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原創

親密關係丨做婚姻中的學霸 成為更好的伴侶

發佈時間:2024-05-23 08:30: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關梅林

結婚後千萬別躺平,有點兒學霸精神才能更幸福。

愛依賴的妻子和更主動的丈夫

一天晚上,我計劃把這期專欄稿寫完。可是,當我理好思路、醞釀好情緒、準備打開電腦一氣呵成時,卻發現書房的電源插座居然沒電了。再一檢查發現,整個房間的插座都沒電了。那一刻,我仿佛一隻泄了氣的皮球,感覺很意外也很沮喪,於是趕快去向先生報告。先生聯繫給家裏裝修的電工,電工回復説要一個月後才能回北京。

我聽後有點兒急了,馬上建議説:“那就找物業來修吧。”

先生説:“這麼晚了,我還是自己想想辦法吧。”

聽他這麼一説,我立刻找到了一個特別合理的停工理由,趕快跑去看心儀的電影。

結果還沒看完,先生就過來對我説:“修好了,有電了。”我聽後特別驚訝,問他是怎麼這麼快解決的。先生説電工分析可能是地插潮了,所以他把地插拆了吹了吹又裝回去,然後就有電了。

重新坐回書桌前,我突然有了一個覺察:當遇到家裏的各種維修問題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先生或別人幫忙。

其實,有些事情我完全可以自己學著動手解決,但我總是以我不會、我很忙、我是女生等各種理由拒絕學習和嘗試。

反觀先生,儘管我總調侃他娶了我這個學霸,但當年學習成績不及我的他卻一直保持著學習和研究的習慣,總是能夠讓我感到特別厲害,什麼事都能搞定,所以我的依賴心理也越來越重。當然,當他不能及時幫助我時,我也會理直氣壯、毫不客氣地抱怨他。

想到這兒,我突然聯想起自己常常給學生們講的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的概念。

然後,我不得不面對一個有點兒“尷尬”的現實,那就是在家庭硬體維護問題面前,我居然一直是不折不扣的固定型思維,也就是我反覆告訴學生們要改變的那種思維類型的人。

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智力、技能或性格等都是天生的,不相信努力可以改變這些天賦的特質,自然也不願意白費力氣去學習新事物,或者努力去改變現狀。

而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人的很多特質都可以通過後天努力而改變,所以願意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從而獲得改變和進步。

在婚姻中,哪種思維模式的人能成為更好的伴侶呢?答案顯然是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

成長型思維的人一直在努力學習和成長,所以會不斷向你呈現更好的自己。你會發現,選擇他就是選擇了一隻不斷向好的績優股,而且他還能帶動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成長型思維的人也是勇於承擔責任的伴侶。在問題面前,他們不會退縮和回避,而是敢於面對挑戰,通過解決問題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有自信,從而帶給你更多安全感。

成長型思維的人積極向上,他們相信努力的意義,對未來充滿希望,所以有著良好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水準,可以陪伴你走得更久。

成長型思維的人還會積極看待別人的局限性。他們相信人可以成長,對問題的出現更加包容,對改變更有耐心,所以在婚姻中更具有支援性,是那個總能鼓勵你、耐心等待你變得更好的隊友。

反觀固定型思維的人,他們更容易在婚姻中自卑、沮喪、悲觀,不去接受挑戰,不去學習成長,而是深陷無法改變的無力感,同時可能還會抱怨命運不公、時運不濟等。這種悲觀消極往往會引發伴侶的不滿、爭執甚至衝突,給婚姻帶來很多困擾和挑戰。

可惜的是,他們自己對這一點毫無覺察。

講到這兒,大家可能都明白了,好的婚姻不僅需要我們懂得愛、會溝通,還需要我們擁有優秀的學習能力,把學霸精神引入進來,和伴侶、和婚姻一起成長,進而擁有幸福、滿意的婚姻生活。

