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21世紀的文學理論將會有什麼樣的新發展?

發佈時間:2021-08-09 13:58:33 | 來源:新京報 | 作者:文特森·B.裏奇 | 責任編輯:蘇向東

文學理論將會有什麼樣的發展?美國文學批評家文特森·B.裏奇從自身的角度出發講述,他將文學理論比喻為“投資品”,那麼,哪些理論值得“投資”?從裏奇戲謔的比喻裏,我們也能看見當代文學理論的發展趨勢。以下經出版社授權摘自《21世紀的文學批評》。 

《21世紀的文學批評》,[美]文森特·B.裏奇著,朱剛、洪麗娜、葛飛雲譯,折射集|南京大學出版社2021年2月版

“理論公司”行情“看漲”?

針對抱負滿滿的理論家,以及所有其他相關各方,我想做個大膽揣度,一個預言。姑且就把它當作我給年輕同仁的一封信。在高等教育,特別是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中,理論的前景一片光明。用當下佔主導地位的自由市場股市用語來説,就是行情看漲。這裡既指長期行情,也指中短期行情。誠然,過程中會有一些預警和複雜因素。但我在這裡發出買入信號。而各位讀者,尤其是理論家們,可能十分想知道這是為什麼。

圖1,圖片來自出版社。

首先,對初入門檻的人而言,在高等教育中,對研究和出版的需求短期內不會消退。反之,這種需求會繼續下去,從主要的研究型大學滲入到許多其他教育機構中。這種情況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尤其在北美地區流行,現今已傳遍世界。在許多的人文和社會科學學科中,理論滿足了這種需求。理論提供了調查的新話題,研究的新方法,探索的新目標。此處我想引述由一些理論所導致的持續生産力,比如馬克思主義、後結構主義和後殖民主義理論;女性主義、性別理論和酷兒理論;特別是圖1,給出了許多由理論派生出的分支,很有創新性。將圖1中的三個或更多理論分支混搭起來,便可得到一個新的研究領域。近些年出現了反理論和後理論情愫,但是只有放在理論已經成為主導範式的背景下,反理論和後理論才説得通。在高等教育內部,對某些最強烈反對理論的人而言,理論似乎是個獨霸一方的強大帝國。好吧,阿門,就是如此,儘管這個比喻也許不夠恰當,産生的聯想有些瘋狂。

數量龐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必須修讀一門或多門理論入門課程,無論是當代文論還是經典文論。此外,還通常有另外的文論選修課程。各種各樣的教育機構開設理論輔修班、證書班和方向班。涵蓋文論的指南、辭典、術語和選集數不勝數,而且它們的數量還在持續增長。所有這些,就是我所理解的“理論公司”。

近年來,以我為例,經常被邀請以理論家的身份到國外舉辦講座和教學,這些國家有巴西、中國、埃及、愛沙尼亞、芬蘭、德國和匈牙利。其他人也有類似的經歷。我主編的教科書《諾頓文學理論與批評選集》,在美國之外的年銷量幾乎達到美國國內銷量的一半。理論已經走向世界。經整合“外來”成分,包括當代的和經典的,或許還能期待它更進一步地走向國際舞臺。當下,北美和歐洲的理論通常並不包括阿拉伯、中國、印度、日本、波斯等其他非歐洲國家的傳統。但是,未來會越來越多地吸納非歐美傳統。在理論開始走向世界的時候,美國可能是在正崛起的世界理論共和國的中樞。

簡言之,在我看來,理論提供了許多資源:文化資本,豐沛的典籍和傳統,批判,實用工具,專業研究通用語,還有豐富的材料和新視角,可供研究、出版和教學。這一切已經催生了數不清的特許經營,也算“理論公司”的一部分。

