銅車馬”本身是飛不起來的,需要借助後面的48排,192個秦俑,才能將其拽起來。


圖為張天偉仍然堅持每天製作風箏。 梅鐿瀧 攝


“每一個細微的零部件,都需要精雕細琢,稍有不慎就會影響風箏飛行效果。”張天偉説,在製作前期需要查閱相關資料,然後再按照機械製作要求進行畫圖,將一切設計好後,方可開始製作,整個過程中全部使用竹條、竹篾子等材料,非常的脆弱,需要有一定的耐心。


交談中的張天偉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滿頭的白髮印證著他歲月的痕跡,但歲月卻未曾抹去他所堅持的信念。時至今日,張天偉仍然堅持每天製作風箏,全身心投入自己所熱愛的“風箏”“事業”。他告訴記者,現在唯一希望就是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喜歡動態風箏,從而關注傳統手工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