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被困在外貌焦慮中的人們,如何打破“美的繭房”?

發佈時間:2024-05-29 08:35: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黃雲等

在白瘦美主導的審美市場下,“外貌焦慮”正肆意橫行。

如今,“長得好看”“身材苗條”“會化粧打扮”,越來越成為評判一個人的重要外在指標。“以貌取人”這一原本被批評的行為,卻在隱形之中大行其道;體重數字的增加,似乎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一種原罪。

“外貌焦慮”,到底是在焦慮什麼?是什麼狹隘了美的外延,讓本來美好的事物戴上了焦慮的“緊箍咒”,且愈演愈烈?我們又該如何應對?連日來,記者通過與多位市民、專家對話,試圖從背後的故事中找尋真正的答案。

不斷蔓延的焦慮

外貌焦慮正逐漸低齡化。

在青少年時期,同輩壓力引起的外貌焦慮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當外貌與升學、前途聯繫到一起的時候,這種焦慮無形之中會被放大,成為懸在自身或者父母心中的一根刺。沒人能説得清,外貌焦慮是何時出現、以何種速率不斷往前推移的。

為了藝考,身高一米七的李靜(化名)從高一入學就開始減肥,希望靠外貌在藝考中加分。儘管在不少同學眼裏,李靜的長相、身材足以在普通人中脫穎而出,但她並不滿意。“再瘦一點才能更上鏡。”李靜稱,近一年的時間,她從沒踏入過學校食堂,一日三餐吃的都是父母準備的減脂餐。

好身材可以通過自身努力達成,但容貌的改變卻需要外力的介入。於是,整容便成了消解容貌焦慮的捷徑。為了讓自己的鼻子變得更加小巧精緻,今年暑假,李靜決定去整形醫院進行手術。她的選擇,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援:“在舞蹈生的考試中,容貌雖然不是最關鍵的因素,但好的形象總會讓人眼前一亮,我們不能讓孩子在競爭中被容貌拉了後腿。”

“每年暑假都是青少年整形的高峰期,有的是為升學做準備,有的則是盲目跟風。有些孩子身體尚未發育完全、心理素質很不穩定、對美的認知也過於片面化,倉促整形日後可能會後悔萬分。”市中心醫院醫療美容科主任羅燚介紹。

翻看當下的社交平臺,各類所謂專家和減肥博主的“專業講解”“勵志分享”“測評打假”“避坑攻略”等層出不窮。一種簡單粗暴的心理暗示正隨著各類網路推文,推送給渴望變美的年輕人群:首先,製造“外貌焦慮”,以“單一審美”推翻“各美其美”,刺激消費:其次,將外貌不佳與“低能”“懶惰”“貧窮”等負面評價因素作不當關聯;最後,以專業測評和自身減肥經歷、體驗、好物分享等為內容,通過嵌入各類廣告和購物連結實現流量變現,讓不少網友趨之若鶩。

“廣告宣傳往往會誇大效果,弱化可能會發生並發癥的風險,導致許多求美者對醫美手術存在認知誤區。”羅燚稱,對於先天缺陷且希望通過一些整形項目作出改變、重拾自信的孩子,他通常會給出合理的建議;但如果就診者年齡太小,卻在社交軟體的美顏濾鏡或者醫美機構販賣焦慮的驅動下試圖通過醫美進行“容貌攀比”,他往往選擇婉拒。

難以掙開的枷鎖

當拋出“你對自己的外貌滿意嗎”這樣的問題時,沒有多少年輕人能在這個“新世紀難題”下自信地作出肯定回答。

對於深陷外貌焦慮的年輕人來説,很多時候,他們的壓力來自於外界。不論是就業招聘、婚戀交友還是商務往來,“顏值即正義,美貌即成功”的“荒誕劇”不時上演,傳遞著“擁有姣好面容和身材,就能享受社會資源和機遇傾斜”的價值觀。

隨著人們對“完美外表”的追求,“美”的門檻越來越高。直角肩、蝴蝶背、A4腰、筷子腿……在“顏值經濟”的驅使下,不斷有處在標準體重中的女性把身體嵌進一套又一套的模具裏,在看不見的地方催吐、絕食、吃藥。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劉輝文就接診過這樣的女孩:“她們來醫院後,不交代情況也不做任何檢查,開口就問醫生能不能開自媒體平臺上火爆的減肥‘神藥’。”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劉輝文直言離譜又無奈:“我們通常會對她們進行疏導,把藥物的危害性講清楚,許多女孩這才發現自己上了當。”

