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敏 遼寧社會科學院
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當務之急,是努力探索符合中國國情和新型智庫發展規律的新型管理模式。近年來,我國智庫建設取得了重要成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援。但正如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指出的,在智庫的重要地位、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度、高品質研究成果、參與決策諮詢的制度性安排、智庫建設的整體規劃、資源的科學配置、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創新以及領軍人物和傑出人才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和缺失。其中,地方社科院作為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思想庫和智囊團,長期以來襲用行政化的辦法管理項目、財務、學術交流、人才以及評價機制等,阻滯和束縛了新型智庫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更大影響和作用。上述問題突出反映了智庫的管理模式相對落後,各類智庫的功能定位混淆不清,在破解改革發展穩定難題和應對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問題上不適應形勢的發展,跟不上中央和地方黨委政府科學諮詢、科學決策、科學發展的需求。因此,探索新型智庫的新型管理模式刻不容緩。
一、探索新型項目管理模式
1.探索新型項目管理模式需要按照《意見》的要求把握"一種屬性"。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具有以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為宗旨的非營利性研究諮詢機構的屬性,其主要研究對像是戰略問題和公共政策。在這裡,項目管理的公益服務導向和非營利機構屬性是統一的,堅持非營利機構屬性必然堅持公益服務導向。目前,地方社科院項目管理模式既有明顯的長處,也有突出的弊端。其長處在於研究工作具有其他一些智庫缺乏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因此,地方社科院與實際部門能夠在較長時間裏開展良好的合作研究。在這一過程中,課題招標或委託制度日益健全,立項機制逐漸科學規範透明,有些重要課題逐漸建立長期跟蹤研究、持續滾動資助的長效機制。其弊端在於有些項目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較差,決策建議的專業化不強,政策建議的建設性不足,對策建議的實用度遠遠不夠,特別是切實管用的咨政建言較為薄弱,需要地方社科院著力提高綜合研判和戰略謀劃能力。
2.探索新型項目管理模式需要按照《意見》的要求把握"兩個服務"。所謂"兩個服務",是指地方社科院"要著力為地方黨委和政府決策服務,有條件的要為中央有關部門提供決策諮詢服務"。為地方發展服務是地方社科院的主戰場和重頭戲,新形勢下需要處理好非營利性研究諮詢與政府購買決策諮詢服務的關係。目前,很多地方科研人員對於非營利性研究諮詢很不得力,對於政府購買決策諮詢服務很不熟悉,處於"缺衣少飯"的尷尬境地。所謂"缺衣"是指缺少非營利性研究諮詢之"衣";所謂"少飯"是指缺少政府購買決策諮詢服務之"飯"。其原因和責任主要不在科研人員身上,而在傳統項目管理模式那裏。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國家儘快創新非營利性研究諮詢項目管理模式,儘快建立政府購買決策諮詢服務制度。創新非營利性研究諮詢項目管理模式,必須探索建立政府主導、新型智庫承擔的決策諮詢服務供給體系;建立政府購買決策諮詢服務制度,必須穩步推進決策諮詢服務主體多元化和提供方式多樣化,才能滿足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多層次的決策需求、多方面的智力支援。同時,地方社科院不僅服務地方,也要服務中央。服務中央主要是指為中央有關部門服務,重要內容是開展政策研究、決策評估、政策解讀等工作。為此,中央和國家機關所屬政策研究機構要圍繞中心任務和重點工作,定期發佈決策需求資訊,這是新型項目管理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管理模式之新在於,科研人員要突破傳統模式,在領導指定項目模式之外,通過項目招標去爭取課題;在計劃分配項目模式之外,通過政府採購去選擇課題;在組織安排項目模式之外,通過"甲方"直接委託去承擔課題;在單位包攬項目模式之外,通過課題合作等方式去完成課題。
