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由於藝術的商業影響力很大,尤其藝術品拍賣價格的屢屢攀升,它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人們開始更多地談論藝術,談論藝術品的價格,不少人開始涉足藝術市場,以佔有這個市場的份額。這種市場的刺激性,正在悄然改變中國社會對藝術的看法,認為藝術市場是一個有益的市場。例如,近幾年總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中學畢業生報考藝術類專業,中國的藝術人源始終維持在很高的水準上,其背後充滿著龐大的社會對藝術的期盼。這不得不説,今天中國社會,人們對藝術的態度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無論這個改變是出於怎樣的目的和心理,藝術,在中國社會生活中已經是一個引人注目的焦點,它與人的社會期盼有著緊密的聯繫。所以,這幾年中國的藝術教育始終是一個重頭戲,各地區各大專院校都在積極地開辦藝術教育項目,它首先為教育本身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同時也滿足了社會的需要。就這個事實來説,中國的藝術事業是真正的後繼有人,隊伍十分的龐大。中國有多少藝術家?有多少人從事藝術以及與藝術有關的工作?這是一個很難計算的數字,但這個數字肯定是驚人的,其背後蘊含著無限的社會藝術潛力,毫無疑問,藝術已經是我們生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事物。正是這個原因,在今年的世界經濟論壇上有人竟提出:“卡通畫是日本和南韓的文化産業之一,而中國則當代藝術”。不管這個提法是否正確,它至少説明,藝術在中國已經是一個龐大的事業,而其背後又有著千萬計的家庭關注,這不得不説藝術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十分的重要。 從歷史來看,中國社會革命從來沒有以藝術為出發點,中國歷史文化從來沒有以藝術命名的文化運動,它要麼是政治運動(焚書坑儒),要麼是政商運動(洋務運動),要麼是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當代藝術作為文化上的革命在中國還是第一次。但這一次,前期是純粹的藝術革命,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本質上為藝術商業現象,這一現象實際上源於中國社會一貫的重商理念。 歷代中國社會總把藝術品收藏看作財富的象徵,這從唐宋元明清的歷史文獻中可見,他們往往把藝術品收藏納入資産的一個部分,甚至作為家族的財富,留給子孫後代。藝術品收藏的目的主要是財富的保值,是一種資本化的意義,所以很多尊貴的藝術作品始終是個人的財富,藝術品與社會基本是隔閡的,它沒有發揮應有的社會傳播作用。就這個意義來説,藝術品既是財富,又是地位的象徵,它與社會沒有必要的聯繫。 開放後的中國社會對藝術的了解要遠遠大於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隨著藝術品市場的推動,藝術正在被更多的人接受。但這個現象,就整個中國社會來説,商業的意義要遠遠大於藝術本身的意義,現在更多的人知道誰的作品在中國最貴,並認為誰的作品最貴就是最好的藝術家。他們獲取的藝術資訊主要來自報紙、電視以及那些商業性雜誌,但這些媒體首先是一種商業行為。在中國,藝術品收藏與藝術家之間幾乎是孤立的,甚至藝術品價格與藝術價值也是孤立的。就這個意義來説,他們與藝術沒有根本性的聯繫。 在中國,大多數人認為藝術應該是歌頌,應該是讚美,應該表現社會正面,而這個認識正是20世紀70年代所謂的正面藝術:“紅光亮”藝術觀念。相反,表現社會的反面、心理扭曲、個人對社會的悲傷,或者某種文化態度,往往難以被認可,甚至會被厭惡。就這個意義來説,中國社會對藝術的認識仍然停留在過去時期,整體上沒有根本的改變,它與藝術的發展沒有密切的兩係。 浦捷與女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