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閉幕

發佈時間: 2020-11-15 19:28:1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王肇鵬 | 責任編輯: 王肇鵬

 中國網11月15日訊 15日,由北京市委宣傳部、中國新聞社主辦,北京市委網信辦、市發改委、市文旅局、市文聯、市廣電局、市文物局、市體育局、通州區委、通州區人民政府承辦,大運河北京段沿線七區宣傳部和文旅局協辦的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以下簡稱“大運河文化節”)在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舉行閉幕式。


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閉幕式現場。攝影 王肇鵬


閉幕式上發佈了2020年大運河文化節相關工作成果。本次文化節期間,文體融合、文藝創作、非遺展示等8大版塊39項主題活動陸續開展,線上線下總參與人數達3500余萬人。其中,文藝演出、文體融合、專題展覽等多個版塊活動吸引線下參與人數6萬餘人,活動成果真正轉化成為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全社會形成共同參與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的良好氛圍。


三大特點精心打造北京大運河文化節品牌


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以來,始終把大運河文化帶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今年首次舉辦全市層面的大運河文化節,是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重要內容,是挖掘傳承弘揚大運河文化內涵的重要平臺,是凝聚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文化遺産保護的重要舉措。今年的大運河文化節主要體現了以下三個特色:


一是致力於發揮大運河沿線七區的資源優勢。今年的大運河文化節整合了沿線七區的文化文物資源,利用多種渠道集中展示大運河的歷史之美、生態之美、人文之美、遺産之美,充分發揮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的獨特作用,推動北京向全國文化中心、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標不斷邁進。


二是致力於增強廣大市民的參與感和獲得感。在疫情常態化防控的特殊背景下,大運河文化節為公眾提供了系列高水準的精神文化服務。8大版塊39項特色文化活動類型豐富,品類繁多、精彩紛呈,結合線上線下同步開展等多種形式,囊括文化遺産保護成果、文藝作品展示、非物質文化展演、體育參與項目等多種類型,形成“文物+文化+文藝+體育”的大融合模式,讓文化遺産在潤物無聲轉机化為人民群眾的精神滋養。


三是致力於展現大運河千年積澱的豐厚內涵。大運河蘊含著中華民族追求國家統一的執著信念、創新克難的創造精神、開放包容的文化態度,是“在農業文明技術條件之下人類非凡創造力的傑出例證”。此次文化節通過“舟楫千里——大運河文化展”、“大運河文化帶考古成果展”、“蕭太后河主題展”等多場展覽、講座以及音樂會、舞劇、舞臺劇、話劇、歷史評劇等文藝創作,深入挖掘大運河千年沉澱下來的歷史內涵、文化內涵和時代內涵,講好大運河故事,堅定文化自信,凝聚全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此次文化節緊密圍繞“行走運河,賦能小康”主題,組織了“律動運河”系列公眾體育活動、大運河北京段“網紅打卡地”推介活動等帶領公眾線上線下“行走運河”,體驗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展示了大運河沿線休閒農業發展的豐碩成果,生動演繹大運河“賦能小康”的重要意義。


“行走運河”帶領公眾感受運河千年風采


文化節期間,“律動運河”系列公眾體育活動圍繞文化遺産線路,通過徒步、騎行、馬拉松等運動項目串聯大運河沿線重要文化遺産,帶領公眾在“行走運河”的過程中同時感受文化遺産帶來的精神滋養,增強公眾的文物保護意識。其中,“行走千年大運河,感受魅力副中心” 第七屆北京徒友嘉年華暨通州徒步大會組織1600余名徒步愛好者行走在大運河畔,欣賞運河美景,領略大運河魅力;“騎遊大運河,領略副中心”通州騎友嘉年華活動組織500名自行車愛好者從大運河森林公園漕運碼頭廣場出發,沿著大運河騎遊,在大力倡導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的同時,暢遊北京城市副中心秀麗的自然景觀;城市副中心—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半程馬拉松暨商學院半程馬拉松挑戰賽北京副中心站在綠心公園組織800位跑者齊聚大運河畔,以奔跑致敬大運河,以馬拉松搭建“體育+文博”的文體互動平臺,借大運河文化節的契機讓文化與體育碰撞;“律動越千年、雲跑大運河”線上賽依託大運河沿岸文化遺産線路,組織跑步愛好者團體積極參與,實現線上異地同時參與,讓歷史遺跡、傳統文化、民族精神在戶外運動中生動傳承。


此外,還推出大運河北京段“網紅打卡地”推介活動,引領市民體驗運河新生活、感受運河新變化。公眾可在微網志關注#運河集結令#話題,在微網志、北京時間網站及客戶端投稿自己心中的“網紅打卡地”,觀看“運河知多少”趣味科普長圖,參與“雲投大運河”線上投票。期間共徵集投稿作品近150件,近20萬人次參與作品上傳和投票,單個作品最高票數近1.5萬票,徵集活動觸達及覆蓋人群近300萬。“雲上運河”系列直播活動邀請文物專家、文化名人等,帶領觀眾“雲遊”大運河北京段沿線7個區,雲上感受運河遺産的文化韻味,直播總計觀看量達3253.5余萬人次。


“賦能小康”:大運河助推休閒農業高品質經濟發展


人因水而聚,農因水而興。大運河流經的北京北部山前暖帶和東部平原,是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蓬勃發展的重要區域。2020年4月,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北京市財政局制定了《北京市休閒農業“十百千萬”暢遊行動實施意見》,提出圍繞長城、大運河和西山永定河三條文化帶,打造市級跨區域休閒農業精品線路。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閉幕式現場也設置了大運河沿線農村經濟發展“美麗鄉村”主題展示,充分展現千年運河哺育兩岸人民、“賦能小康”的重要意義。


其中,突出大運河歷史文化,充分利用濕地生態資源、漕運和水利技術遺跡、特色民俗的“運河濕地線路”是北京東部平原區域的重頭戲。通州區農業農村局依託西集文化和自然資源,構建最具文化特色的櫻桃王國、歷史文化濃郁的紹棠文化博物館、農業活力體驗園、精品民宿産業集群及各類特色節慶活動,逐步打造出農業産業與歷史文化相結合的休閒農業精品路線,即運河濕地西集段休閒農業線路。西集鎮通過運河旅遊線路的打造,深挖周邊特色鄉村文化,通過提升休閒農業園,改造民俗接待戶等措施,打造出都市型現代休閒農業産業基地,進一步推動了休閒農業高品質發展,實現了農民創業增收,滿足了市民休閒需求,提升了休閒農業發展水準。


大運河北京段串聯起四季青“一河十園”休閒農業集群、興壽草莓採摘集群、順義白馬路—昌金路綠色蔬菜果品集群、朝陽都市現代農業集群、通州西集大櫻桃採摘集群等重要的片區,“運河濕地”休閒農業精品線路綿延100多公里,分佈有幾十個精品休閒農業園區。在《北京市休閒農業“十百千萬”暢遊行動實施意見》的指引下,沿線各區、各鄉鎮全面推動大運河沿岸休閒農業高品質發展,支援園區聯農帶農,走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之路,成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華彩樂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