接下來,我就和大家談談如何提升婚姻中的學習力。

提升學習力,做婚姻中的學霸

有研究認為,學習力主要包括4個方面,即良好的學習動力、學習能力、學習毅力和學習的轉化力。

在這裡,我就結合學習力的這個內涵講講如何在婚姻中提高這四力。

十多年前我到國外訪學,鄰居正巧是一對華人夫婦,太太是位特別小巧的南方姑娘。一次聊天,她特別肯定地對我説,如果不是被逼得沒辦法,自己是絕不會去學開車的。

我當時聽完覺得很詫異,如果有條件的話,學開車不是讓自己和別人都方便的基本生活技能嗎,為什麼還要被環境所迫?

相信你也聽過類似的案例,先生拒絕給新生兒換尿布,理由是自己不會,怕做不好。這種情況下,逼迫他也未必能夠成功。

由此可見,好的學習力首先要有發自內心的學習動力。

婚姻中,每個人會的技能越多,生活就會更加容易和高效,當然也會大大節省生活成本,同時還能夠緩解伴侶因事缺位時的不安。

而如果一個人躺平,另一個人就要不斷付出。也許伴侶會因為付出而獲得一時的成就感和價值感,但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加,這場獨角戲最終會轉變為重負感和不平感。所以,好的婚姻需要我們每個人都盡力貢獻,尤其是生活中必須而自己又不擅長的事務,更需要我們主動學習和實踐,這樣才能更好地承擔婚姻的責任。

同時,我們需要知道能力是可以通過訓練而提升的。研究發現,我們普遍認為基於天賦的音高是可以通過訓練而明顯提升的。所以,婚姻生活中的做家務、做飯、教育孩子、基本維修等方面的能力,更是顯而易見地可以通過不斷練習而提升。我們不需要成為米其林級的廚師,但可以有自己拿手的飯菜;我們可以採用小步子原則,慢慢訓練自己的弱項,但不要拒絕嘗試。

撕掉給自己貼的消極標簽時,我們就會行動起來,慢慢獲得能力提升後的效能感和幸福感。

當然,學習不能是一時的心血來潮,對於正確方向的堅持一直是成功的重要前提。

所以,在開始階段或者處於改變的瓶頸期時,我們需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和堅持,才能夠得到最終的成長。

曾經有位父親一直認為,自己的情緒管理問題是原生家庭造成的,根本無法解決。

但是,當他明白自己的情緒問題可能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包括安全感、自信心等積極心理品質的建立,作為父親的責任感使他産生了強大的改變動力。

雖然特別難,但他堅持去實踐諮詢師教給他的暫停技術、覺察技術、認知重評技術等。

慢慢地,他發現自己居然能駕馭自己的情緒了,同時也收穫了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這就是學習帶來的力量和改變。

當一個人致力於用一種開放的、學習的心態去生活時,他會發現自己的生活各方面都會因此而發生改變。這就是學習的轉化力。

解決某些問題的效能感會大大增加我們的信心,這種對能力的積極信念會遷移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從而提升學習其他事務的動機。

比如,當我們在家裏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在工作中可能也會更主動地去想辦法解決問題,因而獲得同事的欣賞和尊重;當家庭財富規劃能力提升了,有了很好的儲蓄,我們就可以去各地旅遊,從而提高生活品質和豐富積極的體驗;當我們能夠持之以恒地學習某件事時,韌性會被很好地開發出來,這樣我們就能積極地應對生活中的逆境,化危為安,家庭的抗風險指數也會大大提升。所有這些都是良好的學習力帶給我們的收益。

結婚時,我們可能都不是完美的自己。但是,只要擁有良好的學習力,就可以和婚姻一道成長,成長為最好、最問心無愧的自己,最終收穫幸福美滿的婚姻。

作者簡介:關梅林博士

積極心理學家,中科院心理所校友會副秘書長,國家級精品課主講教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青少年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林業大學應用心理專業研究生副導師。(中國網心理中國特約《婚姻與家庭》雜誌供稿 網址:http://psy.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