《諾頓文學理論與批評選集》書影

文學理論復興呈現出裂解的結構

如今,倘若有志理論的學者問我,哪個理論尤其值得投資,我們就不得不面對一些複雜因素了。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現代理論,例如文學研究中的批評理論,仍被限定為一系列的學派和思潮,無論是主流還是分支。但是,這個圖景在不同的學科領域和院係中情況各不相同。尤其在北美的文學研究和英文係中,當代理論體系涵蓋的範圍如下,再最後引用一下這個標準清單:馬克思主義、精神分析學、形式主義、神話批評、存在主義和現象學、闡釋學以及讀者反應理論、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女性主義、種族和族裔理論、新歷史主義、性別和酷兒理論、後殖民主義理論、個人批評和文化研究。儘管理論形式如此豐富,這些年來的主導力量卻較單一: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是形式主義,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是後結構主義,20世紀90年代至今是文化研究。理論在不斷擴張,五花八門,但其中的發展主線也可見一斑。

然而,始於20世紀70年代,跨界和融合、後現代混雜與聚合,就已端倪漸顯。我想再以佳亞特裏·斯皮瓦克的著名開拓性研究成果為例,那是後殖民主義研究,帶有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解構主義諸家學説。還可以舉出更多理論混雜的例子。自20世紀90年代早期起,北美的文化研究就已經以極快的速度,從或多或少一脈相承的英國先驅中分枝分叉,發展成半自主性的研究子領域或子方向。我想到白性研究、身體研究、創傷研究、邊界研究、殘疾研究、動物研究、屬民研究、工人階級研究等。這些領域中的每個研究都有各自的歷史和理論架構,卻沒哪個研究居於主導地位,這倒是與之前的理論發展正好相反。因此理論復興呈現出裂解的結構。毫不奇怪,21世紀理論無法全盤掌控,卻可以大致了解,這是我的觀點。它表現為散播快,高産出,後現代形式,大致可以辨別,這就是當下的“理論”形態。

正如今天任何的投資或採購一樣,我們要考慮的採購——要買入理論,且在買入過程中人們會——面臨多重選擇。我們都經常會遇到這種類型的難題,無論是去買早餐麥片、半打啤酒,還是一瓶紅酒。我們面前有數不清的選項,還通常伴隨著困惑、沮喪和驚訝的微妙感覺。果不其然,就有博士生曾問我,是買入、賣出還是持有理論和文化研究,用的就是這些術語。我們現當代資本主義消費社會的結構正是由豐饒和無序組成的,典型的表現就是分散,帶些花哨。高等教育和理論都沒能逃脫這種形式。不管怎樣,我給出的總體信號是買入。

走到哪,都有指南,十大書單,傻瓜讀本,還有自助手冊和媒體。現在,如果你被當成專業理論家或正經的理論愛好者,那時不時地,你的定位就是投資顧問和期貨顧問,而毋須有愧。這就是我所扮演的角色。人們非常想知道理解藝術、社會和文化的最新途徑是什麼。最新行情是什麼?在這個時代,這樣的市場先鋒派頭很引人注目。在這種背景下,理論成了時尚的弄潮兒。於是就有了酷兒理論方法、後殖民主義方法,還有許多熱門的文化研究理論方法。一些領域和利基市場十分熱門,一些則非如此。我把這看成“理論市場”的一部分。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斥著各種商品、充裕、廣告、競爭、折舊加速、實用選擇、投資計算。理論,還有做學問、搞學術研究、學術出版也同時存在,並不令人意外。這種情況不僅在藝術和人文領域如此,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職業領域也是如此。

但還有另一個棘手的地方。可不可以選擇一種比其他理論更好的理論,比如,女性主義、批判性族裔理論或後殖民理論?這些理論源於某種個人也包括群體的經驗、歷史、壓迫和價值觀。從這種意義上而言,理論植根于立場、世界觀和存在狀態。“消費者選擇”這個範疇——根據當今“經濟人”這種新自由主義理論,被解讀成一種獨立人權和公民責任——還未能解釋人們是如何選擇這種理論的。

