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答勞倫佐·薩斯爾·德·佩克的提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07 16:26:19 | 出版社: 上海大學出版社

 

其二,消極的社會觀念。中國藝術自開初,誠然與實際生活,真實的社會現象沒有密切的聯繫。以山水花鳥畫為主要成就的中國繪畫,其本身就表達了對現實的一種十分消極的態度,儘管傳統中國繪畫仍然擁有不少的人物畫,甚至風俗畫,並具有一定的社會生活表現,例如《清明上河圖》,但總的來説,那些社會現實性的藝術作品只是整個中國傳統繪畫中的一些例外。大多數中國傳統繪畫主要是山水花鳥畫,而這些作品恰恰成就最高,並代表著中國傳統繪畫的主流。換言之,中國畫主要的著眼點是山水和花鳥,然而,所有這些藝術的文化形態都無不是消極的,甚至是悲觀的。也就是説,中國藝術中這些最高的成就,主要是消極的社會態度使然。藝術家以一種“出世”的社會態度,超然的哲學史觀對待社會,因為,中國的山水花鳥畫不僅可以遠離社會現實,而且可以遠離生命現實。它敘述“超然的意志”、“世外之境”、“世外之身”,安慰著那些消極社會觀念的中國知識分子,使他們在“可居可遊”烏托邦的世界裏寄託人生——這是大多數中國文人對真實社會的不真實態度,所以中國畫在整體上被稱為文人畫藝術,一種知識的堆積,但又表達十分清高的文人思想。另一方面,消極的文人畫思想,並沒有展示精神上的自由,不像西方藝術家儘管具有嚴重的厭世態度,但藝術作品內在的傾吐往往是相對自由的,甚至是激烈的。而中國文人的消極世觀,導致其藝術的內在傾吐,主要是傳送到敘意層面,因而大多數中國古典藝術都在追隨那種超然的意境,那種儒家的清高哲學或者道家的無限之道,以“自我”、“修我”、“唯我”為主要的社會態度。所以中國山水花鳥畫無不是這樣的哲學表露,追求超凡的精神世界,空曠的“出世”意境。當然,中國文人畫也具有某種積極的思想,但總體上的消極性是不可否認的。儘管中國傳統美學具有相當的開放性,並且強調“心師造化”,注重人的精神表現,但整體上這種自我變革的意識是被遺棄的,其“造化”主要是追尋“出世”,而不是“入世”,更不是藝術觀念上的開放性,這與克利提出的“描繪看不到的力量”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其三,中國畫寄生的筆墨紙材料。中國文人消極的世界觀與筆墨紙的結合,深刻地吸納了知識分子那種消極與厭世的處世態度;中國毛筆,柔軟而富有彈性,傳送著中國文人的情緒;中國墨,分辨的“五色”,渲染著“道”的無限;中國宣 227 紙,可包含水與墨的所有變化,並且永無止境。這些特殊的材料,不僅容納了中國畫的全部理念,而且衍生出書法藝術這一特殊的中國藝術形態,這完全是中國的筆墨紙派作。此外,紙與墨的便利性,文字與繪畫的同一性,使中國繪畫始終處在與筆、與文字的密切關係中,“書畫同源”,不僅是必然,而且是必需。文字性的繪畫,就像文字,首先是規範,只有規範性的文字,才能表述不規範的思想,這是語言思維本身的需要,也是傳統中國畫基本的原則,即書畫同源。所以,文字性的中國繪畫,在形態上,就不可能像西方現代藝術那樣得到根本性的解放,儘管中國畫理念自秦漢起就擁有相當的開放性。文字性繪畫理念,始終在悄然地控制著中國藝術的開放性,這是造成中國藝術在形態上不可能像西方藝術那樣獲得真正的解放。而西方文字幾乎與繪畫沒有實質性的聯繫,西方的繪畫材料,幾乎是獨立的文化樣式,它與文字本身沒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在西方,開放的藝術觀念,首先不會面臨像中國繪畫那樣深深的文字性制約,其開放理念的落實,在心理上更為自由。宣紙與畫布,兩者品質不同,前者産生了中國畫“筆墨”的學術怪圈與現代水墨慾望,後者則學院派藝術與現代主義藝術觀念,就這個意義來説,沒有文字制約的西方藝術更容易走向現代,因為文字與觀念相比較,文字的影響力更為深刻,文字就是思維,這是人的第一意識。

但是,正如中國繪畫的筆墨紙材料一樣,西方油畫在現代性發展上也面臨了材料本身的制約,所以自現代藝術以來西方現代繪畫就開始出現了運用混合材料在畫布上的實驗,其先行者之一克利就是一個例子。1916年克利的某些水彩作品就是用石膏涂在畫上,他想通過這種材料使作品呈現不同的肌理效果。今天,現代西方藝術對各種非繪畫性材料的運用,甚至脫離繪畫材料本身,已經相當的普遍,最為典型的藝術家就是塔皮阿斯和勞申伯。他們幾乎把一切可以運用的現成材料混合在油畫中,有時完全把現成材料看成作品的主題進行藝術表現,這就使以後形成了裝置藝術甚至行為藝術,而這個過程就是對藝術材料的徹底解放。而中國畫在尋找現代性時,將文字性“筆墨”丟棄,稱為“革中峰的命”,走向純粹的水墨狀態,純粹的精神意念。無論中國現代水墨藝術具有怎樣的當代性或者怎樣的學術進步,其本身就説明它是對筆墨紙的挑戰,以望根本體現中國畫的現代性,這不得不説是一種求解放的現代性藝術觀念使然,它與克利提出的“描繪看不到的力量”在理論上是一致的,同樣它也是“心師造化”智的顯現。

 
《醉花陰》水墨,80x104cm,2010年,曹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上一頁答勞倫佐·薩斯爾·德·佩克的提問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答 勞倫佐·薩斯爾·德·佩克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