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落世間的七彩畫卷,神奇壯麗的大地藝術。近日,由雲南省委宣傳部和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的“雲南省旅遊革命‘三部曲’”主題系列報道活動,第二站走進紅河州元陽縣,探訪世界遺産哈尼梯田,探訪元陽文旅助力鄉村振興。
文旅産業的作用,還在於最大程度的保護和傳播當地文化
雲霧繚繞的哈尼梯田舒心又治愈,讓無數人為之嚮往。在這裡,有一座諾瑪阿美茶莊園,窗戶外是連片的梯田和茶園,自然風光原始且古樸。據了解,諾瑪阿美茶莊園距多依樹觀景點4千米,周邊自然環境優良,哈尼民族文化濃郁,是多個綜藝影視欄目的取景地及拍攝地。莊園始建於2008年,原本是茶廠,直到今年才對外營業,目前共接待遊客約2000多人,包括考察團和研學團隊。諾瑪阿美莊園的打造者雲南特愛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查俊介紹,莊園現包含高端住宿、文化體驗、餐飲體系以及旅遊服務等業態。
其中,關於住宿,莊園依託世界遺産哈尼梯田文化旅遊資源,達成了自身和村落、梯田的協調統一,在客房中就可觀賞梯田、雲海、蘑菇村莊等梯田景觀。酒店將總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的15棟茅草蘑菇房提升改造為64間客房商業配套用房,每個居住單元都有絕佳的觀景角度和視野空間。關於文化,莊園周邊擁有三百餘畝古茶園、多個哈尼族傳統村落,莊園內單獨設置茶卡研究所,專門提供茶葉有機物質研究,遊客們還可以加入諾瑪阿美浸入式茶文化體驗之旅,探索“從一片茶葉到一杯清香”的茶葉故事,完整體驗從採茶、制茶的全套工藝流程,並能品嘗購買茶食品和茶文創産品。
查俊説:“其實我們一直在思考和尋找城市與鄉村的區別,我們逐漸發現與總結發現,城市是集中式的供給,而鄉村是自給自足的生活。如若置入到酒店,用現代化的手法去養殖,在生態田園裏採摘瓜果,親自動手做一頓本地味道。這是我們想倡導的健康生活概念,來到這裡融入當地的生活、了解當地的文化、走進當地村民的生活中,也是我們所希望提供的生活方式。”
查俊認為,他們存在的意義,一方面,對當地經濟的發展不斷推動著,不斷帶來更多延伸性的收益;另一方面,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什麼是文化遺産、什麼叫四素同構。最重要的是,增強當地村民的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認同感。
文化遺産的作用,更在於最大程度地活起來、走出去
翻過山來到阿者科,梯田如綠毯般鋪展,蘑菇屋掩映在滿目青翠間。遊人在古巷道漫步,婦孺在山鄉間閒憩,野鴨在溪流中嬉戲,一幅山水田園畫卷呈現眼前。始建於1855年的阿者科,地處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景觀核心區,是集中反映遺産區森林、梯田、村寨和水系“四素同構”核心理念的現存典型村寨,純哈尼族村落,也是元陽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産核心區的5個重點村寨之一。2018年,當地啟動“阿者科計劃”,通過利益分紅機制與村落保護細則的綁定,技術支援和當地政府的配合,村子實實在在有了改變。村民們真金白銀的分紅收入多了、潛移默化的內生動力增加了,遊客們逐漸的旅遊體驗提升了,阿者科為鄉村振興、傳統村落和梯田文化遺産保護,找到了一條可持續的旅遊發展之路。
中山大學駐村研究生李慕芳告訴記者,中山大學團隊考察後專門為村子單獨編制了“阿者科計劃”,並由中山大學旅遊學院和元陽縣合作,保繼剛教授團隊推動實施。計劃詳細制定了村子的發展模式、參與方式、目標及發展底線,幫助村民成立村集體旅遊公司。計劃也詳細制定了股權分配比例,村民以梯田、房屋的生活方式入股,佔股70%,村集體佔股30%,但30%的利潤也留存于集體公司用於後續運營。
李慕芳表示,這是通過利益分配和遺産保護細則的綁定,來激發村民的內生保護動力,希望村民能夠主動保護他們的文化,有更加開放的保護遺産的心態。“因為遊客來到阿者科,是想體驗蘑菇房、觀賞梯田、了解哈尼文化,所以要讓村民意識到這些東西是珍貴的、是遺産,是可以帶來收益的,要保護好。包括經營底線也是租售不租不售,希望村民能夠繼續在蘑菇房裏面生活,變成活態遺産。”
由於村級旅遊接待規模有限,並且小規模深度遊能和當地有很好的主客互動,所以一直以來,阿者科定位於精品旅遊接待,對接的多是中高端客群,並以主題性體驗活動的形式把哈尼族傳統的紡織、插秧、捉魚等生産生活活動更好的傳播。自從旅遊業進入阿者科後,鄉村旅遊的概念也慢慢進入村民的心裏,分紅、旅遊的收益,村民確實從旅遊發展中獲得收益,就會更加擁抱、支援産業的發展。
村民盧愛文就是其中典型。因為“阿者科計劃”,盧愛文從外地回到家鄉,當上了售票員,做起了導遊,學習了普通話,在家門口乾起了旅遊,一邊保護一邊傳播哈尼文化。據悉,盧愛文家在阿者科計劃分紅中已經分到了約8000元。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阿者科村已經分紅4次,共計47萬餘元,預計今年8月底會迎來第五次分紅。
(圖片均由伍迪拍攝)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