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答勞倫佐·薩斯爾·德·佩克的提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07 16:26:19 | 出版社: 上海大學出版社

 

例如,《漂亮女人·漂亮車》作品,裏面一層是完全的20世紀60年代的紀錄,有那時群眾的大集會,歡呼擁戴的場景,有對崇拜者的紀錄;而外面一層,是完全的現代生活,時髦的女郎開著豪華的轎車,衣著性感而潮流。20世紀60年代與21世紀在中國發生的事,兩者之間的變化,實際上就是一個戲劇性的情節,它肯定是不同的社會形態,不同的文化理念。但是兩者之間在“雙重視覺”中也是平靜的,這就像西納認為的“那些分叉式的圖景並無敵意,卻是互相相容”。那麼如何界定這個作品的觀點傾向?按純粹的一層去判斷,自然不是作品的全部;而另一層又與前者完全的不一致,這就為判斷這個作品的觀點傾向,帶來了邏輯上真正的難點。

因此,客觀地説,在作品的觀點傾向上,“雙重視覺”實際上什麼也沒有説,也沒有什麼結論。它僅僅是一種呈現,或稱作再現,它是什麼,還是什麼,讓觀者自己去感悟。顯然這是第四維的干擾,兩個一元論,或者兩個不同的事實交合在一起,誰都是合理的存在。“雙重視覺”更傾向紀錄片的意義,是一種記實,作品僅僅是客觀地呈現,記錄發生的事,按現代哲學來看,應該是“存在就是合理的”,為存在主義的哲學理念。事的存在,為客觀,為現象,也為本質。

康得認為“時間只有一度,不同的時間,不能同時,只能是繼續的”。但是,四維的“雙重視覺”,卻産生了二度的時間,一個是裏面一層的時間,另一個是外面一層的時間;兩者的結合,都在同一個畫面上,在同一個時間段上。這一現象,它肯定是實實在在的二度時間,並且已經可視。當然,康得敘述的時間概念,是客觀世界的時間,即昨天就是過去,明天不會重現昨天,明天就是明天。可見,二度時間,在時間概念上既否定了康得正確的時間定論,又呈現了一個“再造”的二度時間現象,所以,“思想裏的空間”,也不是一種無力的想像。

康得的時間概念是正確的,因為我們的判斷,只能依據知覺,“時間是先天的,永遠不會為知覺存在”。我們看到,就知覺中的經驗的時間來説,也只能是先後的,絕不會是同時的。所以時間是永恒的,先天的。它就像判斷任何一個事物的運動,都是對永恒的現象作出綜合的判斷,即經驗為我們形成判斷,但它肯定是有先後的,所以我們看到的事物,都是有前後的。因而,我們只能得出,個別空間時間,是唯一的空間時間。時間是之內的,而不是之外的。一切空間部分時間部分都包含在唯一的空間時間之內,所以空間時間為先天的直觀或純直觀的。嚴格地説時間沒有部分,空間也是有前提的部分。這一現象,如同牛頓認為的,空間時間是實在的物,是兩個悠久的、無盡的自存體。

然而,“再造”的二度時間,也的確為“雙重視覺”獲得了二個一度的時間,裏面一度時間與外面一度時間,同時在“一張畫”上呈現,即一個畫面的二度時間,它有過去的,也有現在的。在這裡,我更傾向於“思想裏的空間”是一種認識的力量,也是對空間時間這兩個實在的物,進行思想上的分辨,表明空間時間在思想裏可以有更多的引申,並使思辨抵達深處。通常我們對客觀事物寄予一種思想上的意化,並得出認識上的某種發現。

另一方面,康得的一度時間、先後概念,在“雙重視覺”中也的確存在,即底下一層與上面一層。這就産生了時間的先後,形成了康得認定的時間是永恒的一度。問題是,“雙重視覺”中那些透明的色彩,擾亂了通常的時間概念,其困境是,在透明色彩的作用下,底下一層與上面一層同時顯現。但是這種困境,恰恰構成了“雙重視覺”的“四維二度”的特性,它是純意識發展的結果。

康得認為“空間時間在吾心”。主要是指空間時間在知識裏,在純意識裏,它基於認識能力,故無盡的空間時間在吾心,是認識論的宇宙。

所以,“四維二度”的“雙重視覺”觀念,是對空間時間概念的再次認識,是空間時間概念上的一種再發現。通常情況下,只有一度時間;通常情況下也只有三維空間,這是客觀世界的常識。但是“四維二度”的事實,它既不是常見的影視樣式,由事情的發生到結果,或者用蒙太奇的手法來呈現事情的前後過程,以求得事情的交代或者完整性。儘管蒙太奇的手法依賴膠片的特性,但畢竟不是影視主要的部分。也就是説,影視的呈現,主要是以發生、發展、結果為最主要的概念,這是影視本身的需要。但是“雙重視覺”是完全的“四維二度”,並且是純意識的。

我認為,“四維二度”,實際上關係到如何認識視覺藝術,如何突破被我們定論的“三維一度”的視覺形態,並在藝術的當代性上有所發現。它的直接意義,肯定是為當代藝術的發展找到了另一種新的學説,即“四維二度”的觀念;另一方面,它真正地展示了一個作品的多方位現象;用記錄片的意識,來擴展視覺藝術的容量;同時又使作品的判斷傾向丟失。在這裡,我更傾向康得的這種觀點,如果沒有思想,整個物質宇宙將化為烏有。這也是笛卡爾為什麼説“我思故我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上一頁答勞倫佐·薩斯爾·德·佩克的提問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答 勞倫佐·薩斯爾·德·佩克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