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領軍人物

趙可金: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為“一帶一路”護航

發佈時間: 2015-05-26 10:52:00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趙可金    責任編輯: 張林

趙可金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教授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

美國是當今世界惟一的超級大國,綜合實力無與倫比,在全球政治經濟事務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自從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確立了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中美關係成為中國外交中最重要的關係,尤其是冷戰結束以來,由於另一個超級大國蘇聯的解體,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缺少了迴旋空間,美國成為制約中國現代化發展最大的外部因素,中美關係成為中國外交的重中之重,搞好中美關係,中國現代化建設就有了保證。儘管美國時不時在台灣問題、西藏問題、新疆問題、人權問題、經貿問題以及環境問題上敲打中國,但謀求一個良好的中美關係,始終是中國外交的頭等大事,中美關係的重要性始終高於其他雙邊關係。

中美兩國都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中美關係的走向為世人矚目,中美兩國合作好了,就可以做世界穩定的壓艙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由於中美關係承載著十幾億人口的安危,決定著兩國各自的發展方向和整個世界局勢發展的方向,故而發展中美關係不能受主觀喜好的影響,需要從中美兩國國家利益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著眼于維護中美和平發展的大局。其實,無論從美國的國家利益出發,還是從中國的國家利益出發,還是從整個世界發展的需要,無論中美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的問題,都需要建立一個穩定的中美關係。誠如鄧小平當年所説,“中美之間儘管有些糾葛,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和分歧,但歸根到底中美關係是要好起來才行。這是世界和平和穩定的需要。”

一、“一帶一路”要求穩定中美關係

近年來,隨著中國實力的迅速提升,中美關係穩定性的基礎受到了侵蝕。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長為當今世界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兩國發展關係日益密切,經貿往來和人員往來都是其他國家所不能比的,但兩國又有著完全不同的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如何處理兩種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之間的關係,成為了今天中美關係的核心問題。同時,中國的迅速崛起令美國感受到了挑戰,中國在釣魚島爭端、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南海爭端等問題上的行為被美國理解為挑戰了美國的核心利益,中國經濟強大的競爭力也讓美國感到了挑戰。因此,自2009年以來,美國確立了重返亞太和亞太再平衡的戰略,通過加強同盟關係和夥伴關係,維護和鞏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中美戰略關係出現了新的結構性摩擦。如何妥善處理中美在戰略、制度和價值觀領域存在的複雜關係,成為新時期中美關係發展主要問題。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面對來自美國日益強大的壓力,中國領導人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將中國外交戰略的重心從美國轉移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希望能夠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客觀來説,中國戰略重心的轉移使得中美關係在中國外交全局中的地位有所下降,至少不再是中國外交的重中之重,在優先次序上已經排在了“一帶一路”沿線大國特別是中俄特殊夥伴關係之後。習近平當選國家主席後,已經連續三次訪問俄羅斯、兩次訪問哈薩克,僅有一次訪問美國,而且還是非正式的領導人會面,這和此前中美關係在中國外交中所具有的重中之重地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退步。同時,對於中國領導人提出的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倡議,美國也完全沒有像俄羅斯那樣給予積極回應和相向而行,而是抱以深深的懷疑目光,遲遲不給於正面的積極回應,即使有回應也是打了很多的折扣,甚至一些極端的戰略家把“新型大國關係”視作是中國給美國設計的“陷阱”,是一種麻痹美國的“安眠藥”,極力遊説美國政府拒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提議。顯然,中美關係的發展已經面臨著一個巨大的瓶頸,“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進展表明,中美關係要想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準已經極其艱難,“中美關係好也好不到哪去”。

儘管中美關係可能“好不到哪去”,但在內外因素的影響下,如果處理不好,中美關係卻有可能滑入失去控制的境況。在美國,已經有不少戰略家在討論“修昔底德陷阱”的問題,他們試圖用源自古希臘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教訓來分析未來中美關係的發展,一些美國戰略家甚至普通民眾在觀察中國的時候,已經越來越呈現出一種意氣用事的傾向,一提到中國就有氣,總批評中國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甚至一項對中國理解客觀的嚴肅學者比如沈大偉等人,也開始改變原來的看法,鼓噪“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和“中國傲慢輪”。當下,在美國主流的意見開始傾向於要“敲打中國”,美國近年來在處理中日釣魚島爭端、南海爭端、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網路爭端等問題上的表現集中體現了這一傾向。與美國類似,中國國內近年來也開始滋生了日益強烈的反美情緒,也是一提起美國就來氣,甚至也有一種強烈地“給美國立規矩”、“向美國顯示肌肉”的傾向。在2014年,中美因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而爭端升級,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偏袒日本,在南海問題上向中國頻頻發難,在網路領域起訴中國5名軍官,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中美兩國軍方領導人更是吵成一團,令整個國際社會目瞪口呆,感受到了中美衝突山雨欲來的緊張。此後,儘管中美兩國領導人出面平息了紛爭,但中美關係之間的深層矛盾並沒有消失,中美關係賴以支撐的基礎受到侵蝕,如果處理不好真的會陷入衝突對抗的泥淖。