今日被視為理論的東西大多帶有批判的鋒刃,橫穿現代社會的肌理。當下的貿易工具證實了我的觀點:馬克思主義衍生出的意識形態分析,種族階級性別文化批判,對經典的二元概念所做的解構,少數族裔的多元反歷史,精神分析導致的懷疑闡釋學,對政治話語進行的修辭分析,福柯的譜係學,等等。這種配置構成許多當代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遺傳物質的一部分。對那些常見的、符合人們期待的街頭智慧、自我反省,還有方法上的謹慎以及文本細讀和註釋,它都做出補充。環顧四週,我們會發現還有很多批評有待完成,而理論就處在一個很好的位置,有能力去完成這些批評。這就是在很大程度上文化的保守勇士們要譴責理論的緣故,幾十年來他們都在不間斷地攻擊它。理論代表著持續的挑戰。于我而言,這一點就足以讓我來推薦它,併為之辯護。

對文學理論所做的多種重新勾勒,都與高等教育的後現代性密不可分

如今,新科博士理論專家們,正在從北美高等教育中尋求工作的情形,很明顯地區別於20世紀80年代理論的高顯示度。在80年代,理論從長期的附屬地位中脫穎而出,成為各學科特別是文學研究中的獨立方向和主要範式。如今,理論已經滲透了各個專業中的大部分方向與次方向,以至於似乎到了這樣一種程度,好像每個人都在或多或少地做理論。這在文學上就包括對莎士比亞、維多利亞時代、族裔進行研究的當地專家。就像女性主義一樣,理論無處不在,卻也無處可覓。所以,就沒有明顯必要再去雇用什麼理論專門家。當今的應用理論有著數不清的區域住所和名號。結果就是,孤家寡人的理論已經衰落。它不是一個頗受青睞的學術專業,而是個次級備胎,扮演著輔助角色。

因此,處於起步階段的正牌理論家們就需要一個職業身份,不僅僅是與這個新起的暴發戶領域,而是與更受人尊敬的某個方向或更為人接受的某個次級專業關聯起來。舉一些例子,如英國浪漫主義名流文學文化研究,或文藝復興旅行文化中的全球化,或早期冷戰時期的美國自白詩,都能很好地補充和調節對理論的原始投資。這些情況,以及貫穿在文學課程的方方面面,那些經得起檢驗的歷史階段、體裁和主題,都再次重現了這個學科在上世紀中葉的結構。理論並非已經死亡。絕對不是。理論無處不在,也正蓬勃發展,但它坐在後排,棲身於舊車上,突然間會顯示一下自己。就是依賴其結構的很多方面,現代大學才得以繼續存在。

這裡對理論所做的多種重新勾勒,都與高等教育的後現代性密不可分。這是一種不均衡的發展。一方面,大學這種機構是現代性的産物,20世紀早期的學科和院係組成了大學持久的地下基礎和地上建築。但另一方面,在學科交叉和跨學科的新時代,這些現代學科已經失去了自身的獨立性。想一想20世紀60年代後建立起的所有新的研究領域,如性別研究、族裔研究、符號學或文化研究,還有幾十個新近出現的分支學科,如認知研究、殘疾研究和全球化研究。我還沒算自然科學方面的所有新學科。

但這些新的“跨學科”劃在哪呢?它們少有自己的院係,而更多是設立在那些資金不足的項目或中心裏,人員配備也屬臨時性質。這其實是我經常抱怨的問題之一。這些讓人激動且成果頗豐的領域有教學崗位嗎?其實,沒有,不一定有,即使有崗位也不是直接設置。這些工作通常不得不偽裝起來,以應對經過評估認可的現代(前後現代)學科和專業。假設你是一位對朋克很感興趣的英語系教授——朋克音樂、朋克服飾、朋克舞蹈和朋克文化場所——那你就需要找到與文學有關聯的入口,比如朋克俚語、朋克詩歌和朋克刊物。你將自己定位在專門研究20世紀後期文學和文化,專攻亞文化方言中的審美話語。不出意外,在理論和跨學科這個階段,很多求職者都偽裝了起來。一方面,大學的院係劃分和職員聘用呈現的依然是之前20世紀中期的架構,一種凝固的狀態。另一方面,分支和交叉像雜草一樣蔓延叢生。理論就是這樣一種滋長和蔓延的一部分。在20世紀末,這種現象像病毒般擴散,並在我們當下的新世紀裏繼續擴散。這是一種復興,有大量成果出現,也伴隨有各種反對的聲浪。

