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人類行為的根源是情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0-16 11:23:29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這樣,我們就應該承認,人類的一切行為的根源是情感而非思辨的理性,思辨不能導致行動,情感才是行動的力量。瑞恰慈對此曾作過明確的分析:“人在有了自覺與反省之後,便以為他的情感,他的態度,與他的行為都發源於他的知識。他以為他最好是盡力地在這方面安排自己,以知識為基礎而把情感、態度和行為建置在上面。以實際而論,他是從不會這樣組織自己的,……不過他總相信他是按照這種計劃構成了自己,並且竭力想在這些路線上有進一步的建造。他蒐求知識,以為知識會直接引人走入一個正確的生活方面,以為他若知道世界是像什麼東西,這種知識本身就會指示他對於世界怎樣感覺,指示他採用什麼態度,並且抱著什麼目標生活下去。他常常叫他在這種蒐求中所發現的東西是知識,他不知道這種知識很難是純粹的,他不知道他的情感、態度和行為已被他的生理和社會的需要所左右了,並且這些東西本身大半就是他自己以為應當知道的一切東西的本原。”《科學與詩》商務印書館1937年版第48頁。

 

  愛因斯坦也這樣認為:“我們的有意識的行動都是來自我們的願望和我們的恐懼。直覺告訴我們,對於別人和對於高等動物也都是如此。我們都力圖避開痛苦和死亡,而尋求安樂。我們的行動都受衝動所支配,而這些衝動加以有機的組合,使得我們的行動通常總是適合於保存我們自己和保存我們的種族。慾望、喜愛、痛苦,恐懼等這些內在力量,支配著各個人的自我保存的本能。同時,作為社會的人,在同別人的關係中,我們被同情、驕傲、仇恨、追求權力、憐憫等等這樣的感情所激動。所有這些不容易用文字描述的原始衝動,都是人類行動的原動力。如果這些強有力的原始力量不再在我們內心擾動,那麼所有這些行動就會停止下來。”

 

  對於理性的作用,愛因斯坦是這樣看的:“思想是人的組織因素,它貫穿在作為起因的原始本能和作為結果而産生的行動這二者之間。這樣,為原始本能服務的想像和理智就進入我們的生活之中。但是它們的參與,使得我們的行動不只是為我們本能的直接要求服務。通過它們,原始本能也就同那些離得更遠的目的聯繫起來。本能把思想帶進行動中來,思想又激起居間的行動,這些行動為同樣與最後目的有關的感情所鼓勵。”《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第154—155頁。

 

  詹姆士論述説,我們必須承認人生為合理主義(Rationalism)所能解釋的那部分是比較膚淺的。雖然,“這個部分是具有威望的部分,因為它會饒舌,它能挑你舉出證據,並擺弄邏輯,用言語把你勉強屈服。可是,假如你不能言的直覺反對它的結論,它仍是不能夠説服你,或使你皈依。假如你有一絲絲的直覺,直覺是由你本性中比合理主義所佔據的那個饒舌的階層更深些的階層而來。你的潛意識的生活,你的衝動,你的信心,你的需要,……已經準備好了前提,現在你的意識覺到結論的力量;並且你內心有個東西絕對知道那個結論一定比任何反對它的,擺弄邏輯的合理主義的饒舌(無論多麼巧妙)更真實。”“事實是,在形而上學和宗教的範圍內,只在我們説不出的對於實在之感已經傾向於這一個結論之時,説得出的理由才會使我們崇信。……我們用言語説出的哲學只是將它翻成炫耀的公式罷了。這個不推理的,直接的擔保,是我們的深刻部分;推理的辯證只是表面的展覽。本能領導,智力只是跟隨,假如一個人……覺得有個有實力的上帝存在,那麼,你的批評的辯證,無論如何高明,要想改變他的信心,也是枉然。”《宗教經驗之種種》商務印書館1947年版上冊第75—76頁。

 

  他們的分析和論述是中肯的、切實的、合乎理性的。他們都一致肯定情慾的力量,或非理性的力量是最深刻、最頑強的力量,是人類行為的最強大、最持久的內驅力。承認這個事實,絲毫無損於人類的尊嚴,而只能提高人類的尊嚴。

 

  奧·科爾紐在《馬克思恩格斯傳》中説,“藝術是人的活動的最高尚的形式,因為只有通過藝術,人才完全地和徹底地肯定自己是類的存在物。”肯定自己是類的存在,即肯定自己是人的存在。所以在藝術創作中尤其要承認情慾情感的作用和力量。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與癲狂》下
·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1)
·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2)
·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3)
·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4)
·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5)
·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6)
· 藝貴自然(1)
· 藝貴自然(2)
· 藝貴自然(3)
· 藝貴自然(4)
· 自然與自由
· 自由與目的(1)
· 自由與目的(2)
· 魯迅論創作目的(1)
· 魯迅論創作目的(2)
· 魯迅論創作目的(3)
· 魯迅論創作目的(4)
· 魯迅論創作目的(5)
· 魯迅論創作目的(6)
· 非理性是更高的理性
· 瘋人有理性嗎?(1)
· 瘋人有理性嗎?(2)
· 本能和自然中的理性(1)
· 本能和自然中的理性(2)
· 情中之理(1)
· 情中之理(2)
· 情中之理(3)
· 情中之理(4)
· “無私心即是當理”
· 仁與智
· “創作總根于愛”(1)
· “創作總根于愛”(2)
· 人類行為的根源是情
· 理不是先導而是事後的反省
·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無意到有意,從有意到無意
· 人的心理生活是多種水準、多層次的統一過程
· 意識與潛意識的界線是模糊的
· “心靈之運作,非直線而為圓形”(1)
· “心靈之運作,非直線而為圓形”(2)
· 有我在而無我執
· 余論(1)
· 余論(2)
· 余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