在這種背景下,如何看待“一帶一路”對中美關係的期待。從“一帶一路”建設需要來看,中國顯然並不願意看到中美關係失控,因為作為當今世界惟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對“一帶一路”雖然不一定成事,但有足夠的能力敗事,美國不見得會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持歡迎和積極參與的態度,但如果美國反對或者從中作梗,中國要推進“一帶一路”的難度和成本都會急劇上升。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有很多國家要麼是美國的盟友,要麼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如果美國在從中挑撥離間,從中作梗,中國要想説服這些國家參與“一帶一路”也是非常困難的,即使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也有可能迫於美國的壓力而退出。目前中俄關係發展出現的機遇,從某種程度上也有美俄關係緊張有關,美國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因此,從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大局來看,維持中美關係穩定,避免發生大起大落的動蕩,仍然是中國對美外交的主題。特別是對於中美關係出現的若干爭端,中美兩國都不應意氣用事,要更多從雙方共同利益出發考慮問題,共同管控分歧,維護中美關係大局的穩定,這不僅有利於中國的利益,有利於“一帶一路”的穩步推進,也從根本上有利於美國的利益。

二、穩定中美關係要求建立新型大國關係

既然穩定中美關係符合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如何才能穩定中美關係呢?對此,習近平主席提出了發展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走一條不同於歷史上大國衝突對抗的新路。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謀求穩定中美關係是中美雙方共同的利益。從中方來説,中國多次公開表示,在推進“一帶一路”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不排斥任何一個國家,是開放的、包容的,歡迎世界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積極參與,當然其中也希望美國能夠積極參與。從美方來説,美國也多次表示樂見中國作為和平、繁榮的力量在國際舞臺上崛起,並希望與中國一道應對地區和全球性挑戰。

顯然,即便美方對中美建設新型大國關係或多或少地存在顧慮,對中國推進“一帶一路”的意圖也並不是很清楚,但美方也並沒有公開表示反對,至少表明這對於美國利益未必有害,中美有著相向而行的利益基礎,中美合作對雙方都有利,中美對抗對雙方都不利,這應該是中美關係保持大局穩定的基礎。其實,像美國和中國這樣的大國,如果不走建設新型大國關係之路,還能走什麼樣的道路呢?中美一旦對抗起來,甚至發生戰爭,恐怕不僅會對兩國不利,更會殃及第三方,甚至整個國際社會都會被捲進來,中美已經不具備歷史上“修昔底德陷阱”的現實條件,美國既無法像對付德國那樣對付中國,也無法像遏制蘇聯那樣遏制中國,甚至像修理日本那樣的修理中國都做不到。儘管到目前為止美國不願意承認中國是與其平起平坐的大國,甚至在於中國領導人見面時連作為世界領導者的架子也不願意放下,但中國成為美國必須面對的大國趨勢已經是不可阻擋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説,“一帶一路”可能是中國成為真正大國的崛起之路,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中國學習如何做大國,如何為沿線國家提供公共産品,如何做一個令世界尊重的大國。從此前的實踐來看,中國在海洋、島嶼、網路等問題上對美國態度強硬,其推進“一帶一路”的努力表面上來看是一種脫離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而搞“另起爐灶”,實際上則是一種以鬥爭求團結的外交策略。作為力量相對較弱的一方,中國沒有辦法靠妥協、遷就甚至乞求來獲得美國對中國大國地位的尊重,中國只能靠自強不息,靠自己的努力憑藉真本事來贏得美國的尊重。目前,中美雙方圍繞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問題進行了多輪博弈,其核心是美國不願意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和戰略關切,不願意尊重中國的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而且還屢屢在對臺出售武器、會見達賴以及在海洋島嶼等主權爭端問題上對中國施壓,這種強硬的作派讓中國感受到了來自美國的羞辱。在與美國打交道的過程中,中國越來越認識到要想得到美國的尊重,只能直面競爭,奮發有為地推進中國改革創新,把中國自身的事情做好,為國際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以此才能贏得來自美國的尊重。

