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即將開啟橫跨亞歐大陸的合作進程,為實現中國夢、推動亞洲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增添了無限可能,為中國道路贏得廣泛國際認同的重要契機。但同時,及時發現各種約束性條件,並提出科學可行的破解之道,才能更好地統籌社會各方力量,共同講好“一帶一路”的中國故事。
-
作為我國經濟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絕不是農業的結構調整,而是農業的制度性改革。中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補”任務,對於農業而言,重在補短板。
-
-
上半年,民間投資和政府投資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剪刀差”;政府投資主要靠銀行信貸,所以現在整個經濟的重擔全在銀行體系上,反過來加劇了銀行業的風險。所以,提高民間投資的根本就是提高直接融資,證券自由化的方向不但要堅持,還要加快。
-
-
全世界可以看到,在南海問題上,中國絕不是加害者、肇事者,而是完完全全的受害者。根據國際法,中國完全享有自保權和自衛權,也有能力收復上述島礁。但從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角度出發,中國長期以來一直保持高度克制,尋求通過談判和平解決。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新命題是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傳統的以需求管理為重點的宏觀經濟政策遇到極大局限,根子是結構性矛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解決中國經濟失衡的根本出路。
-
看待中國銀行業的風險,除了關注短期不良信貸的增長,更應該觀察到銀行業自身業務結構調整以及經濟結構性改革對銀行風險的化解和長期可持續增長的支撐。國際金融機構需加深對於中國銀行業運作實際的理解,中國銀行業也需要更加主動融入國際金融市場,加強與國際機構的深入互動和交流。
-
根據國際經驗,智庫競爭力包括三個核心要素:第一是獨立性;第二是研究能力;第三是影響力,包括社會影響力和決策影響力。參照這三個標準,目前中國絕大多數智庫還需要加倍努力。
-
有為才有位,這是智庫建設發展的基本經驗和規律,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民間智庫更是如此。民間智庫應以“有為”爭“有位”,在提升自身研究能力、擴大國內外影響、推動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意相融合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
-
未來我們要從好幾個方面來推動我國自己的綠色金融體系的建設,包括繼續發展綠色信貸,要做大普惠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綠色基金,建立強制性的環境資訊披露體制等等,通過這些努力來構建能夠動員更多民間資金進入綠色金融體系。
-
作者從對特納勳爵《債務和魔鬼:貨幣、信貸和全球金融體系重建》一書出發,對債務危機的來源、歷史上通貨膨脹造成的大危機以及政府印發鈔票的嚴重後果進行了探討分析,最後提出了未來怎樣才能不再陷入新的危機的建議。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用經濟學語言説,就是實現資源的有效再配置,通過市場競爭,使得有限的資源從效益低的、供過於求的企業和部門流出來,流到效益比較高的供不應求的部門去。市場來做這件事是最有效的。
-
是不是大城市就需要更少的低技能勞動者呢?不是這樣的。恰恰是因為高技能勞動者在生産和生活中帶動了對於低技能勞動者的需求,總體上來説,更大的城市中從事體力型服務業的勞動者比重更高。
-
當下中國正在推進的以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的全面深化改革,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場非常深刻的制度變革,因而會涉及一連串的各式各樣機制的設計,包括中央頂層機制設計。
-
思想決定高度,思路決定出路。社科院智庫如何形成高水準有影響的成果,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首要一條就是智庫建設要有明確的指導思想,確立“五個同等重要”的發展思路對進一步激發智庫建設活力有著重要意義。
-
現在要警惕供給側改革可能産生的誤區,被一些人誤認為又要“追加”新産業、增加新供給,這可能導致老的産能過剩沒被清理,新的東西又過剩。
-
各類智庫的功能定位混淆不清,在破解改革發展穩定難題和應對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問題上不適應形勢的發展,跟不上中央和地方黨委政府科學諮詢、科學決策、科學發展的需求。因此,探索新型智庫的新型管理模式刻不容緩。
-
隨著中國經濟轉型進入改革深水區,新型智庫肩負起重大時代使命。智庫發展須緊抓戰略轉型機遇,促進人才培養管理機制創新,探索智庫專業教育新思路、新模式,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源源不斷的高端智力支援與優質人才保證。
-
