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領軍人物

林毅夫:加快轉型升級 融入“一帶一路

發佈時間: 2015-06-12 10:18:37    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 林毅夫    責任編輯: 張林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和有關國家積極響應。2015年3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經國務院授權發佈,“一帶一路”戰略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

沿海地區是我國開放開發的先行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地位和作用舉足輕重,其中,福建被確定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經中央批准,中央統戰部日前組織全國無黨派人士考察團來到福建,圍繞“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助推沿海地區産業轉型升級”這個主題進行考察調研。

考察團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陳喜慶率隊,無黨派人士、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林毅夫擔任團長,許瑞生、王翠鳳、彭雪峰、湯敏、劉桓等無黨派人士參加,成員既有省部級領導幹部,也有從事相關研究的專家學者,還有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和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在福建期間,考察團聽取了福建省政府、福州市、泉州市、廈門市、平潭綜合試驗區及省內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在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推動福建省産業轉型升級中的主要做法和經驗介紹,並考察了福州自貿園區、福州—東盟海産品交易所、新大陸、福耀玻璃、平潭台灣商品免稅市場、匹克、英良石材、金龍汽車、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等十幾個企業和有關項目。此前,浙江和廣東兩省部分無黨派人士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本省産業轉型升級開展了專題調研,並形成了子課題報告。

如何認識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態勢?沿海地區應該如何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沿海地區産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是什麼?在實施 “一帶一路”戰略方面,考察團有哪些思考?就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考察團團長林毅夫。

在2015年到整個“十三五”期間保持7%左右甚至以上的經濟增長是完全有可能的

記者:您是知名經濟學家,我們還是想先請您給大家分析一下我國當前經濟發展態勢。

林毅夫: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大陸平均每年9.7%的經濟增長速度是人類歷史不曾有過的奇跡。但近5年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不斷下滑,到今年第一季度只有7%,而且經濟下行壓力還很大,這是改革開放後不曾有過的。在這種狀況下,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提出了一個重要判斷,即我們進入了一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處於一個中高速增長狀態。

在新常態下這種中高速增長會是多高呢?判斷未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關鍵在於對經過36年高速增長後的中國經濟增長潛力該如何判斷。

經濟增長代表收入水準不斷提高,這就需要勞動生産率水準不斷提高,也就意味著需要靠技術不斷創新、産業不斷升級。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在技術創新和産業升級方面具有後來者優勢或後發優勢。

同時,經濟潛力的發揮也是有條件的。在現實當中還是要從需求面來分析。從需求面看,決定經濟增長的是三駕馬車,即出口、投資和消費。我國出口增長速度下滑明顯,由於發達國家還沒有完全從2008年金融危機中復蘇,未來10年到20年經濟還會比較疲軟,因此我們出口的前景並不樂觀,經濟增長就要更多地依靠內需,即投資和消費。從內需的條件來看,我們跟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比,條件相對較好。在投資方面,我們大部分的産業處於中低端,可以升級到中高端,還有很大的空間。相信這方面的投資,會有很好的經濟回報。此外,我們國家城市化水準不高、環境保護任務重,在城市內部的基礎設施建設、環保項目等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好的投資機會。投資需要資金,我們的條件相對也較好。中國缺的不是錢,而是缺乏投資的信心和方向。

總的來説,作為中等發達國家,我們的迴旋餘地大,可用政策手段多。如果通過政府投資,撬動民間投資,就能保證一定的就業,從而增加收入和消費,在2015年到整個“十三五”期間保持7%左右甚至以上的經濟增長是完全有可能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八大提出的兩個翻一番的目標就能夠實現。同時,在國際經濟疲軟的大環境下,人民幣還有繼續升值的壓力和空間。到2020年,我國每人平均GDP可以達到或超過12615美元,達到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確定的高收入國家的門檻,這將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地方參與“一帶一路”戰略,最終落腳點應該在産業升級上

記者:請您談談對“一帶一路”戰略的認識,地方應該如何抓住這個機遇?