然而,中國又不願意公開挑戰美國,在美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時候,中國決定避其鋒頭,大力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建設,希望能夠憑藉在“一帶一路”上的奮發有為,最終贏得美國和整個國際社會的尊重。因此,中國推進“一帶一路”的前景還是服務於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只要“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成功,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地位便會得到鞏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也必然會水到渠成。就目前情況來看,這好像也是中國最聰明的選擇,以中國人的智慧來講,也只能想出這樣的辦法來解決目前的問題。至於中美將來是不是能夠真正打破歷史上大國興衰的定律,恐怕還需要中美兩國共同努力,僅靠一方是辦不到的。

三、新型大國關係要求從新型國際關係起步

儘管“一帶一路”最終指向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但中美關係的現狀卻並非已經建成新型大國關係,在中美關係的盤子裏還有大量錯綜複雜的問題需要解決,如果這些問題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即便是“一帶一路”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也不會自動實現,如果中美在一些具體問題上糾纏不休,缺乏戰略溝通的框架和機制,則極有可能失去戰略互信,進而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

有道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中國領導人提出“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意義在於為“一帶一路”保駕護航,避免因誤解和誤判而動搖中美關係的根基,避免中美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但是,這一良好的願景不能強行推進,特別是不能作為前提和美國人談。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是一種理想和願景,需要中美雙方扎紮實實的努力才能實現。當前,中美應該從現實可能著手,從發展以互利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入手,從眼前面臨的事情做起,腳踏實地逐步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與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相比,新型國際關係不強調以相互尊重核心利益、社會制度和戰略關切為基礎,而是強調以互利共贏為基礎,堅持從共同利益出發,妥善處理中美關係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逐步建立起中美戰略穩定框架。尤其是在推進“一帶一路”過程中,要堅持互利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原則,以共同利益為基礎,著重解決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為建設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奠定基礎。

一是相向而行。

中美兩國儘管存在不少問題,但總體上合作大於分歧,共同利益大於分歧,中美合作對雙方都有好處。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建設上,中美合作面大於競爭面,中美兩國應該牢牢把握共同利益,堅持以互利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原則穩定中美關係大局,在重大的戰略判斷和戰略方向上要相向而行,不要相互拆臺,而是應該相互補臺。當下,美國正在全力推進“跨太平洋夥伴合作計劃”(TTIP),中國則全力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儘管兩國在兩大倡議上有著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定位,但加強兩國在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的對話溝通卻是符合彼此共同利益的。中美兩國應該推動兩大倡議越走越近,而不是漸行漸遠,即使在短期內難以取得根本上的一致,但兩國都要探索適當向對方開放若干窗口,比如在雙邊投資協定、服務貿易協定、反腐敗和追逃追贓合作等問題上保持合作勢頭,深化務實合作,逐步將中美關係向著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方向逐步推進。換言之,中美即便是無法合作,也不至於一定要走向對抗,要保持溝通窗口,完善對話管道,全力夯實中美新型國際關係的基石,築牢中美關係穩定發展的堅強堤壩。

二是戰略溝通。

無論是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發達國家,還是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對國際社會有影響的國家,中美關係都已經超出了兩國政府所能管轄的雙邊軌道,也已經超越了傳統的多邊軌道,成為一種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關係網路。在這一中美關係網路中,存在著政府對政府、政府對民間、民間對民間等眾多管道的溝通,中美已經開闢了包括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機制、中美商貿聯委會、中美科技聯委會、中美省州長論壇等超過80多條對話管道,對話所涉及的問題非常廣泛,在每一條對話管道中都有大量的問題需要溝通和交流,不僅在雙邊貿易、投資、智慧財産權、能源、環保、兩軍交往等雙邊問題上需要反覆磋商,而且在伊朗核、朝鮮半島、阿富汗、埃博拉、亞太事務等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也要保持密切溝通和協調。所有這些戰略溝通和對話機制都有助於豐富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戰略內涵,也有助於緩解甚至解決困擾“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摩擦。因為“一帶一路”建設中面臨的很多問題表面上看是中國與沿線國家之間的關係,實際上都無法擺脫美國因素的影響,都有著複雜的國際背景。只有中美在這些問題上達成諒解,解決這些問題才會變得比較順暢。