“創意産業”最初並不是作為一個獨立的産業被提出的,它的內涵與“文化産業”息息相關,但其外延小于“文化産業”,專指通過智慧財産權開發和運用的那一部分,是文化産業的源頭與動力。
-
目前,我國的智庫發展還相對滯後,要高度重視、積極探索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採取有效措施,引導各類智庫加強自身建設,積極建言獻策,為中央科學決策提供高品質的智力支援。
-
雖然説是從國家戰略轉變到企業戰略,但是這一點並不矛盾,服務企業戰略也就是服務國家戰略。現在中國企業的問題在於不走出去可能風險壓力更大,中國企業不走出去就不具全球競爭力。所以,雖然有一些灰色地帶,但風險大可能收益就大。
-
有思路才有絲路,有痛點才有突破。“一帶一路”的版圖有多大,矛盾和阻力就有多大。國內資源怎樣整合來把握“一帶一路”的機遇?周邊國家如何看待“一帶一路”,是否願意接受中國來“開放”自己?“走出去”的中國投資將面臨怎樣的政治風險?一句話概括“一帶一路”:水深、浪急、有好魚。
-
-
-
三國之間要想形成共同的正確歷史觀,恐非朝夕之功,中日韓三國還面臨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各種風險和挑戰,還需要更大的耐心和細心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
2007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在全球蔓延,對多國經濟産出重大影響,至今經濟復蘇都面臨很多的不確定因素,中國經濟雖然保持了快速發展趨勢,但也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因此我們必須要深入分析美國的經驗教訓。
-
國際化是目前阻礙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打造世界卓越的創業教育體系,將是留住本土優秀人才、吸引國際優秀人才的重要途徑。
-
西方國家城市更新運動,在一開始受到以物質規劃為核心的近現代城市規劃理論思想的深刻影響,這些規劃思想的本質是把城市看作一個相對靜止的事物,希望通過對物質環境的設計解決城市中的所有問題。
-
信訪制度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具有重要價值。信訪制度既能反映國家治理的能力,也能促進國家治理水準的提高。它可以推動治理方式的法治化,推動治理運作的民主化,推動治理主體的多元化,推動治理效能的顯著化,推動治理理念的現代化。
-
目前經濟下行是毫無疑問的,從2002年開始一個新的週期,一直到2007年達到高峰,而後開始下降,今年基本到達低點,因此“十三五”規劃可能開始一個新的經濟週期上行期,中國還有強大的增長潛力。
-
今天中部西北有很多不聯不通地方,沿海也有很多不聯不通的地方,所以“一帶一路百人論壇”幹什麼?就是找痛點,人們體驗中的痛點就是消費市場盈利點和體制完善點,這個思想是各位專家貢獻出來的。
-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改革信訪工作制度的要求,掀起了理論界和實務界關於信訪改革的積極探討,隨著研究探討和實踐的不斷深入,信訪改革方向也越來越顯得清晰。
-
“一帶一路”歸結起來就是兩個中心問題:一是解決國內的生産過剩,二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這兩條路都是發達國家走過的道路,“一帶一路”倡議如果對其進行簡單地複製,不但不能成功,還可能帶來更大的風險。到目前為止,“一帶一路”倡議更多地是涉及到諸如基礎設施建設、能源、金融等經濟領域的問題,産能轉移、絲路基金、亞投行、高鐵是最為常見的關鍵詞。然而世界經濟重心向亞洲轉移的過程帶來的絕不僅僅是經濟問題。
-
“新常態”之下的中國,究竟未來存在哪些不確定性?2015年以及“十三五”走向,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來自各方的猜測和傳言也令時局顯得異常撲朔迷離。精準把握中國趨勢,無疑是各界人士在自己領域掌握主動權的關鍵。
-
2015年3月31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連結是這個宇宙演化的密碼。當物質之間發生連結,它們就能夠資訊交換,進而就會發生演化。人類文明的發展也離不開各種形式的連結。有人與物之間的、有人與人之間的;有群體之間的、有個體之間的;有現在和過去的、有現在和現在;有和平方式的、有暴力方式的等等。“一帶一路”願景的出爐,是中國智慧向世界展現的一種新的連結方式。它崇尚共贏、它多管齊下、它是系統的、它是清晰的。
-
魏建國認為“闖世界”是電商發展根本的目標。他表示,目前我國培養的人才跟國際不接軌。“我們一方面編了很多關於電商,電子,無線專業等等,IT産業,但是就業很困難。一方面更高的水準真正需要跨境電商,電子商務人才又沒有,説明什麼我們大學在這一塊,不符合國際的需求,企業不了解世界的需求。”魏建國説道。中小企業在走向世界的時候,我認為最大的有兩個,第一一定要適應這個市場的需要,特別是個體適應市場的需要。
-
在世界經濟形勢普遍不景氣的當下,“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吸足國內外社會關注。“一帶一路”戰略的指導性文件《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在醞釀了近兩年之後於3月出臺,福建和新疆成為“一帶一路”兩大主核心區。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們該如何解析“一帶一路”戰略佈局?
