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智庫建設蔚然成風,如火如荼。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式,發揮思想庫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並將其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部分。今年年初,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再次把我國智庫建設推向新高度。如何建設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需要深入思考。
高校智庫一定要堅持服務國家的戰略需求。智庫不同於一般的學術研究機構。我國高校智庫是國家的智囊團、思想庫,高校智庫建設首先要滿足國家的戰略需求,多提供對國家當前和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成果。當然,學校和學者都需要處理好學術成果和智庫成果的關係問題,例如純粹的理論性研究就不應冠以智庫成果之名。對高校而言,首先需要明確:建設智庫不是為了獲取名譽、提升排名,而是真正從國家的戰略需求出發,肩負起資政建言的使命。
高校智庫要充分發揮學科和人才優勢。高校智庫研究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針對某個領域的專題式研究,提供的多是實證類成果、研究報告等,這類成果往往需要投入較多時間精力,適合用於中長期戰略性問題研究;另一種是利用高校的學術資源和人才優勢把一些本身基礎紮實的研究轉化為短平快的智庫成果,可以是思路性、綱領性的報告、建議或提示等,學理性不一定強,但能夠切合當前國家需求,為國家解決切實問題。這需要發揮高校優勢,多學科多角度地開展研究,提供決策思路。當前國家的經濟問題、外交問題等,都是高校智庫應當聚焦的方向。
高校智庫要遵守“智庫職業道德”。智庫參與者要時刻以國家利益為重,出於公心來進行相關研究,而不是通過智庫來滿足一己私利。智庫成果不同於個人的學術成果,比如多數重要的戰略性研究需要保密,即使成果被採納,個人也不能輕易使用,有時甚至不能證明這是自己的成果,這就是我國知識分子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具體體現。高校智庫在建設過程中,要接受我國智庫的規則,遵守“智庫職業道德”。
高校智庫要進一步暢通資政渠道,建立信譽。高校智庫的首要功能是資政,一方面,智庫應該同政府建立起暢通的渠道;另一方面,政府各部門也要為迎來智庫時代做好思想和機制準備。除了建立渠道以外,還需要建立智庫信譽。智庫若能夠很好地為國家解決亟須的問題,就有可能被國家和相關部門倚重,其決策影響力也就隨之建立起來。除了上報機制,高校智庫建設還需要有反饋渠道。當前,內參的採納、領導的批示因為國家密級規定,基本上不能與作者本人見面。事實上,在不涉及國家機密的前提下,讓智庫研究者本人了解批示內容,有利於智庫研究者下一步研究,避免盲人摸象。
高校智庫建設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共用數據庫。現在的智庫建設存在重復勞動現象。儘管智庫的相當一部分戰略研究成果需要保密,但智庫需要的研究數據和資料基本上都是公開的,例如美國蘭德公司所使用的研究材料大多都是通過公開渠道獲取的。高校智庫建設應避免重復勞動,通過共用國際上大數據平臺的研究數據,實現高效與節約相結合,也可以考慮由國家統一建設一批數據共用平臺,實現資訊共用、數據共用。例如復旦大學的社會科學數據平臺、中國歷史地理資訊系統等都是公開共用的。此外,當前高校智庫建設不只要跨學科,還要整合各方面數據資源,這樣才能在研究上帶來創新和突破。
高校智庫人才需要發掘引導和政策支援。對於高校智庫人才,需要“慧眼”來發現、引導。智庫建設需要有領軍人物,也要有優秀的組織者。很多學術成果本可以轉化為決策諮詢建議,但由於研究者自身缺乏自覺性、缺少溝通渠道,往往錯失良機,造成資源浪費。因此,高校智庫人才需要發掘和引導。智庫人才不必講資歷,比如有些目光敏銳、資訊靈通的年輕人,雖然資歷不深,但能夠較好把握國家和政府的需求,應當支援和引導其參加到智庫中來。現在智庫研究在社會科學領域較為集中,其實人文學科、理工科中也有部分研究可以轉化為決策諮詢成果,應該鼓勵該領域學者積極參與智庫建設。當然,對於智庫人才培養,還需要學校提供政策支援,以免影響正常的職稱評定和績效評價。
總之,高校智庫建設要努力發揮優勢,避免重復建設,抓住要害,突出特色,進行前瞻性研究,用過硬的研究成果建立智庫信譽。
(作者係全國政協常委、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評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