三是管控分歧。

中美兩國之間由於具體國情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和價值觀念不同,對很多問題的認識存在分歧是非常正常的,而且這些分歧在短時間內也沒有辦法完全消失。近年來,中美兩國在台灣問題、西藏問題、南海問題、網路安全、伊朗核問題、朝鮮半島核問題、釣魚島問題、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問題等眾多問題上存在分歧,美國批評中國“過於自信”、“傲慢”,渲染“中國軍事威脅論”和“軍事力量不透明”,在南海問題上屢屢給中國施壓,在網路完全問題上不惜將爭端升級。所有這些分歧如果缺乏有效的管道和機制進行管控,就會演變成為中美關係的地震源,影響“一帶一路”建設工程的推進。為此,中美雙方應本著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精神,通過建設性方式處理分歧和敏感問題和管控分歧,將分歧納入各種對話機制中,保持暢通的互動溝通,甚至必要時由最高領導人直接出面,為維護地區局勢發揮積極和建設性作用。中美之間有分歧、有矛盾、有競爭並不可怕,甚至從一定意義上也是必要的,關鍵在於中美的分歧矛盾不要失控,要保持在有規則、有秩序的框架內,這就要求中美紮實推進新型國際關係建設,以互利共贏的精神管控好矛盾和分歧。

四是同守和平。

作為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兩個大國,捍衛和平是雙方最大的共同利益。在歷史上,中美作為盟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共同抗擊日本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結成了深厚的戰鬥友誼。後來儘管受冷戰影響,中美有過一段不愉快的歷史,甚至在朝鮮半島等地兵戎相見。但是,幾十年的風風雨雨表明,和平是中美兩國和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標,是中美關係最大的紅利。當今世界並不安寧,地區熱點麻煩不斷,尤其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爭端和衝突點很多,比如阿富汗問題、伊拉克問題、伊朗問題、敘利亞問題、烏克蘭問題、ISIS問題等,所有這些問題僅靠某一兩個國家根本無能無力,需要世界各國共同努力。因此,中美新型國家關係要求中美兩國應確立同守和平的信念,相互呼應,攜手共進,共同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國際局勢而努力。尤其是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中美兩國應在同守和平上取得新的進展,在國際社會中作出表率。

五是共促發展。

發展是“一帶一路”最根本的任務,也是中美兩國共同的目標。在經過金融危機打擊後,美國經濟經過多年努力,正走在緩慢恢復的軌道上。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一員,中國在金融危機的不凡表現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廣泛關注。中國之所以決定推動“一帶一路”倡議,也是出於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和實現自身發展的雙重目的。因此,在發展問題上,中美的目標是一致的,沒有什麼根本性的矛盾,推動地區合作和經濟發展,符合中美兩國和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即便中美在治理規則和世界經濟秩序上存在不同理解,中美在推動世界經濟規則改革上也存在水準品質上的差異,但這並不影響中美在一些具體問題上的合作,比如關於加快雙邊投資協定、深化經濟貿易合作、推動共同科技研發和加強在教育、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合作等。因此,包括“一帶一路”在內的眾多發展問題上,中美關係不是競爭關係,而是共促發展,中美新型國際關係要求兩國著眼于共同利益,通過深化各領域的合作,推動兩國經濟共同發展,這才是中美關係真正的落腳點。

總之,由於美國是當今世界惟一的超級大國,且自命為世界領導者,深深地捲入到世界各個角落,“一帶一路”建設繞不開美國因素。那麼,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應該如何妥善處理好中美關係,為“一帶一路”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呢?對此,中國領導人提出了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倡議,希望通過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為“一帶一路”建設保駕護航,核心是為了穩定中美關係,避免中美關係因中國戰略重心調整而失控。儘管目前美國對中美新型大國關係還存在疑慮,在行動上有些猶豫遲緩,但中美共建新型大國關係的方向已經確立。當下,中美兩國應以新型國際關係為起點,堅持以互利共贏的精神指導中美關係發展,先從中美容易合作的共同利益著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通過實實在在的“早期收穫”成果向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未來穩步前進。特別是中國國家秩序習近平將於2015年9月份訪問美國,這將是一次極其重要的國事訪問,中美兩國應抓住機遇,在中美構建新型國家關係上邁出實質性的一步,以穩定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方向,穩定世界和平發展的大局,這是中美兩國人民和國際社會所共同期盼的。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