-
未來5-10年,希望在“一帶一路”上各選5-10個驛站。“驛站”所在國家的整體發展策略,要與中國發展戰略相符合。 “一帶一路”的重點項目會達到幾千個,其中基礎設施的項目,最起碼300-400個,這是什麼概念,沿線的65個國家和地區中,每個都會有1-3個重點的設施項目。現在全球已經進入了標準和規則競爭的時代,中國必須要加速,應該通過“一帶一路”周邊國家的FTA來制定全球貿易規則,這個規則既適合中國,也適宜其他國家。
-
中國不僅要積極利用好現有政府間合作機制的老多邊外交舞臺,也要大力支援一些多邊公共外交舞臺建設,開發好一些多邊民間外交舞臺,真正通過老多邊主義和新多邊主義的互動結合,凝聚更大範圍內的社會力量,將“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合作成果和合作收益,這是“一帶一路”多邊外交不可回避的社會責任。
-
現今的國際秩序很大程度上是二戰結束後建立的。今年是二戰結束70週年,加之近年來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變化加速,因此人們對國際秩序的走向更加關心,西方特別是美國關於國際秩序變化的討論明顯流露出強烈的擔心和不安。
-
在新常態下這種中高速增長會是多高呢?判斷未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關鍵在於對經過36年高速增長後的中國經濟增長潛力該如何判斷。經濟增長代表收入水準不斷提高,這就需要勞動生産率水準不斷提高,也就意味著需要靠技術不斷創新、産業不斷升級。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在技術創新和産業升級方面具有後來者優勢或後發優勢。
-
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在穩定外需的同時亟待開拓內需;國際經濟治理結構中的多元化趨勢增強,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強烈要求變革國際經濟秩序。建立亞投行是中國在外交、經濟、金融領域的一次歷史性嘗試。中國希冀通過亞投行與“一帶一路”相輔相成,通過共商、共建、共用的平等互利方式實現與各國的共同發展與繁榮。
-
日前,七國集團(G7)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討論了將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的可能性。據報道,七國財長達成一致,願意接受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不過必須先完成技術性審查。對此,有分析認為,加入SDR對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使用的直接影響不會很大,但對人民幣國際化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
“一帶一路”在本質上還是一個發展問題,“一帶一路”是一條新發展之路,在發展空間和發展重點上努力實現新的調整,特別是將發展重點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轉移。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所關注的重點不是僅僅的賺錢,相反,中國已經做好賠錢的準備,中國更關心的是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實現重大技術突破、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以及配置一大批具有世界競爭力的骨幹企業。
-
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於我國智庫發展提出的新要求,也為各類智庫作用的發揮提供了新機遇。以金融研究為重心的智庫,同樣迎來了發展的最好時機。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國家崛起與金融走出去的步伐加快,金融智庫所承載的責任、所運營的範疇將大大超過以往,尤其在國際化方向能發揮的作用更是越來越重要。
-
所謂“以房養老”只是一種可以自願成交的市場交易行為,是指老人將自己的産權房抵押給銀行或保險公司,以定期取得一定數額養老金或者享受老年公寓服務的一種養老理財方式,在老人去世後,銀行或保險公司收回住房。就像你到保險公司購買任何一種保險産品一樣,它只是有需要者才會有興趣,既不可能成為國家法定的養老保障制度安排,更不可能成為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主流方式,而只能是在國家相關政策的規範與支援下,為房屋所有者根據自己的人生安排與需要提供一種新的、自願的、補充的養老方式。“以房養老”提出的積極意義在於,讓有需要的老年人再多一條自我改善老年生活品質的途徑。
-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所處的新常態,既是由過去時發展而來的現在時,更是蘊含著巨大變革、創新活力,邁向歷史發展新階段的未來時。認識新常態很重要,適應新常態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領新常態,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新常態是邁向更高水準的必經階段新常態是我國經濟運作渡過增速換擋期、轉入中高速增長後的一種階段性特徵。
-