以下可能就是我,或者任何經驗豐富的理論家,如今對有志成為學術理論家的新科博士們所要説的。投資理論吧。只是要記住:美容技巧是需要體現在你的職業形象和簡歷中的。打扮修飾是必需的。靈活性是格言。要展現出傳統形象,融入舊的框框,能很快被熱衷古玩的老前輩們一眼認出並得到接受。但同時要表現得有創新意識,有獨創性,精敏能幹,有志於新事物,甚至是新事物的最前沿,但再説一次:儘管如此,還是要置身於廣為接受的學科和專業的舊框架下。要識時務,比如在北美,讀博的平均期限長達10年,背負的學生債務多達數萬美元,卻只有不足一半的新科博士能最終獲得終身教職。此外,你一路精心打扮,也不得不兼顧那些看來既不穩定且薪水低、無前途的工作,這個工作市場為21世紀的美國提供了約四分之三的高等教育學術勞動力。要小心,這種有失身份的工作類型需要你收斂明顯的理論傾向,表現出接受過堅實的文學基礎教育。歡迎加入企業大學。

文學理論需要汲取來自阿拉伯、中國、印度、日本、波斯和其他傳統的養料

到這裡,我想坦誠地披露我的一個想法。有時候我感覺理論該像寫作和數學一樣,成為基礎教育的一部分。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大學本科生都應該修讀一到兩門跨學科理論課。無疑,課程的師資將來自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學科,課程的模組包括核心課程和選修課程,內容選自當代作品,甚至也可以選自經典傳統。但真這樣的話我又有點猶豫,覺得理論應該只留給某些特定的專業,只在高年級的高階課程中開設。在前一種情況中,理論等同於批判性思維,類似後者當下呈現出的各種真實模式。而在後一種情況中,理論屬於深層次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也指批判性和創造性方面的先進方法和途徑,限定在公認的學科及其傳統的背景之下。但其中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高等教育課程中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的位置;“理論公司”和“理論市場”的未來,包括畢業博士的理論就業市場;還有如今社會中高等教育的宗旨所在。

理論可見的將來會是怎樣的?以下是三種預測。首先,理論會通過無數的專業、時期、次級專業、學科和民族背景,繼續得到擴散,擴散到一定程度,就會在各種不同的背景下失去其自身的特性。隨它去吧。與此同時,對於如今三個標準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理論課程設置和要求,即“理論入門”“理論發展史”和“現當代理論”來説,可以預見,北美及其他地區會對此提出挑戰。讓理論家們做好準備,捍衛他們賴以為生的這些課程,同時持續加以改造吧。最後,理論定會走向全球。再重申一下,理論需要汲取來自阿拉伯、中國、印度、日本、波斯和其他傳統的養料,要時常回溯到遠古時代,並對縈繞在自己身上的歐洲中心主義加以重新語境化。走向全球不會終止民族身份、區域關係或地域差別,而是恰恰相反。

也有人説理論已成明日黃花。他們大概指的是後結構主義,或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對理論進行範圍更加廣闊的跨學科重構。這些人説的是對的,但談的只是表面,正如我在本書中論證的那樣。在方法和途徑的意義上,理論是歷久彌新的文本和知識問題,是一種批判,所以理論依然鮮活給力。對於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的人們而言,包括學生和教職工,理論都不可或缺。理論塑造專業話語,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已成過往並蹤跡難覓的,只是一般意義上的興奮,有時也近乎歇斯底里,這種興奮和歇斯底里陪伴著20世紀80年代理論蓬勃發展的早期。現階段的市場社會是一種賭場資本主義,激發起快速的風尚變化、迅速過時和過度興奮,其産生既有人為的炒作,也有真實的存在。理論裹挾于這些不斷變化的潮流中,起起落落,不斷發展著。

原作者 | [美]文特森·B.裏奇 摘編 |徐悅東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