林毅夫:中國經濟要實現中高速增長,需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然後充分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充分展示了中國主動參與國際事務的積極姿態和負責任大國的形象。通過這個戰略,我們不光給相關國家一些輸血式援助,更重要的是開展造血式合作,即對中國有好處,對他國也要有好處。

“一帶一路”戰略是我們的國家戰略,有些工作需要國家層面來做,比如提出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銀行的倡議以及建設一些重大項目,如投資460億美元協助巴基斯坦建設瓜達爾港等。地方在參與“一帶一路”戰略時,既要抓住這一戰略所創作的有利外部環境來推動産業升級、技術創新發展地方經濟,又要在合作共贏中幫助夥伴國家經濟上能夠造血。對於地方來説,“一帶一路”戰略既是一個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戰略,同時又要求地方把最終落腳點落在産業的不斷升級、生産力水準的不斷提高上。要使産業升級,地方需要修改那些不利於對外開放、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則,為産業升級、技術創新提供更好的平臺和更好地發揮政府因勢利導的作用。

失去比較優勢的産業應該儘快轉型或者走出去

記者: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和沿海地區産業轉型升級的關係是什麼,産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是什麼?

林毅夫:“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實施和促進産業轉型升級是一個需要不斷深化的認識過程和實踐過程。包括福建在內的沿海地區能否利用“一帶一路”戰略,實現跨越發展、彎道超車,關鍵在於能不能結合自身産業轉型升級,做出幾個顯著的、有指標意義、互利共贏,而且對長期短期都有利的大項目。對於和發達國家仍有差距的産業,政府應支援一部分企業通過兼併、設立研發中心等方式走出去;沒有並購機會時,政府可以繼續通過招商引資,提供基礎設施配套,吸引外國的先進産業在這裡生産,這些産品不僅可以進入中國市場,中國還能成為出口世界市場的生産基地。對於在國際上有競爭優勢的産業,政府則可以幫助企業在産品銷售國家收購品牌、設立産品開發中心和生産基地,實現互利共贏。

對於一些已經失掉比較優勢的産業如勞動密集型的服裝、鞋業、玩具等産業,政府必須幫助這些企業儘快轉型,或者走出去,去低收入國家創造“第二春”。不走出去,這些失去比較優勢的産業隨著國內工資上漲,生産成本增加和國際訂單流失,可能不到五年就會消失。幫助企業走出去,幫助沿線各國創造亟須解決的就業,擴大出口創匯,還是最好的外交手段,定會廣受歡迎。

堅持市場導向、政府支援、企業自願的原則,尊重經濟規律,不能搞一擁而上、一哄而散

記者:通過這些天的調研,考察團形成了哪些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林毅夫:中央統戰部每年組織無黨派人士考察調研,已成為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的重要形式。通過對福建的調研,並結合浙江、廣東等地區的分析研究,全體團員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大家認為,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應著力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一帶一路”建設應科學統籌佈局,沿海各省市之間要各自發揮比較優勢,實現錯位發展,避免無序競爭。

二是要堅持市場導向、政府支援、企業自願的原則,尊重經濟規律,不能搞一擁而上、一哄而散。

三是政府推動並出資,與沿線相關國家談判協商建立産業園區,為中國企業抱團走出去創造條件,避免個別企業單打獨鬥地走出去所面臨的不利局面。

四是加大對中國企業、中國品牌和中國産品的推廣,堅決打擊各種假冒偽劣産品和侵權行為,樹立中國産品和中國産業形象。

五是整合各種資源,優化政府服務體系。首先是要建立政府服務平臺,通過我國駐外使領館、投資貿易促進會以及各種商會,提供企業所需要的市場資訊,避免企業因資訊不足而出現裹足不前或蜂擁、盲目。

六是充分利用股權投資、兼併重組等方式積極收購國外企業和知名品牌。

七是充分利用現代資訊技術,打造網路“海上絲綢之路”,拓寬經貿途徑。


八是積極推進政府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完善促進“一帶一路”發展的“軟環境”,在通關、融資、資本市場、保險、法律保障、人員往來以及財稅政策等方面進行必要的改革和調整,對走出去的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政策法律扶持。

九是加大相關教育投入,為走出去的企業培養一大批經濟貿易、金融財會、法律、海事、外事及技術人才。支援東部和國內其他地區高校、科研機構在理論上進一步提煉我國發展、轉型經驗的一般意義,設計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商、學界高端人士的學位精品培訓項目,在沿線國家精英層培養更多“知華派”和“友華派”。華僑大學、暨南大學等有大量海外學生尤其是華僑學生,要為沿線國家培養更多懂中文的人才,以進一步夯實我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根基。

評 論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