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把我的作品歸類為波譜藝術,主要的理由,是“雙重視覺”看似平面的手法以及華麗的色彩,認為這種視覺與波普藝術具有“相貌”上的一致性,這也是大多人看待藝術作品最主要的依據:按藝術作品的外在形態進行歸納。其理由是,大多數西方波普藝術看上去是平面的,例如,安迪·沃霍的作品、理希滕希特的作品等。所以大多數人認為波普的語言就是平面。 但是,不是所有的平面都是波普藝術,反之,所有的波普藝術也不一定全是平面的。例如,克利,他運用立體主義的表現手法,其作品形態是平面的,但不是波普藝術。大多數抽象主義藝術也是平面的,也不是波普藝術。此外,漢密爾頓的波普作品就不是平面的。現代藝術的基本傾向之一,就是作品的平面化,這是現代語言發展的結果,也是現代藝術語言簡練的結果。因為現代藝術更需要那種直接的真切的藝術情感,而不是為了“視覺美感”像傳統藝術那樣將技術發揮到極點,從而掩蓋了現代藝術追求直接與真切。此外,作品的平面化現象,又使藝術與現代性緊密地相連,因為現代性最基本的視覺現象就是:挺拔、垂直、光滑,或稱為簡練美 186 感、現代性美感。毫無疑問,摩天大樓就是挺拔、垂直,並具有光滑的外表,現代傢具也是這個理念,就是我們今天的穿著也是依據這個理念。這些現代性視覺現象實際上已經成為我們視覺的一種習慣,也是一種現代的視覺要求,它無疑是我們判斷現代性最基本的理念。就這個意義來説,所有的平面藝術與現代性都有著某種聯繫,這是現代性最基本的視覺概念。 平面不等於波普,這在詞彙上很容易理解,但是到了具體的藝術作品就不一定都理解。判斷藝術作品的文化傾向實際上並不是容易的事,許多藝術作品處於模糊的狀態,它既是這樣的文化形態又是那樣的文化樣式,對其進行歸納往往很是困難。但這並不妨礙藝術作品的存在,藝術家首先考慮的是作品形態,而不是某種理論,對藝術家來説,有時根本不存在理論,也不需要理論,而觀念十分的重要,意識永遠是第一位的。當然,也不排除某些藝術作品對某種理論的呈現。所以,認定平面化作品就是波譜藝術,不是對作品進行深度解讀。 顯然,藝術作品的手法不能決定藝術作品的觀念,相反觀念決定著藝術作品的手法,這是一個原則性的概念,也是現代藝術或者當代藝術與傳統藝術最基本的界限。正是這個重要的原因,它為解讀當代藝術帶來了許多認識上的困惑。換言之,當代藝術首先是觀念,而不是首先是視覺感受,也就説,以作品的外在形態來判斷作品的思想歸宿肯定是視覺優先的思維,這個思維實際上就是傳統的“視覺美感”判斷力。 我認為,今天許多當代藝術批評家實際上在無意識中以傳統的思維進行著當代性的批評,所以大量的藝術批評與藝術作品本身沒有實質性的聯繫,批評錯位或者作品錯位是常見的事,批評總不能切中要害。此外,中國的藝術批評常常沒有細化的思辨,大多數批評是一種籠統的概念,只是幾個大的批評觀念,所以,藝術批評迄今沒有多少可以代表中國理論界的學説。當然在中國還是有一些很傑出的藝術批評家。藝術批評自有其自身的範疇,但這不是藝術家分內的事。 現在我們回頭來看西方,通常波普藝術風格被認為是20世紀60年代歐美典型的藝術風格,它的波及面之廣,影響之大,使它成為20世紀西方現代藝術中一個重要的藝術現象。 《我的似水流》布上油畫,37x45cm,2001-2002年,周子曦 波普藝術的主要特徵,就是展示廣泛並具有持續連貫性的藝術表現手段,波普藝術涉及社會的各個方面,並常常以重復連續的手段進行藝術展示。顯然,這一藝術現象與以往歐美的藝術形成了很大差距,併為西方現代藝術帶來了重大的社會影響力。 波普藝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歐美後工業化社會的到來,即那種大生産、自動化、機械化的後工業生産方式和與此相對應的不斷擴張的社會消費現象。這個時期,以技術革命為核心的工業生産狀況,使人的認識發生了重大的改變。 波普藝術,既是對工業化社會的肯定,又是對其的懷疑,生産與人,成了社會不得不面臨的文化現象,並迫使西方藝術家對其做出反應。所以,波普藝術既是對現實的頌揚,又是對其的諷刺,其兩面性正表現了工業化社會那種尷尬的社會狀況。例如,波普藝術家喜歡表現工業化下的生活方式,並把它看作是一種感情的表達,但同時又對此提出了種種的憂慮,某些藝術家甚至為了未來而反對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