從總體看,中國的智庫在隸屬管理體制、財務籌資機制、單位用人制度、研究激勵機制、職級科層結構、成果表達與評價機制、會計與稅收制度等,都存在很多問題和障礙,遠不適應黨中央對建立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要求。因此,從黨中央提出的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高度來看,能夠達到這個標準的真正意義上的智庫在中國還不多,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還屬於一個新生事物,處於起步階段,由此形成的軟實力還存在很大差距,難以與發達國家的智庫系統媲美。
-
由於中國是一個具有超大規模的大國,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必須切實管理好自己,保證以“全國一盤棋”的格局進入“一帶一路”建設進程。其中,要求加強政府主導,完善統籌協調的立體化統籌領導體制和機制建設,善於整合國內與國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和民間資源,形成內外結合、部級協調、央地聯動、官民並舉的體制和機制,為“一帶一路”建設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提供公共産品,充分發揮一個負責任、敢擔當的大國角色。
-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院長陳雨露近日參加由人大經濟學院主辦的首屆“世界經濟論壇”時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三期疊加的重要階段,支撐經濟增長的原有動力在減弱,去産能、泡沫、杠桿的結構調整壓力將會貫穿未來整個“十三五”時期。
-
走得遠也要走得穩。企業走出去,需要政策“扶一把”。當前,應進一步創新金融財政政策支援方式,比如,創新境外合作區金融支援模式,為企業提供更多新型融資方式;發展中長期信用保險和海外投資險,分散企業走出去風險;保持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支援走出去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提升資金使用效益。
-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歷史關節點,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時間節點,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臨界點。隨著內外發展環境深刻複雜變化,增長、轉型、改革的高度融合是我國的突出特點。這就要求我們要立足“十三五”這個中期,有效化解短期經濟矛盾,進而形成長期公平可持續發展的新格局。總的來看,“十三五”推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關鍵在於加快服務業主導的轉型改革,儘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新格局。
-
多重焦慮和矛盾的心態,使美國對中國在氣候變化、海上搜救與護航、全球經濟治理、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總是在支援、認可與懷疑、阻礙之間搖擺,對中國成長的正面和建設性效應喜憂參半。例如中國倡導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亞投行”以來,美方釋放的信號十分混沌。但是形勢比人強,這次我在美國聽到的各方結論相當一致,都認為美國沒有理由不積極支援和參與其中。
-
害怕風險是改革最大的風險。“就目前的情況而言,金融抑制大於金融風險。我們不應該太害怕網際網路金融帶來的風險,而應該推動、發展網際網路金融。從政策層面管理、防範網際網路金融,可以再放緩一點,不要太著急。”王文分享了他作為一個學者對網際網路金融的態度——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
提出具體可採取五個方面的戰略措施:一是全面深化改革,跨越“制度體制陷阱”;二是依靠人力資本投資和産業結構升級,跨越“技術創新陷阱”; 三是縮小社會差距,跨越“社會危機陷阱”; 四是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跨越“國際收支失衡陷阱”; 五是在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同時,積極發揮財稅金融工具的作用,促進跨躍“生態陷阱”。
-
中國每年需要大量的糧食進口10年來我國農業生産實現了10連增,今年有可能實現11連增。但在這背後有一個問題就是實際上五六年前,中國糧食已經開始大規模進口,這個數據很少人注意。2012年,中國所有的主要農産品,幾乎都要進口,當年水稻進口了230萬噸,小麥進口了360萬噸,玉米進口了540萬噸,大豆進口了5800萬噸。2013年中國糧食進口繼續高速增長,而且今年增長的速度更快。
-
上周,亞信非政府論壇首次年會在北京舉行。在主題為“構建亞洲能源安全框架:從共識到行動”的圓桌會議上,多國專家學者圍繞能源安全展開討論。各國共同的擔憂是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抑或受到損害,同時因國情不同每個國家又各有焦慮。能源進口國害怕價格暴漲和供應中斷;能源出口國擔心價格暴跌和需求萎縮;依靠油氣輸送賺取收入的國家則憂慮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出現不穩定造成貿易或輸送規模下滑。