1988年出生的劉香是一名形體老師,身材勻稱、體態輕盈、充滿自信,5年前,她卻因身材焦慮患上了抑鬱症。劉香之前開了5家母嬰店,因常年缺乏運動,身體逐漸肥胖。“那時候整夜整夜睡不著,身體出現異常,每日精神不佳,無暇顧及事業,連丈夫也變得不愛與自己結伴出行。”劉香稱,為了改變,她也試過很多“走捷徑”的方法,最後還是在形體練習中重新找回了自信。

傳統觀念裏,外貌焦慮總是和女性聯繫在一起,但男性在醫美、護膚等消費領域的異軍突起,似乎也表明他們並沒有逃脫外貌焦慮的籠罩。

“女生一般不會喜歡太瘦弱的男生。”這是陳天(化名)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得出的結論。身高一米七三的陳天曾經的體重不到五十公斤,上學期間,雖然也經常聽到“你太瘦了,是不是營養不良啊”這樣的聲音,但由於沒有實際體會到過瘦帶來的不利影響,陳天並沒有想過改變,覺得順其自然就好。工作幾年後,家人催促陳天儘快成家。然而在多次相親中,女生都乙太瘦為由表達了拒絕,這讓陳天的自尊心受到了打擊,自此也開始了增肌之旅。陳天還記得第一次去健身房的時候,就連簡單的平板支撐都是在顫顫巍巍中完成的。經過一年的健身,陳天增重到了67公斤,身材和精神狀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順利找到了女朋友。

自我期待的滿足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分老少。如今,“有錢有閒”的中老年人更加關注自身的外貌和健康。

“相比于年輕人,中老年群體的整形需求相對單一,年齡增長帶來的皮膚鬆弛、皺紋等問題,促使他們在除皺、祛斑、緊膚等醫美項目上願意投入更多資金。同時出於安全考慮,他們也更傾向於選擇公立醫院的整形外科。”羅燚稱,沒有了各種社會複雜因素的影響,中老年人的整形,更多的是一種自我滿足。

“割了眼皮之後,視野開闊好多,生活也更加方便了。”由於年紀漸大,李秀芬(化名)的眼皮支撐力一年不如一年,總是耷拉著,平日裏看東西只能用力將眼皮上抬。起初,李秀芬對醫美並不信任,但近年來,眼看著身邊越來越多的同齡人通過打除皺針、祛斑變得年輕了起來,逐漸改變了對醫美的看法。

肖慧娟(化名)是位女商人,經歷過有上頓沒下頓的苦日子,在最珍貴的青春年少時期,沒有條件好好打扮。人到中年後,生活漸漸富足,那些年輕時隱藏的變美願望,再次被翻找出來,化為了改變的勇氣。

相比于身邊很多有整容想法卻擔心世俗評價、遲遲不敢動作的朋友,肖慧娟顯得果斷而堅定:“花自己的錢讓自己變得漂亮,我覺得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如今的她,只想遵從內心滿足自己。

今年55歲的李建誠是健身房的常客。10多年前,他也遭遇過“中年發福”的危機。“人到中年,缺乏鍛鍊,再加上各種各樣的應酬,身材自然而然就走樣了,一些疾病也就接著來了。”李建誠稱,經過一年的運動,身體各項指標均有了較大程度改善。受“健友”的影響,李建誠還把近二十年的煙癮給戒了。看著自己日漸縮小的啤酒肚,李建誠欣喜不已:“醫生都問我用了什麼辦法,我和他説我有一劑良藥,就是健身。”

焦慮之下,如何撥雲見日

愛美是人的天性,通過減肥來追求美本無可厚非,但如果將身材看得過於重要,一味“以瘦為美”,甚至將瘦與自我價值畫上“等號”,很容易走上極端。

“很多時候,人們想要盡力消除的部分,恰恰是身體本身用來保護自身機能的生理結構。人的身體部位,不是為拗造型、長期保持拍照‘出片’體態而生的。定義某一種體態的標準,也不應該是它符不符合各種關於美的標準,而在於它能否幫助人更好地完成動作,使身體更加強壯和健康。”心理專家付師南稱:“外貌焦慮背後隱藏的,往往並不是單純對外貌的焦慮,而是我們對自身的一種不接納。大量優勢形象的衝擊加上單一化的社會審美標準,人們容易對自己的外形感到不滿意,進而産生焦慮情緒。如果對自己的形象過度關注,對他人的評價過分在意,總想讓別人喜歡和接納自己,那麼,即便當下外貌姣好,未來依舊有被挑刺的風險。”

美不應該是被定義的。“出廠設置”不同,身材、長相自然也不同。“每個人都有閃光點和小缺陷,與其活在焦慮中難以自拔,倒不如保持步調,建立穩定的精神內核,不斷通過實踐歷練提升自信,從內心深處綻放出永不凋零的花。”付師南説。(邵陽日報 記者黃雲 易藍 李秀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