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上海以多元方式力推“建築可閱讀” 讓知名老建築可見、可聽、可讀、可品

發佈時間: 2020-09-14 08:46:55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作者: 李佳佳 | 責任編輯: 劉雅晴

 “建築可閱讀”宣傳大使受聘儀式舉行 范筱明 攝

隨著第二屆“建築可閱讀”文創市集13日在上海靜安嘉裏中心開市,上百種與“建築可閱讀”相關的文創産品集中與滬上市民、遊客見面,從最初掃二維碼呈現出的建築人文歷史,逐步向根據資源特色開發的文創産品發展,上海灘上一座座富有文化底蘊的建築借此“活”了起來,煥發出更強的生命力。

在上海人的記憶中,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松江方塔、國際飯店……這些建築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載體,不僅承載著一段漸行漸遠的歷史風煙,更體現著一座城市的內涵和特色,是一座城市的生命與記憶。


“建築可閱讀”文創市集上的手工藝大師正在現場刺繡   范筱明  攝

“建築可閱讀”是讓人們走進城市的歷史、觸摸城市文化印記的良方。近兩年來,上海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全力推進“建築可閱讀”工作,做好城市文脈保護和傳承工作。今年,“建築可閱讀”從2018年的黃浦等六個中心城區向全市全面推廣,開展了一系列歷史建築保護活化工程,並大力推進歷史建築對外開放,吸引更多市民遊客“走近”“走進”建築,目前全市開放建築共1039處,設置二維碼共2458處。

“建築可閱讀”文創市集上的精美展品   范筱明  攝

漫步上海街頭,有建築可閱讀,有故事可分享,一處處記憶中的建築在歲月的沉澱下越發耐人尋味。在今年上海旅遊節期間,上海市文旅局聯合全市16個區文旅局共同推出16個夜遊上海好去處及103條各具特色的建築微旅行線路,市民、遊客可跟隨這些旅行線路,用腳步丈量上海這座“人民城市”,聆聽歷史建築前世今生,感受城市歷史人文氣息。


這次推出的夜遊上海好去處及微旅行線路凸顯了各區的景觀特點和文化特色。夜遊上海好去處中靜安的安義夜巷,通過更豐富、更個性化的深度體驗充分釋放夜間潛能,助力夜間經濟的加速復蘇。長寧的上生新所是百年前的“哥倫比亞生活圈”,建國後的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生産基地,如今時尚、休閒的新去處。微旅行線路方面,黃浦推出了“點燃革命火種”“奏響工運凱歌”“聆聽勝利號角”等多條紅色文化線路。徐匯推出了“海派文化之源”“魅力衡復·舊貌新顏”等海派文化線路,松江、嘉定、青浦、金山、奉賢等區文化元素豐富、文脈基因深厚,分別推出了“建築覽勝之旅”“江南園林之旅”“詩畫朱家角”“楓涇江南文化之旅”“人文藝術之旅”等江南文化線路。

週末的“建築可閱讀”文創市集人頭攢動   范筱明   攝

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十六個區文旅局指導、蜻蜓FM主辦的市民最喜愛的“建築可閱讀”百大“人·物”評選活動,也于第二屆“建築可閱讀”文創市集上啟動,通過市民遊客的參與投票,將評選出一批最受市民喜愛的“建築可閱讀”系列産品,包括歷史建築、微旅遊線路、文創産品、講解員以及服務明星等,讓廣大遊客從最具代表性、最有地域特色、最富時代氣息的“建築可閱讀”百大“人·物”中感悟歷史的厚度、感受人性的溫度。


此外,由上海市副市長宗明主持並擔任主編,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組織協調,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出版,上海城市推廣中心出品的《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有聲版也于9月13日在蜻蜓FM、喜馬拉雅等音頻平臺首發,讀者可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欣賞音頻內容。有聲版邀請了“側耳”團隊印海蓉、施琰、陶淳、王幸、林牧茵、徐惟傑、臧熹和葉子龍等八位滬上知名的新聞主播、主持人參與錄製,借助諸位知名主播的人氣與精彩演繹,提供更加豐富、多元的閱讀載體,用這種新穎的形式,讓上海的知名建築可見、可讀、可聽,為廣大讀者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


上海市文旅局文物處副處長歐曉川表示,上海推出“建築可閱讀”是文旅結合的典型案例,它把文化和旅遊真正結合在一起,是從資源到産業的一個轉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