-
新華社香港6月7日電(記者蘇曉、牛琪)《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條文不多,但整個起草過程卻長達近5年,凝聚了起草委員會59位香港和內地委員的無數心血。作為當年23位香港草委中的一員,民建聯前主席、特區立法會議員譚耀宗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基本法每一項條文都經過深思熟慮,經得起考驗。對於香港政制和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基本法現有的機制就能解決,不應輕言修改。
-
歐洲穩定機制(ESM) 的第一任總裁克勞斯•雷格林在近期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CCWE)舉辦的主題對話中,就“歐洲復興的中國機遇”發表看法,並對中國學者的一些問題進行解答。
-
目前的中國經濟,最讓人擔憂的就是轉型的過程可能拖的時間太長。最近幾年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無風險利率過高。前幾年支撐無風險利率的領域中,比較突出的有兩個,一個是房地産,另一個是地方融資平臺。比如北京某些地方,據説房價還要漲到很高甚至翻番,這樣在融資的時候,即使資金價格高達百分之二十多、三十多,企業都敢拿。
-
央視新聞頻道“朝聞天下”播出《中國迎來“創時代”》第二期:海歸創業潮。本期特別節目就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國內正在出現的新一波創業大潮進行了展示和分析,其中大量引用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中國海歸發展報告》中的數據,王輝耀主任作為國際人才領域專家接受了央視記者的採訪,對全球人才流動的現象以及海歸回流對於中國創新創業的影響進行了深度解讀。
-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陳雨露:一帶一路讓人民幣可能成主要國際貨幣●國際貨幣體系又到了亟須改革的重要關口。不過,這一輪改革的呼聲並不是來自十國集團,而是來自於廣大新興市場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要建成命運共同體,那麼很有可能就在這裡形成一個人民幣貨幣區。所以,人民幣未來將躋身主要國際貨幣行列,這樣的判斷是有依據的。
-
最核心的還是基礎設施現代化的問題。在1956年黨的八大中首次提出“四個現代化”,特別談到了“交通運輸現代化”,而後被“科學技術現代化”取代。改革開放初期雖然我們不大懂什麼新經濟地理理論或者新增長理論、新貿易理論,但我們卻付諸實踐,無論是從領導人還是普通老百姓都形成一個共識就是“要想富先修路”,既是一個簡單真理,又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真理。恰恰中國可以通過自己的實踐推動我們的基礎設施現代化。
-
《華盛頓郵報》日前報道,僅僅在今年的前5個月,美國至少已有385人死於警察槍下,平均每天超過2人遭遇槍擊。按這一頻率,今年將有近1000美國人會死於美國警察槍下。這一數字超過美國聯調局過去十年統計數字的兩倍,而這些數據源於警察局的自願通報,真實數據可能還要更高。按照美國法律,在自己或他人生命處於危險時,美國警方有權使用致命武力。
-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口”。新常態下人們感受最直接的就是經濟增速放緩,要正確理解新常態,首先要正確認識經濟增速問題。從國際經驗看,增速回落是發展規律使然。二戰後,那些成功追趕型經濟體,如日本、南韓、中國台灣等,在每人平均收入達到11000國際元(1990年G-K國際元,購買力平價指標)之後,無一例外地出現了增速放緩,由高速增長轉到中速增長。
-
儘管老齡化正在損害中國的增長,但在接下來的10到15年,教育程度和技術能力的提高,以及退休年齡的政策調整,將平衡老齡化帶來的影響。中國真正的人口結構挑戰將在2025到2030年間來臨,到那個時候,教育已沒有多少改善空間,研發支出已進入平臺期,上世紀60年代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已全部離開勞動力隊伍——即使退休年齡推後也是如此。
-
在回答有關中美圍繞南海問題的分歧是否會導致摩擦甚至衝突的問題時,崔天凱表示,南海問題本來就不是中美之間的問題,美國在南海並沒有領土聲索,可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本來沒有事情,有人一定要把它變成事情。崔天凱反問,現在到底誰在“顯示肌肉,顯示自己塊頭大”?“這一點其實很明顯,中國在南海島礁的活動是自己主權範圍內的事情,並不涉及美國的利益,反而是美國搞這麼頻繁的抵近偵察,侵犯了中國利益。”
-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修其心。”“修其心”首先要“破心中賊”。此“賊”乃導致中美關係磕磕碰碰、停停走走的“零和思維”。一般而言,“危機管控”、“擦槍走火”等都是有形的、易發現和消弭的;但冷戰思維則十分頑固,不易消除。“唸佛容易信心難,心口不一總是閒。”塑造新型大國關係,不僅需要恒心,更需耐心,創造條件,增磚添瓦,泥多佛大,包容共贏。
-
儘管這並不是説今天的中國也要像傳統那樣,修築“長城”把境外極端因素隔離在外,但這種情況的確表明“西進”戰略如果處置不當,中國少數民族地區會面臨怎樣的地緣政治風險。“西進運動”指的是中國的戰略重心,移向國家西面的趨勢。儘管這個概念到目前為止,基本上還停留在學術圈,國家也沒有形成正式的“西進戰略”,但向西戰略逐步地體現在一些政策之中。這種政策動向有其重要性和必然性。
