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花了高價卻被騙!心理諮詢,緣何成“心病”?
發佈時間:2024-04-25 08:30: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鄧倩倩原標題:花了高價,卻得不到專業診療?心理諮詢,反起“心病”
時下,心理健康問題為大眾關注,心理諮詢需求市場日漸龐大。隨著市場生長,收費標準模糊、諮詢師資質難定、機構魚龍混雜等問題逐漸顯現。一邊花著高價錢,一邊擔心受了騙,正成為心理諮詢消費者的又一個“心病”。
價格不菲,資質難評
“花了不少冤枉錢,卻沒有專業輔導”“我是來尋求幫助的,結果更致鬱”……檢索心理諮詢相關資訊,可以看到一些消費者反映“被騙”經歷。
半月談記者走訪了解到,心理諮詢價格不菲,市場化機構每小時收費從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且通常按整套療程收費,一個療程費用高達數萬元。“錢是花了,但也很難確認找的心理諮詢師合不合格。”一名消費者説。
華經産業研究院報告稱,近10年全國存續的心理諮詢機構累計超過10萬家,每年新增心理機構平均增速在40%以上。據了解,目前心理諮詢服務類型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醫療機構,但目前開設心理科的醫院較為有限;一種是社會諮詢機構,近年在市場上大量出現。
福州一所中學學生發展中心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該校曾有一名學生在一家醫院心理科就診,一個療程診療費達4萬多元,但心理問題沒得到改善。後經了解,該醫院心理科屬於外包性質。目前,該院因違規診療,已退出經營心理諮詢相關業務。
半月談記者採訪相關平臺發現,心理諮詢定價缺乏明確的標準。一些市場熱度高、諮詢量大的指定類型諮詢價格偏高,如杭州一家機構價格顯示,解決婆媳、離婚等家庭問題的面詢費用達2999元每小時。
“一些機構抓住消費者‘病急亂投醫’的心理,且許多人以為收費越高的心理諮詢師水準越高,但實際並非如此。”福建省心理學會理事長孟迎芳説,學會對成員諮詢師有一定價格指導,但市面上幾百元和幾千元的心理諮詢有什麼差別,諮詢師也很難説清楚。
半月談記者走訪發現,還有一些機構“挂羊頭賣狗肉”,説是心理諮詢,其實是相親介紹所、瑜伽館、星盤算命等;還有的治療手段、宣傳手段五花八門,如靈氣按摩、全息療法、芳香療法等,甚至以心理諮詢的名義“靈修”,一些諮詢師的簡歷寫著“師從某某大師”,但其實專業資質無從考證。
市場機構熱鬧,公益諮詢蕭條
什麼樣的人可以當心理諮詢師?2017年,人社部取消了心理諮詢師國家職業資格全國統一認證,現階段各機構以培訓的方式發放培訓證書,且合格評判標準並不統一。
“社會機構紛紛推出各種名義的證書,行業不存在固定的準入門檻。”福建醫科大學健康學院黨委書記林賢浩説。福州一家心理諮詢有限公司負責人説,開辦一家心理諮詢機構很容易,無需專業機構審核其專業性,“心理諮詢師可以‘速成’,行業處於完全開放狀態”。
福州市鼓樓區一家心理諮詢室的負責人徐女士介紹,其工作室挂靠的心理諮詢師可以自行任意定價。消費者程女士告訴半月談記者,自己遇到心理諮詢亂收費,卻因缺乏相關行業標準而投訴無門。
業內人士反映,目前接受過本科專業教育的心理諮詢師僅佔約10%~20%,大多數是通過社會機構培訓出來的,“讀了幾本心理學書,在機構裏考個證,就能挂靠機構做心理諮詢,收費還不低”。
林賢浩介紹,公立醫院實行普惠定價,如福建省三甲公立醫院大多每小時定價80元,難以覆蓋治療師工資和器材損耗等成本,醫院也趨向於減少相關的心理諮詢業務。“患者預約排長隊,有些甚至等了半年才做上諮詢。”
當前,社會對心理諮詢的需求量較大,各地開通公益性心理諮詢服務熱線。據半月談記者了解,受限于經費和人手,一些熱線存續困難。福建省12355青少年心理熱線工作人員告訴半月談記者,熱線工作量大,而全職的心理諮詢師每月工資僅3000多元,與市場機構差距巨大,“大多地方熱線站經費緊缺,有的已經關停了”。
為心理診療納入醫保創造條件
出現心理問題時,心理諮詢被視為“救命稻草”。業內專家認為,心理諮詢為來訪者提供穩定的心理支援,幫助其最終具備解決自身心理問題的能力,這是藥物難以替代的。福建醫科大學健康學院教授林麗華認為,心理諮詢師需要經歷專業的教育和業務訓練,積累足夠的個案和時數,否則可能對諮詢者造成二次心理傷害。
目前部分地區出臺相應精神衛生條例,如江蘇省相關條例規定,衛生健康部門應當加強對心理諮詢服務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規範心理諮詢活動。
業內人士建議,規範心理諮詢市場,需壓實衛健、工商、市場監管等部門的責任,施行心理諮詢白名單機制。林賢浩、林麗華等人建議,儘快出臺心理諮詢專業人員準入、職業培訓、執業資質、從業倫理規範等方面的國家統一標準,健全心理諮詢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心理諮詢如何規範收費標準?福建省眾一泰心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然明建議,以職業資質、學歷高低、個案時數、個人體驗、督導時數、從業年限作為評價指標,不同的分數區間對應不同的諮詢收費,推動心理諮詢收費的公開化、透明化、規範化。
半月談記者留意到,江蘇、廣東珠海、北京海淀等地先行嘗試,出臺相關政策或徵詢社會意見,探索將心理疾病治療費用納入醫保。但有專家指出,對於心理諮詢的界定、治療過程等缺乏統一的標準,難以形成科學規範的診療流程,應儘快規範相關的流程標準,建立合理的報銷目錄和報銷比例,逐步探索將心理診療納入醫保,減輕患者負擔。(半月談記者鄧倩倩)
當心理學裝上了AI的大腦,學科將去向何方2024-06-17
心理中國6月15日20:00直播:當代青少年心理危機現狀、原因與應對策略2024-06-14
張健:強化自主融合,讓自閉症等兒童有尊嚴有品質地生活2024-06-13
夏季高溫警惕“情緒病” 專家教你如何緩解不良情緒2024-06-13
評論 | 營造良好職場環境 讓員工走出“種香蕉”情緒困境2024-06-13
情緒“x”光機揭秘:腦機介面如何探求抑鬱症“密碼”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