3.探索新型項目管理模式需要按照《意見》的要求把握"三性研究"。對於地方社科院而言,一方面,要緊緊圍繞黨和政府決策急需的重大課題,圍繞"四個全面"的重大任務進行研究;另一方面,圍繞重大課題、重大任務開展政策研究要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我們理解,具有前瞻性的政策研究,不僅是具有"遠見"(揭示未來發展目標)的研究,而且是能夠"遠行"(揭示未來發展路徑)的研究;具有針對性的政策研究,不僅是敢於正視難題的研究,而且是善於破解難題的研究;具有儲備性的政策研究,不僅是"三板斧"或者"三把火"式的研究,而且是有韌勁、有後勁、有長勁的研究。固然,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的政策研究不一定是重大課題、重大任務,同樣,圍繞重大課題、重大任務開展的政策研究也不一定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重大課題、重大任務的政策研究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需要有力的物質和人力資源保障,更需要體制機制創新。近些年來正在建立健全的"按需購買、以事定費、公開擇優、合同管理的購買機制",就是這樣一種具有創新性的項目管理機制。實行新型項目管理模式可以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積極推進不同類型、不同性質智庫分類改革;可以通過邀請招標的方式,科學界定各類智庫的功能定位;可以通過競爭性談判的方式,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和分類指導;也可以通過單一來源方式購買,突出智庫的優勢和特色。總之,新型項目管理模式是有利於調整優化智庫佈局的一種體制,也是有利於促進各類智庫有序發展的一種機制。
二、探索新型經費管理模式
1.探索新型經費管理模式必須正視現行經費管理體制的嚴重缺陷。以往,地方社科院主要通過黨政機關的項目委託或參與招標等形式開展政策諮詢,經費主要來自財政全額撥款或資助。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社會科學越來越重視,特別是隨著社科院的智庫作用越來越明顯,各級政府對社科院的投入也逐年增多,地方社科院的經濟狀況也正在發生轉變。但由於缺乏科學的經費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智庫經費的合理支配,干擾了智庫經費的有效使用,阻滯了智庫經費的可持續增長,由此使科研經費管理成為我國智庫建設的焦點問題。
目前,地方社科院的科研經費管理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困擾:一是行政化的管理體制,不尊重科研規律,把科研經費管理完全納入行政經費管理的軌道,不容許越"雷池"半步;二是偏執性的管理機制,不能充分認識腦力勞動的價值,更不承認高智力投入的成本,把科研經費變成單純的"差旅費"和"印刷費",從而導致很多科研人員為了報銷經費而不斷出差,不斷"調研",有的甚至不想做項目;三是教條式的管理制度,現行科研經費管理辦法強調,政府的項目撥款不能用於出國參加學術交流活動,特別是出市調研必須住宿費和交通費同時具備方可報銷,對於那些去農村調研住在農民家裏的科研人員,由於沒有住宿費,吃飯住宿都不能報銷,還要自己掏腰包給農民費用,如果是開私家車去調研,油錢也要自己想辦法,或者採取變通的辦法,用別的票據衝賬,影響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其結果不可避免地影響新型智庫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2.探索新型經費管理模式必須深化經費管理制度改革。在新型經費管理模式建設問題上,探索就是創新,探索就是突破,探索就是超越,探索就是不折不扣的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意見》,深化經費管理制度改革。首先,深化經費管理制度改革,要建立健全規範高效、公開透明、監管有力的資金管理機制。其規範性在於著重規範直接費用支出管理,其高效性在於科學合理編制和評估經費預算,其公開性在於合規合理使用間接費用,其透明性在於發揮績效支出的激勵作用,唯此才能使資金管理形成監管有力的機制。其次,深化經費管理制度改革,要建立和完善符合智庫運作特點的經費管理制度。其建立的條件是加強資金監管和財務審計,其保障是加大對資金使用違規行為的審計查處力度。當然,監管不是把思想庫管死,審計不是對智囊團的審判,查處新型智庫建設中的違規行為更需要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第三,深化經費管理制度改革,要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其"切實"與否,在一定的意義上取決於能否建立預算和經費資訊公開公示制度;其"提高"與否,在一定的條件下取決於能否健全考核問責制度;其"有效"與否,在一定的程度上取決於能否不斷完善監督機制。
