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藝術創作是這樣,就是科學研究也是這樣。楊振寧博士最近在《關於知識分子和國家前途的演講》中指出中國發展科學技術常常採用攻關的辦法,但是,假如對於科技的發展,認為必須採用攻關這種惟一的方法,那就會犯相當嚴重的錯誤,因為真正突出的貢獻,絕大多數是無法用攻關的辦法可以取得的,必須同時採用散兵戰術法。即不必有一個預先固定的目標,只需要一個不清楚的目標,讓幾個人放手去做科學研究。現代許多重大發現、發明都是這樣做出來的。由此可見,即使在科學研究中也要懂得和承認感情的作用,也要懂得和尊重研究者個人的興趣和愛好。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追求真理,主要也是出於情感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感情活動。就是純數學,這個高度抽象領域的研究也不例外。英國心理學家M.波蘭尼説:“純數學呈現給我們一個巨大的智力建築,建立它完全是為了理解上的享受,它沒有別的目的,任何不為它內在的光彩而熱愛和讚賞數學的人,對數學都是一無所知的。”對於熱衷於數學研究者來説,數學具有一種音樂美,“數學是概念的音樂,音樂是感覺的數學。”《自然科學哲學問題叢刊》1984年第3期第26頁。 感情活動既是自發的,自由的,無目的的,就必然是不期然而然,或不可預期的、偶然的、隨機的,“情無定位,觸感而興”即此之謂。別林斯基描述説:“藝術家感覺到創作的要求,這要求是突然地,出乎意外地,不得許可並且完全跟他的意志無關地臨到他身上來的,因為他不能指定哪一天、哪一小時、哪一分鐘來進行創作活動;這便是創作的自由,便是創作對創作者的獨立!”《別林斯基選集》第一卷第177頁。事實上,也只有處在這種狀態,出現這種狀況,才會有所謂創作。邏輯分析和推理不但不能創作,甚至還妨害創作。現代心理學稱創作思維是發散性思維。這種思維總是沿著各種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毫無拘束地進行活動,它能夠自動重新組合眼前的資訊和記憶系統中的資訊,從而産生出新的資訊,這便是創造。當然資訊常常並不是一下子就變成完整、成熟的構思,要讓它發酵,發酵得好就能成為醉人的甘醇,不用説,這一切都是在潛意識中完成的,而感情活動或藝術創作當然也是這樣進行的。這顯然不是有意識的邏輯思維力所能及的。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無意識受來自客體的資訊太複雜和非線性所制約,以致借助邏輯——符號思維也無法完全理解這個資訊。這個資訊很難接受結構作用,以致它也無法符合這個思維的精確的框框。”《現代心理學發展中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譯文集一)第91頁。梁啟超曾説:“我是感情最豐富的人,我對於我的感情都不肯壓抑,聽其儘量發展,發展的結果,常常得意外的調和。”《梁啟超哲學思想論文選》第315頁。他們的體驗證明了感情活動的上述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