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評論 | 規範心理諮詢行業發展 治好“心病”別讓診療變“補刀”

發佈時間:2024-05-28 14:09:45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楊玉龍


漫畫:閔汝明

就讀于重慶某高校的大二學生李響最近常常感到迷茫、無助、情緒低落,在學校心理老師建議下他找到重慶某公立三甲醫院,但得知收費標準後,他無奈選擇放棄治療。

同時記者搜索發現,不少心理疾病患者反映自己在進行心理諮詢時“被騙”。記者還發現,有的心理諮詢一級一級要求繳費,甚至每次收錢後就以心理診療為名,挂羊頭賣狗肉推銷更昂貴的其他套餐。(5月15日《法治日報》)

不難發現,治療“心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一次掛號加治療就要上千元,如果長期治療,普通家庭的確難以承受。“了解費用後我更抑鬱了”“價格太貴了,承受不起”……記者在多個社交平臺搜索發現,關於心理諮詢價格貴的話題總能引起一些人的共鳴。

再加上諮詢機構參差不齊,甚至有的拼命推銷各種課程,致使患者的權益更難以保障。像新聞中患者洪欣,她發現付費後諮詢師似乎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每次上來就給我推銷課程,讓我升級套餐”。經不住忽悠的她先後花了數千元,結果一番折騰後反而越來越頹廢。這樣的諮詢師與其説是對她治療,不如説在她的心理傷口上補了一刀!

針對上述種種,規範行業發展無疑是至關重要的。目前,心理諮詢在我國還處於不成熟階段,心理諮詢師的定價沒有統一的業內標準,需要衛健、市場監管等部門,積極履行好監管責任,規範心理諮詢市場;同時價格高低只是問題的一方面,是否提供有效服務也是關鍵,因此制定出臺心理諮詢專業人員準入、職業培訓、執業資質、從業倫理規範等方面的國家統一標準,也應該高度重視起來;另外從國家層面,將心理諮詢納入醫保服務項目,將抑鬱症納入醫保特病、慢病目錄,減輕此類人群的就醫負擔,很有必要。

網友説“了解費用後我更抑鬱了”,可能有調侃成分,但是對患者來説碰到高昂的費用,碰到各種趁病打劫的不良“醫生”,那種對心理創傷的“補刀”感受是實打實的,並且糟糕至極!因此,又貴又亂的現象一定不能持續下去。近年來,我國心理疾病發病率逐年走高,抑鬱風險檢出率呈現低齡化趨勢。這樣的形勢下,完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避免診療成為對眾多心理患者的“補刀”已成當務之急,並且迫切需要管理與社會各界共同發力。(臺海網楊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