3.探索新型經費管理模式必須加大資金投入保障力度。新型智庫建設投入保障的力度能否加大,取決於四個方面的努力:一是落實投入政策,包括財政、金融兩個方面的政策,需要各級政府予以研究制定和落實,為支援智庫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二是健全投入體系,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入體系,尤其要強化財政性投入,擴大非財政性投入;要探索建立多渠道的投入體系,尤其要合理利用國內的投入,合法利用國外的投入;要探索建立多層次的投入體系,尤其要爭取上層的投入,拓展中層的投入,重視基層的投入。三是建立投入機制,要敢於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健全競爭性經費的投入機制,也要善於在體制改革的大浪中穩定支援經費的投入機制,更要把兩种經費投入機制很好地協調起來。原則上對政府全額撥款的智庫投入年增加比例,應該與各地GDP增長比例一致或略高於GDP增長比例。四是加大投入支援,要根據不同類型智庫的性質和特點,研究制定不同的支援辦法,既要落實公益捐贈制度,也要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個人通過項目對接捐贈資助智庫建設。
三、探索新型國際交流管理模式
1.探索新型國際交流管理模式要發揮地方社科院在對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在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力中發揮重要作用。智庫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載體,越來越成為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同樣,地方社科院作為我國智庫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該成為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在對外交往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二是在增強我國的國際影響力中發揮重要作用。必須看到,地方社科院不僅是地方軟實力的重要載體,也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載體,在國際交流、特別是在國際學術交流中,可以為樹立社會主義中國的良好形象做出貢獻,可以在推動中華文化和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走向世界中産生影響。三是在增強我國的國際話語權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們現在越來越明白在國際舞臺上發出中國聲音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問題是發出中國聲音不僅迫切需要發揮國家級新型智庫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鑒中的重要作用,也需要發揮地方新型智庫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鑒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説,不斷增強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和國際話語權,需要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2.探索新型國際交流管理模式要提供開展國際合作交流的良好條件。首先,良好的國際交流條件需要對內整合資源,打破學科壁壘,以國際化的思維培養創新人才。經過多年的努力,地方社科院的國際交流格局已經初見端倪,對外學術交流的數量和品質都有了明顯提高。現在,要進一步提高對於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看到隨著科技中心的轉移和教育文化事業的騰飛,社科院的國際交流工作與國家和平與發展戰略將聯繫更加緊密。第二,良好的國際交流條件需要對外爭取資源,注重學術研究的國際化,重視提升地方社科院的國際影響力,在國際化與全球化背景下參與全球優質科研資源的競爭。在今後的一個時期裏,地方科研人員要共同努力,規範國際交流項目的操作流程,強化從"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的國際交流思路,實現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研究項目國際化進程,進一步提升地方社科院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第三,良好的國際交流條件需要統籌地方全域資源,以制度建設作保障,建設多層次的國際學術交流平臺。國際交流的發展水準與充分發揮地方特點息息相關,目前,我國各地社科院正在深化綜合改革,參與新型智庫建設,制定新型智庫發展戰略,其核心應該是"中國特色、世界影響",這兩者不可分割。我們要堅持世界影響的標準,紮根中國辦社科院,培養中國所需要的智庫人才,支撐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同時,要積極探索世界學術新思想,拓展國際交流新視野。
