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編者按:沿著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對國企改革的總思路,國企改革在深水區中穩步推進。隨著改革的逐步深入,對精準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些細節問題需要不斷完善。諸如: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將何時出臺,怎樣設計?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産監管”,國資委是以出資人的身份出現,還是繼續直接管企業管人管事管資産?建立健全國有資産企業退出機制如何解決債務管理和職工安置問題?中國經濟網記者就這些問題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卓元。
中國經濟網: 去年底有權威人士預計國企改革“頂層設計”今年一季度出臺,但目前方案仍未落地,遲遲不能出臺的原因是什麼?
張卓元: 據我所知(方案)已經差不多了,可能在等一個會議批准以後才公佈,應該很快了。
中國經濟網: 怎樣理解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産監管”?
張卓元: 原來主要是管企業,對企業考核、分類、打分、評比,以後主要是以管資本為主。但到現在還是以管企業為主,這本身有個過渡。那麼管資本為主以後,是不是國資委就一個企業都不管?這很難説。它主要是管兩類資本公司,一類是運營公司,一類是投資公司。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有資本要服從國家的戰略目標,而且提出了投向重點。
中國經濟網: 加快壟斷行業改革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攻堅戰,在自然壟斷行業推進改革需要怎麼做?
張卓元: 一些國家的經驗表明,即使是自然壟斷性的業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入競爭。像供水、垃圾處理等公共事業可以搞特許經營,也可以競爭。中石化在新疆的管道完全是自然壟斷,以後也吸收社會資本參加,在這個範圍內搞混合所有制,這些都可以探索的。
中國經濟網: 對於部分地區試行的民間資本準入“負面清單”您怎麼看?
張卓元: 按理應該是可以搞“負面清單”的,因為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已經講了,對於投資要逐步走上“負面清單”管理,像上海自貿區一樣,這個方向應該已經清楚了。
中國經濟網: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是否像有分析認為的這是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國有企業並控股?
張卓元: 有些競爭性行業非公有資本控股完全可以,因為國有資本不一定都要控股。股權結構可以隨著改革的深化而改變,競爭性業務股權完全可以由市場競爭而改變。比如説中石化,現在股權70%,但還控股,民營資本是百分之十幾,如果它需要別的方面資金,完全可以把股權減少變成50%、40%、30%,600多億的凈資産估值估到3000億,對於中石化來説,也沒有任何損失,還賺了一大把。有經濟學家説中石化還是“一股獨大”,我認為它是可以改變的。
中國經濟網: 建立健全國有企業退出機制,需要解決哪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您有哪些建議?
張卓元: 建立健全國有企業退出機制,主要解決兩大問題:債務管理和職工安置。現在的確存在一些所謂“僵屍企業”,不斷地虧損,靠政府救濟。在一定時間也許為了維持社會穩定,但從長遠來看,扭虧無望的企業老用財政去維持,不如用財政補貼的錢用來安置工人,轉為安置職工的工資。同時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比如説失業保險等,破産以後職工有失業保險和其他社會保險,阻力就會小一點。
債務靠國有資本來調劑,97年、98年國有企業三年脫困的時候,解決了很多債務問題。現在國力比較雄厚,並不是完全不能解決。當然也要逐步解決,一下子全部解決的話,財力負擔也會有點問題。
中國經濟網: 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在國有企業成本未曾提職工養老金。對於國有企業職工養老金您認為該如何安排?
張卓元: 職工養老金問題已經明確了,要轉化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會保障基金,現在山東已經開始做了。另外,中央也一直在做,社保理事會一萬多億也不斷地在轉化。但現在要更加明確,一些國有企業的國有資本,特別一般競爭性企業完全可以賣掉以後劃轉社保。90年代以前沒有交養老保險,本來應該交社會保險變成國家利潤,現在劃轉就等於還債。
中國經濟網: 十八大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2020年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到2020年還有五年時間,國企改革什麼時候能完成十八大提出的任務?
張卓元: 就我個人的看法,國企改革推進的阻力最重要的還是認識和利益。來自既得利益的阻力包括各種形式,可能不是硬頂,不作為也是一種。所有要有緊迫感,要抓緊推進改革。
改革比當初想像還困難,最明顯的就是房地産稅。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加快房地産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但現在立法連影子還沒有。各方對推進房地産稅改革不積極,改革越拖越難,如果2003年剛剛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阻力可能沒有那麼大,現在這種情況下,改革推進和執行難度就很大了。
(原標題/社科院委員:國企改革比想像中困難 但要抓緊推進)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