-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受益於消除貨物貿易流動的壁壘並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們還需要儘快消除國際人才流動的壁壘,抓住先機建立人才WTO。這樣一方面能佔領第三次全球化浪潮的先機,廣納天下英才為我所用,引領國際人才流動新秩序,另一方面也能進一步履行大國責任,完善全球治理體系。
-
在2014年G20布裏斯班峰閉幕式上,習主席表示:“中方有信心當好2016年G20峰會主席國及2015年-2017年三駕馬車成員,同各方一起把G20機制維護好,建設好,發展好。”三駕馬車是上屆主席國、本屆主席國和下屆主席國之間緊密銜接的習慣叫法,並在2011年11月G20戛納峰會公報中得以規範:“我們決定將主辦國和前後屆主辦國三駕馬車的組織形式正式化。
-
從戰略意義上看,發展文化創意産業有助於推進文化強國建設,而從城市的發展實際來看,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將加快城市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從國內外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經驗來看:舊區改造、城市更新;資源開發、文化演繹;旗艦項目,綜合運作,是三條重要的可行性路徑。同時文化創意産業的滲透融合特性還能有效促進産業的創新。
-
幾輪經濟週期過來,各方都分析了方方面面的原因。世界經濟低迷,東北亞局勢不好,産業結構單一,重工業比重過大,民營經濟不發達,思想觀念、人口問題、地理區位、體制機制、工業企業轉型慢、房地産投資下滑、農業發展面臨困難等因素使得東北地區發展較其他地區更加緩慢。筆者認為徹底解決“東北新現象”既要從當前著手更要從長遠出發,既要依靠外力更要練好內功。
-
近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在北京表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適合我國當前的發展階段,是能讓中國經濟繼續騰飛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措施。據了解,李克強在公開場合提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個號召,最早是在2014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當時他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
-
建設廉潔政府,從理論上來説,是應該考慮大規模地減少財政供養人員。但這肯定是極具爭議性的,不同立場的人會有不同的意見。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我們需要認真地參考和借鑒國際行政改革經驗,深入總結我國自身經驗,在此基礎上,對目前我國政府與行政體制進行系統研究,進一步提出政府與行政改革的整體性改革方案,其中一個重要目標是大幅度地減少財政供養人員,提高政府效率。
-
金融産品的引入,不僅可以解決養老産業融資難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還可以解決老年人養老現金收入流不足的問題。老年人有存款,可以做存款理財。老年人有房産,還可以做房産金融。老年人不想動房産,還可以利用房本來進行金融運作。金融産品的發展,提高了老年人資産的流動性,從而為老年人産生現期的資金流,支援老年人的有效需求。
-
無論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市場,以及發展中經濟體都需要採取果斷的政策,加快結構調整。對發達經濟體寬鬆的經濟政策,仍然是提高通脹預期的關鍵,許多國家還需要推行結構性改革,以消除危機所暴露出來的薄弱環節。對新興市場更應該加快結構改革,消除基礎設施瓶頸,以及改善商業條件,提高生産率,切實的促進經濟增長。
-
印尼新總統佐科·維多多在就職演説中誓言,要把印尼建成海洋強國。僅半個月後,佐科就趕上11月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G20峰會接踵而來。會議期間的一些關鍵詞屢屢與其發展印尼海洋強國的戰略碰撞並産生共鳴,那就是被中國領導人多次提及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從亞太到東亞的互聯互通、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
-
如何去做?建設非常強大的一流智庫就變得勢在必行,而且是當務之急。面臨這樣一個使命,如果沒有一流智庫就很難實現科學決策,沒有科學決策中國就很難實現科學發展。所以,要科學決策,要科學發展,就必須要有非常一流的智庫。
-
為經濟學發展作出中國貢獻(學苑論衡)理論聯繫實際是我們黨的優良學風。新形勢下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必鬚髮揚這一優良學風,從我們的成功實踐入手,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我看來,至少在如下領域我們已經具備了創建中國經濟學的條件,可以為世界經濟學發展作出自己的獨特貢獻。
-