3.探索新型國際交流管理模式要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機制改革。目前,地方社科院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機制改革的重點主要是"三個簡化"。一是簡化地方智庫外事活動管理的審批程式。無可否認,必要的審批程式對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對外傳播能力和話語體系建設,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不必要的審批程式既不利於新型智庫對外傳播能力建設,也不利於新型智庫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現在的審批程式不是很簡化,而是很繁瑣,如何設計和設置合理合法、科學高效的審批程式,對於提升我國地方智庫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極為重要。二是簡化地方智庫中外專家交流的審批程式。現在地方社科院的學者開展國際合作項目研究,比多年以前不知要方便多少倍。但是,地方社科院要建立與國際知名智庫交流合作機制,確實還有很大差距,當然也有很多阻力。這個阻力既有人為的,也有體制方面的。因此,地方社科院要想積極參與國際智庫平臺對話,還需要在制度設計上不斷努力。三是簡化舉辦或參加國際會議的審批程式。國際學術交流需要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引進來的不僅是吸納海外智庫專家、漢學家等優秀人才,也要"引進"或者自主召開一些必要的國際學術會議。目前,地方召開國際學術會議設置的審批程式,對於保證我國國家安全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現有的審批程式也有創新的必要,有改革的可能,有簡化的空間。因此,堅持以我為主的原則簡化地方智庫外事活動管理的審批程式,堅持為我所用的原則簡化地方智庫中外專家交流的審批程式,堅持學習借鑒國外智庫先進經驗的原則,簡化舉辦或參加國際會議的審批程式。
四、探索新型人才管理模式
1.探索新型人才管理模式的重心是加強智庫隊伍建設。新型智庫隊伍是指公共政策研究隊伍和決策諮詢隊伍這"兩個方面軍";新型智庫隊伍建設是指對上述"兩個方面軍"進行會合、聚合、整合,形成一個整體性的智庫;加強智庫隊伍建設是指,造就一支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人才庫、德才兼備的思想庫、富於創新精神的智力庫。首先,加強智庫隊伍建設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能否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非常重要,關係到重點建設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度高端智庫的成敗;能否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非常不易,這個方向既要防止倒退回"貧困社會主義"的老路上去,也要避免偏離到"照搬西方體制"的舊路上去,其結果如何關係到建設高端智庫的優劣。第二,加強智庫隊伍建設要堅持德才兼備的方針。智庫隊伍的"德",不僅僅是指道德或者職業道德,更重要的是指思想價值觀和政治選擇觀;智庫隊伍的"才",不僅僅是指學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指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因此,德才兼備是實施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高端人才培養規劃的靈魂;堅持德才兼備的方針是各級黨委和政府把人才隊伍作為智庫建設重點的根本取向。第三,加強智庫隊伍建設要堅持富於創新精神的方略。這種創新精神既是在科學研究的"冷板凳"上坐出來的,又不能完全在"冷板凳"上坐出來,需要同時坐一坐"熱板凳"。這個"熱"是實際工作之熱,是基層公眾之熱,是國家治理一線和前沿之熱。因此,推動黨政機關與智庫之間人才有序流動,是智庫隊伍"熱身"的必要條件;推薦智庫專家到黨政部門挂職任職,是智庫隊伍"熱身"的必要路徑。
