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20世紀80年代、90年代,甚至21世紀初期,中國社會一直缺乏像西方社會那樣的無時不在的廣泛的後工業社會文化形態,它既沒有西方那種靠制度、法律、秩序建立起來的現代社會體系所構成的真正的後工業社會,也沒有那種強烈的現代性的整體的社會文化氛圍。中國社會的主體,迄今仍然是工業化剛起步,社會思想主要是世俗文化,文化信仰主要是物欲態度,這一點,儘管當代藝術對其作出文化上的某種反思,但本質上還是難以逾越廣泛的世俗文化影響,所以,20世紀90年代後期,中國當代藝術出現的商業化思潮,也無不是這一文化的反映。但是,這也不否定中國當代社會乃至中國當代藝術同樣具有某種後現代的社會樣式或者後現代的藝術作品。中國藝術就當下來説,總體上是混合型的,它始終沒有清晰的單一化的現代藝術樣式,而是各種現象相互交叉的混合型狀態,這很像“雙重視覺”呈現的那種雙重交合甚至多重交合的視覺現象。這是中國藝術的基本特徵,它如同目前的中國,即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同時並存。因此,在中國什麼都有可能,但這個狀況恰恰符合中國的哲學思想“不以一而唯一”,所以中國的波普藝術也不可能是完全的西方波普藝術。 總的來説,歐美的波普藝術,就是西方後工業化社會的一種文化樣式,中國的波普藝術是現代工業社會的世俗文化樣式,它與西方後工業文化形態在本質上是不同的。但這並不是説,所有的中國波普藝術或者中國當代藝術都與後工業文化沒有聯繫,尤其到了21世紀初,中國社會出現的工業化樣式與西方後工業化樣式具有了許多類似性,這在某種意義上,中國波普藝術或者中國當代藝術同樣具有了某種後工業文化或者後現代藝術的特徵。 中國的變化是驚人的,20世紀80年代之前,一個幾乎沒有現代工業的國家,僅僅用了30多年時間,已經位居世界第二大産值國。但是,今天的中國社會既有舊的社會體制,又有開放的社會結構;既有保守的文化樣式,又有現代的文化理念;既有體制內藝術,又有體制外藝術;既有商業化藝術,又有學術性藝術;既有現代藝術,又有後現代藝術。因此,中國的藝術就是多元,波普藝術同樣也是多元的。 波普藝術的確為中國現代藝術找到了很好的現代性出發點,即那種文化上的鮮明態度,藝術上的現代性構建。正是由於這兩點,它開啟了中國藝術走向現代的歷程,併為後來的後現代藝術乃至當代藝術的發展建立了廣泛的可能性。 如何看待中國的波普藝術?我個人更願意把它看作是一種文化態度,即中國的現代藝術或稱為當代藝術,其現代性的基礎也只能是波普的精神,它使中國的藝術走出文化上的桎栲,成為有現代性的藝術。而這完全是由中國社會的現狀所決定的。顯然,波普的精神,在中國具有特殊的意義,它既是社會的觀念,又是藝術的態度。 但是需要説明的是,波普藝術畢竟不能完全包含中國的當代藝術,中國當代藝術自然還有其他方面,這就像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藝術,波普也不全部是美國的藝術一樣。就拿勞申伯來説,他的作品也不完全是波普藝術,而是具有更多的新達達主義藝術思想,併為以後的歐美波普藝術帶來了深深的達達主義觀念。而在中國,像方厲鈞、岳敏君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種潑皮風格的藝術,他們的作品主要是以北方文化為基礎的痞子文化,那種不與世俗妥協、又具有玩世主義的文化態度。而我的“雙重視覺”,那種大色塊的平涂手法,不拘細節的視覺效果,其外表看似波普風格,但是“雙重視覺”並沒有那種對現狀的嘲笑和諷刺,也沒有那種廣泛的持續不斷的重復現象。更主要的,“雙重視覺”不拘泥于我個人的文化判斷,在個人與社會關係中,我更傾向現狀,讓觀眾在我的作品中感知,並尋找他們想要的答案。這就像你在《如風一般自在》中寫道:“因為‘記憶’的存在,我們總會回憶過去,並憧憬將來。回憶過去,我們總是努力去思考,去回憶,抓住一點一滴,並想以此來重新評定過去;以矛,來對抗‘鎮壓’,以盾,來給予‘否定’——現實中那些東西往往總是被凝固著;那些微妙的、非暴力的氣氛,由生動的色彩——紅、黃、藍、綠所帶來的衝擊起始,又往往扭曲著我們自己。”這些詞彙,基本概括了“雙重視覺”最基本的狀況。 我的作品在文化上更多的是體現了再現主義態度,它具有後現代那種享樂主義生活樣式,當然,這主要是指畫面前一層的圖像形態,但這一層,對我們所有的人來説,正是今天的目標,例如,對私家車的迷戀、對享樂主義生活的追求。另外,“雙重視覺”同樣不具備明顯的世俗文化態度,而這與一般的中國波普藝術又有著很大的差異性。相反,我的作品具有明確的中國現代文化痕跡,我將它作為作品的文化探討內容。我畫了大量有關當下中國現代生活的現象,不僅有城市的白領,發了財的商人,還有城市化的農民工,同時還有中國社會追求的各種物質現象。例如,對西方品牌的迷戀,對投機金融的嚮往等,作品有《漂亮女人·漂亮車》、《寵物》等。無疑,這些作品的內容與我們日常生活關係十分密切,它是我們所謂的現代化生活的目標;但在同時,在現代化的“背後”,即畫面的底下一層,主要是20世紀70年代的社會形態,它表現了政治狂熱者、還有那個時期的家庭生活。二層畫面,是一種雙向的文化流動,無疑,它會給人許多文化上的深刻思考。 就“雙重視覺”來説,平面化首先是二重畫面形態的需要,如果不是平面,裏面一層就很難顯現;如果不是平面,就完全“攪亂”了裏面,這就不是雙重意義的視覺,就不是“四維二度”。而平面容易穿透,更可以象徵當下。因此,“雙重視覺”既是一種特定的技法,也是一種特定的藝術現象,就這個意義來説,它不是為了平面而平面。當然“雙重視覺”具有波普的含義,也就是我説的當代藝術之間具有客觀上的相似性,它不是一種完全清晰的各自完全獨立的藝術,即每個時代的藝術必然具有不可避免的相似性,這是大背景下文化的整體意義。每個時代都有自身的特殊性,每個時代都有共同的語言形式,人不能超越時代,但時代可以穿透每一個人,無論他做什麼,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