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發展進程中,關於黨與法關係的爭論,從來就沒有終結過。黨與法的關係問題,不僅是一個法治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從理論上説,“黨大還是法大”是個“偽命題”,“黨與法”的關係問題也已從法理與制度、黨章與憲法的結合上得到有力回答。
-
當前,地方官員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各種矛盾聚集的焦點。他們的形像是多重甚至是相互衝突的。在國家眼中,他們可以是國家意志的執行者,也可以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投機分子,甚至是破壞黨群關係的腐敗分子。在當地公眾眼中,他們或者是自己身邊熟悉的,光耀門庭的親戚朋友,也可能是用公共資源為己利益的貪官。
-
在今後“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兩個核心區應勇於創新,敢於擔當,牢牢把握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貿易和投資暢通以及人文交流合作等重點任務,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進程。可以説,判斷“一帶一路”能否取得進展,首先要看兩個核心區在改革創新上實現了什麼實際進展,取得了何種實際成效,它們將是評判“一帶一路”未來前景的風向標。
-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指出,美國通過貿易逆差來提供全球流動性供給來維持其超級貨幣地位,是造成美元資産泡沫、次貸危機擴散的主要原因,因此國際貨幣體系到了亟待改革的關口。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快速提高,一路一帶沿線很可能形成人民幣貨幣區,人民幣有能力成為國際主流貨幣,人民幣加入SDR只有一些技術上的細節問題而不存在原則性的障礙。他敦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勇敢面對挑戰,拿出當年創設SDR那樣的魄力與膽識,積極完善貨幣籃子,引領新一輪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
教育需要第二次改革——“十三五”教育結構調整與改革的思考遲福林2015年5月26日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過去30年的教育改革發揮了重大作用,至今仍對深化教育改革有著指導意義。這不僅在於教育改革仍處在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而且“十三五”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大趨勢對深化教育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
就我個人的看法,國企改革推進的阻力最重要的還是認識和利益。來自既得利益的阻力包括各種形式,可能不是硬頂,不作為也是一種。所有要有緊迫感,要抓緊推進改革。改革比當初想像還困難,最明顯的就是房地産稅。
-
在推動“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的過程中,亟需激發和弘揚的是創業家精神。儘管我們週遭不乏創業者,也不乏企業主或商人,但那種不改變世界誓不罷休的創業家精神,卻是這個時代特別欠缺的。對“網際網路+”時代的多數人而言,既需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動員令中,心態平和,與泡沫共舞;也需要在“中國製造2025”的轉型升級中,理性樂觀,苦練好內功。
-
近日,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作了題為“城市化的下一程”的主旨演講。他指出,下一程的城市化要從“擴、擴、擴”變成內源型、緊湊型,不能只從尺度上看城市,更要從密度上看城市。評價城市化的好壞不光要問大小,還要問夠不夠緊湊、夠不夠密,要終止單純“攤大餅”的模式。緊湊城市的概念已經寫進了城市發展規劃當中,問題是怎麼在城市化過程中落實。
-
當前,我國正以新興大國姿態走進世界舞台中央。在國際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深度調整的大背景下,如何認識當代中國與當今世界的關係,能不能為我國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考驗著我們的智慧。
-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撰文指出,任何霸權的最高政策議程就是維持霸權地位,這是權力的本質,無可非議。但是,霸權對自己的地位要隨著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調整。例如,大英帝國在衰落時能夠“光榮體面地退出”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國相對衰落了,但還是想充當世界領袖“一百年”(誠如總統奧巴馬所強調的)。這個雄心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是美國的實力已經不容許。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