2.探索新型人才管理模式的要害是加強智庫專家職業精神、職業道德建設。職業精神建設的要義是堅持科學精神,鼓勵大膽探索。堅持科學精神是堅持求真務實的精神,這種精神要説真話、不説假話,要説真心話、不説或者少説違心話。科學精神也是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精神,這種精神決不貶低理論、誇大實際,也決不誇大理論、貶低實際。上述兩種片面性是過去沉痛教訓的結晶,也是新型智庫建設的障礙。鼓勵大膽探索就是強化問題意識,有時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可貴;鼓勵大膽探索就是積極建言獻策,難能可貴的是有良知的智庫專家要建諍言、獻良策;鼓勵大膽探索就是提倡不同學術觀點的切磋爭鳴,保護不同政策建議的平等討論;鼓勵大膽探索就要創造有利於智庫發揮作用的良好環境,打造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環境。職業道德建設的要義是引導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和誠信意識。在這裡,核心價值觀是職業道德建設的最高境界,在這個境界裏,牢固樹立國家安全意識、資訊安全意識、保密紀律意識都是題中應有之義;社會責任感是職業道德建設的最好境界,在這個境界裏,積極主動為黨和政府決策貢獻聰明才智都是順理成章之事。誠信意識是職業道德建設的最優境界,在這個境界裏,培養具有一定影響的專業代表性人物和專職研究人員都是歷史必由之路。
3.探索新型人才管理模式的根本是深化管理制度改革。目前,地方社科院深化管理制度改革有兩件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即人事管理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主要是深化智庫人才崗位聘用、職稱評定等制度的改革。崗位聘用制度改革的焦點是要解決能進能出的問題,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把崗位聘用制度從深陷的泥潭中解救出來。職稱評定制度改革的要害是要解決能上能下的問題。解決了上述兩個問題才能完善以品德、能力和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機制和激勵政策。薪酬制度改革主要是建立健全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實際貢獻緊密聯繫的薪酬制度。地方社科院的崗位責任搞了幾十年,迄今與薪酬制度的聯繫仍然不緊密;地方社科院的工作業績幹了幾十年,迄今與薪酬制度的聯繫仍然差距大;地方社科院的實際貢獻評了幾十年,迄今與薪酬制度的聯繫仍然有裂痕。因此,探索有利於智庫人才發揮作用的多種分配方式,是地方社科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最佳選擇。
五、探索新型學術評價模式
1. 探索新型學術評價模式要把成果評價與成果轉化有機結合。首先,深化改革需要把學術成果評價和應用轉化機制結合起來。學術成果評價的最終標準在哪,不在學術成果的邏輯框架內,而在學術成果的應用轉化中。沒有應用轉化為基礎的學術成果評價,是無本之木的評價;當然,沒有學術成果為支撐的應用轉化則是無源之水的轉化。因此,把學術成果評價和應用轉化機制有機結合,這本身就是地方社科院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其次,完善評價辦法需要把成果評價和成果轉化結合起來。什麼是最好的學術評價方法,這就是以品質創新和實際貢獻為導向的方法。品質創新是學術成果評價的突出標準,實際貢獻是學術成果轉化的顯著要求,品質創新和實際貢獻的結合程度就是學術評價方法的試金石。第三,加大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需要把成果評價和成果轉化結合起來。通過這種結合,不僅有利於加強智庫成果智慧財産權創造、運用和管理,而且有利於拓寬成果應用轉化渠道,提高轉化效率。
2.探索新型學術評價模式要把同行評價與社會評價有機結合。應當承認,學術領域的同行評價是最有權威性的評價,貶低同行評價就是貶低學術評價的權威性,搞亂同行評價就是搞亂學術評價的權威性,當然,誇大同行評價則是誇大學術評價的權威性。我們既不貶低、又不誇大同行評價,其原因在於一種共識,它就是堅持同行評價與社會評價的結合,這也是增強評估結果客觀性和科學性的有效途徑。對於新型智庫建設而言,更需要構建用戶評價、同行評價、社會評價相結合的指標體系,探索政府內部評估與智庫第三方評估相結合的政策評估模式,這是完善和規範新型學術評價模式的重要舉措。
3.探索新型學術評價模式要把學術評價與政策評估有機結合。新型智庫的學術成果往往不是"純粹理性分析"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實踐理性分析"的成果。因此,新型智庫成果的學術評價是很必要的,但是不能孤立地進行學術評價,需要進行適當的政策評估。在這裡,學術評價是提升政策評估品質的重要前提,政策評估是判斷學術評價價值的重要尺度。提升政策評估品質需要建立健全政策評估制度,這個制度不是在制定政策過程中自發形成的,而是一種學術自覺的結果;提升政策評估品質需要加強對政策執行情況、實施效果和社會影響的評估,這個評估不僅需要進行實際觀察,更需要進行學術分析;提升政策評估品質需要建立有關部門對智庫評估意見的反饋、公開、運用等制度,這些制度往往不是有關部門自行建立的,而是通過委託專家研究、吸納研究成果、購買諮詢服務等方式建立的;提升政策評估品質需要健全決策糾錯改正機制,這個糾錯改正機制是依賴學者研究而提出的,是依靠智力支援而建立的。所以,把學術評價與政策評估結合起來,是探索新型學術評價模式的重要路徑。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