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無意到有意,從有意到無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0-16 11:15:47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以上我們論述了在藝術創作中潛意識與意識的矛盾,論述了潛意識的理性,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否定意識的作用。如上所述,我們否定的只是那種違背情的所謂理,所謂自覺意識,這樣的理和自覺意識確實是和潛意識的情感不相容的,但也不等於説,潛意識是一個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自我封閉的,與世隔絕的獨立王國,因而與意識互不相涉。我們以上説的只是藝術創作進程中的一個階段,並不是創作的全過程,就全過程來説,我們認為意識與潛意識,常態與變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滲透,互相轉化,互相因依的,但所有心理活動的開始時,都是無意識的,意識從無意識發展轉化而來的。當然,意識經過長期抑制和控制也可以轉化為無意識,所謂習慣成自然即是。拉法格所説“本能是先天的思想”,即指由意識轉化而來的無意識。他認為“人如果沒有某種程度的腦筋緊張,便不能學習什麼東西,無論是精神上的或是肉體上的都一樣,這腦筋的緊張將隨著所學的對象的熟悉程度而減弱。例如某人開始學彈鋼琴,他必須小心翼翼地注意著手和指的運動,以便準確地按下所想按下的琴鍵;習慣了之後,他就開始隨心所欲地按,不再看琴鍵而且還可以想別的事情。同樣地,在學習外國語時必須經常集中注意于選擇詞、前置詞、詞尾、形容詞、動詞等等;所有這些在以後熟悉了語言時就會本能地在記憶中發光。人和動物的腦子和身體具有一種性能,就是把開初由願望、意識所引起的東西和作為緊張之注意之結果的東西轉變為自動的行為。人如果不具備這種自動的動作性能,他就不能接受肉體的和精神的教育。假如經常被迫注意説話、走路、吃飯等的一舉一動,那他就只好永久停留于兒童的狀態”。拉法格所講就是習慣成自然的過程,習慣多少是有意識養成的,是意識前提下的無意識,習慣行為或舉動雖不是當時考慮的結果,也是以前在大致相同的情況下經過考慮所作出的決定的産物,所以無意識可以理解為早已忘了的曾出現過什麼的意義,但還堅持著此種意義並繼續決定他的行為,你的記憶不會告訴你如何知道椅子是坐的,什麼東西吃起來為何可口,什麼東西為何不可口,所以無意識不外是被遺忘了的曾經引起過意義的情緒體驗支配我們當前的行為而已,用條件反射來解釋就更清楚,無疑習慣是一種條件反射,一旦形成就成為自發的、不由自主的,這是意識管不了的,至少是不能完全戰勝的。拉法格還説:“成人的腦子按照他的個人教育的程度和社會文化高度或多或少地自動化了。像原因、實體、存在、數量、正義等等基本的抽象概念對於他已成為一种先天的和本能的東西,像飲食一樣,人已經完全記不起來他是怎樣獲得它的,因為文明化了的人也像會吠的狗一樣,一生下來就繼承了傳統的習慣,一有可能就獲得了這些概念,但是這種獲得概念的傾向是他的祖先幾千年間積累起來的經驗的結果。”《思想起源論》三聯書店1953年版第52—53頁。這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原先似乎是抽象的東西,也可以逐步變成具體的東西,從而在人的頭腦中形成一種新的直觀。比如現在物理學家對四維空間世界的直覺把握,幾乎像當時物理學家對牛頓空間和時間的把握那樣清楚,新的直覺是抽象的産物,轉而又成為進一步抽象的新起點。從這個意義上説人愈發展,思維能力愈高,潛意識就愈深,愈豐富。沒有高度意識,也就沒有潛意識,原始人大概很難説有什麼潛意識的,藝術創作的全過程就是從意識到潛意識,從常態到變態的轉化過程。也就是藝術家的理性不斷消融于幻覺的過程,中國古人所説由煉到不煉,由出色而本色,由人籟歸於天籟,非常精煉地概括了這個過程。人們都承認傾向本身不僅應該存在於頭腦裏,而且應該存在於心靈中,存在於寫作者的血液中,它首先必須是一種感情,一種本能,然後大概才是一種自然的思想。

 

  理和情,意識和潛意識的不斷轉化過程還可以從電—化學的變化中得到説明。現代科學研究證明,人們心理過程乃是一系列電—化學變化。任何意識都伴隨一定的運動感覺。這運動感覺就是能量的轉換和傳遞。感覺過程就是物理能量或其他能量轉變為心理能量的過程。心理能量不會全部消失。沒有消失的一部分則以化學形式保存在腦結構中,成為記憶痕跡。各種心理能量聚集起來就是無意識。所以無意識是一種心理能量和動力狀態。在一定條件下,比如受刺激,化學能就釋放出來轉化為其他能量,刺激比較強烈達到覺知水準就是意識,達不到覺知水準就成為無意識。

 

  人的精神生活,實際上是心理能量不斷地轉化和傳遞,這類似一條河,我們知道的只是表面,而河下面有無數潛流,它決定著河面狀態,然而我們都覺知不到其存在,我們的精神生活主要就是這部分。意識是河面,無意識是河下面的潛流,用意識流來稱呼人的精神生活是很恰當的。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與癲狂》下
·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1)
·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2)
·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3)
·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4)
·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5)
·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6)
· 藝貴自然(1)
· 藝貴自然(2)
· 藝貴自然(3)
· 藝貴自然(4)
· 自然與自由
· 自由與目的(1)
· 自由與目的(2)
· 魯迅論創作目的(1)
· 魯迅論創作目的(2)
· 魯迅論創作目的(3)
· 魯迅論創作目的(4)
· 魯迅論創作目的(5)
· 魯迅論創作目的(6)
· 非理性是更高的理性
· 瘋人有理性嗎?(1)
· 瘋人有理性嗎?(2)
· 本能和自然中的理性(1)
· 本能和自然中的理性(2)
· 情中之理(1)
· 情中之理(2)
· 情中之理(3)
· 情中之理(4)
· “無私心即是當理”
· 仁與智
· “創作總根于愛”(1)
· “創作總根于愛”(2)
· 人類行為的根源是情
· 理不是先導而是事後的反省
·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無意到有意,從有意到無意
· 人的心理生活是多種水準、多層次的統一過程
· 意識與潛意識的界線是模糊的
· “心靈之運作,非直線而為圓形”(1)
· “心靈之運作,非直線而為圓形”(2)
· 有我在而無我執
· 余論(1)
· 余論(2)
· 余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