當前,智庫建設蔚然成風,如火如荼。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式,發揮思想庫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並將其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部分。今年年初,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再次把我國智庫建設推向新高度。如何建設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需要深入思考。高校智庫一定要堅持服務國家的戰略需求。智庫不同於一般的學術研究機構。
-
工業化、城鎮化、住房商品化快速推進,土地在其中扮演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角色,發揮出了無可替代的杠桿作用,在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發展經濟、融資搞基礎設施和市政公共設施建設、擴大政府可用財力等方面,到處都有土地的身影。在我國特有的體制背景和特有的發展階段,土地承載著多重復雜的利益關係,牽動著不同群體的利益神經,也帶來了顯性和隱性的各種風險,受到社會各界的嚴重關切。
-
今日公佈的白皮書也提到,一些域外國家極力插手南海事務,個別國家對華保持高頻度海空抵近偵察,海上方向維權鬥爭將長期存在。同時強調,隨著世界經濟和戰略重心加速向亞太地區轉移,美國持續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強化其地區軍事存在和軍事同盟體系。在談到中美關係時,時殷弘稱:“中美關係比較緊張,特別現在的南海問題。儘管中美在經濟領域合作的較多,但是關於海洋權益、網路攻擊、軍事力量使用等方面的問題還是比較緊張也比較尖銳的。”
-
振興東北,從2003年中央提出規划算起,迄今已有12個年頭。在這12年當中,每隔兩三年就有國家領導人前往調研並提出相關要求。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支援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加快調整和改造,支援以資源開採為主的城市發展接續産業。今年4月10日,李克強總理前往東北多地調研考察,並鄭重提出振興東北的要求。振興東北,早已是國家發展戰略;實施這一重大戰略,刻不容緩。
-
當下,中美兩國應以新型國際關係為起點,堅持以互利共贏的精神指導中美關係發展,先從中美容易合作的共同利益著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通過實實在在的“早期收穫”成果向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未來穩步前進。中美兩國應抓住機遇,在中美構建新型國家關係上邁出實質性的一步,以穩定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方向,穩定世界和平發展的大局,這是中美兩國人民和國際社會所共同期盼的。
-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並不是誰心血來潮,而是有堅實的基礎。因為改革以來,中國的經濟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而且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的企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是在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水電、火電建設方面,我們企業在國際上具有明顯的競爭力。此外,在對外投資方面,我國目前飛速發展,總體來説,我們的基礎是非常紮實的。
-
通過中國國內的經濟一體化,以及周邊區域的一體化,進而經濟全球一體化重塑兩個經濟地理,一是重塑中國經濟地理,二是重塑或者推動世界經濟地理。
-
國家競爭力,是一個國家所有工作的核心點和聚焦點。在全球一體化進程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在中國正由世界大國變為世界強國的關鍵階段,我們應準確把握國際競爭的總體態勢,客觀評價我國國家競爭力水準,正確識別我國競爭力與全球其他國家競爭力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實現零和競爭到融合發展的跨越,從而大幅度提升我國國家競爭力。
-
李偉表示這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延伸深化,是持續深入推進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和作風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重要抓手,充分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從嚴從實的鮮明執政風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他要求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要緊密結合工作實際,把“三嚴”的內在要求與“三實”的行為取向統一起來,確保“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