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心靈檔案

心理諮詢室 | “喜歡”被人欺負的男孩

發佈時間:2024-05-21 10:15:2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徐莉芳

孩子被欺負可能不只是表面那麼簡單,也許還有更深層的問題需要父母去挖掘。

被人欺負挺好的

7歲的亮亮走到哪兒都會被人欺負,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在小區被其他小朋友欺負,在家裏被哥哥欺負。亮亮媽媽不知道要怎麼幫助他,於是帶著他來到了我的諮詢室。

原來,亮亮從小性格膽小自卑,不敢主動跟人交朋友。所以,不管在學校還是在小區,他都沒有朋友。

班裏有兩個同學喜歡搗蛋,經常故意欺負別人,沒人喜歡跟他們玩兒。同樣沒有朋友的亮亮不知不覺就成了他們喜歡招惹的對象。亮亮想要有朋友一起玩兒,所以被欺負了也不敢吭聲。每次被欺負以後,亮亮要麼哭,要麼一個人生悶氣,不敢告訴老師。亮亮媽媽試過很多方法幫助他,比如陪他一起見老師、打電話給欺負他的孩子家長,甚至還當面嚴厲批評過那兩個同學,但情況並沒有好轉。

有一次,媽媽提議把亮亮送去學武術,這樣就沒人敢欺負他了。可亮亮拒絕了,理由是被人欺負挺好的。因為被欺負了,同學會保護他,老師會懲罰欺負他的人。亮亮媽媽這才意識到亮亮可能是心理出問題了。

詳細了解情況之後,我判斷亮亮除了性格上膽小自卑、不善交際外,還存在容易曲解他人行為、忽略別人感受等情況。這應該與亮亮的成長環境有關。所以,我開始在亮亮的成長環境裏找突破點。

亮亮媽媽是開店做生意的,幾乎沒有時間陪他。亮亮爸爸是工程師,經常在外地,就算回家,也不愛説話。陪伴亮亮的主要是奶奶。亮亮還有一個哥哥,比他大9歲,特別討厭亮亮哭,經常用“愛哭鬼”“膽小鬼”之類的話奚落他。每當哥哥這麼做的時候,亮亮或哭或生悶氣。此時,奶奶就會批評哥哥。

不知不覺,亮亮形成了用哭或生悶氣引來他人關注,從而替他解決問題的模式。而且,這個模式用到學校也有效。只要他哭,老師就會主動關注他,繼而懲罰欺負他的同學。

為此,我建議亮亮奶奶儘量少干涉兄弟倆的衝突,放手讓他們自己解決;同時,我指導亮亮媽媽高品質陪伴亮亮,比如,每天晚上固定拿出半小時陪伴他,每天早上陪他做些簡單的運動。

發現自己的重要性

我還單獨給亮亮做了沙盤諮詢,指導他正確表達情緒,比如寫信、請他人幫忙表達等。

亮亮很喜歡沙盤。不過,他第一次的沙盤作品有些特別:沙盤上除了一條挖出來的、直直的“河流”,沒有留下一個沙具。修這條“河流”時,由於刷子的細毛裏不可避免地會附著一些沙子,所以,每刷一下,都有些沙子會掉在乾淨的“河流”上,使得“河流”上的沙子總也掃不乾淨。為了讓“河流”裏沒有沙子,亮亮用這把刷子反反覆復掃了將近半小時,沒有換工具,也沒有換方法。直到最後不耐煩了才停止,轉而開始選沙具。

亮亮選沙具的過程也很有意思。他首先注意到的是貝殼類的沙具,拿起一個沙具看看又放回去。如此反覆,好不容易選中一個貝殼,把貝殼放了幾個不同地方之後,又放回了沙具架。然後,他又像剛才那樣開始選沙具。整個過程就這樣一直重復著。最後,亮亮選了一條魚,把魚埋在左下邊的角落,然後用一輛小汽車不斷地撞這條小魚。他玩得很投入。當我説時間到了,他迅速把魚和車放回沙具架。所以,他的沙盤作品中沒有一個沙具。

通過沙盤所反映出的問題以及與他交談,我了解到:亮亮做事時追求完美,卻又不善於多角度解決問題;做選擇時糾結猶豫,常常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與人交往時喜歡隱藏自己的想法,害怕被人評判。這些都與他過於看重別人的評價而忽視自己的重要性有關。

找到問題之後,接下來就是解決問題。亮亮這個年齡正是具有巨大發展潛能的階段,只要成長環境變了,很多問題會自然消失。我先從家庭環境開始工作。

亮亮爸爸是工程師,非常注重細節,對亮亮要求也很高,一雙鞋子擺歪了都會嘮叨很久。對此,我建議亮亮爸爸定期陪孩子參加親子手工活動。一方面,讓亮亮爸爸看到,這個年齡的孩子粗心馬虎是很正常的,亮亮需要他的理解和鼓勵;另一方面,通過親子活動,讓亮亮感覺到爸爸對他的關愛,獲得更多安全感。

同時,我指導亮亮媽媽認真跟哥哥説明亮亮的情況,邀請哥哥一起參與幫助亮亮成長,多正面肯定和鼓勵他。哥哥是愛弟弟的,很樂意一起改變。而亮亮媽媽則把能交出去的工作盡可能交給其他人,爭取多帶亮亮找同伴玩兒。即使不得不在店裏,她也儘量把亮亮帶在身邊。

家庭環境改變之後,亮亮的情況開始有所改善。他愛笑了,話也多了。接下來的諮詢工作主要聚焦亮亮內在的改變。

我繼續給亮亮做沙盤,給他安全感,讓他感覺到自己很重要,引導他看見、重視自己的想法,並明確地表達出來。漸漸地,亮亮糾結猶豫的症狀明顯好了很多,有想法也會主動表達。

有一次亮亮生病,爸爸開車送他去醫院,之後就準備去忙自己的工作,由媽媽陪他看病。這時,亮亮拉住爸爸説:“爸爸,你都不愛我。”若是以前遇到這種情況,亮亮只會默默生悶氣,而其他人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這一次,他卻主動説出了自己的想法。

亮亮爸爸很驚喜他的變化,第一時間肯定了他的做法,然後認真地向他解釋自己離開的原因,同時約定晚上陪他吃飯。事後,亮亮開心地跟媽媽説:“看來,我在爸爸那裏還是很重要的”。

當孩子覺得自己重要的時候,他就不再會認為“被人欺負挺好的”,因為他開始更在乎自己的感覺了。

諮詢進行到這裡,亮亮的改變很明顯。但人際關係的問題還在,學校那兩個同學仍然會時不時地欺負他。

結交朋友的感覺真好

為了讓亮亮更主動地跟我探討在學校被欺負的事情,我和亮亮約定把解決被欺負的問題當作他成長的練習。每次見面,我與他一起探討一個應對被欺負的解決辦法,然後讓他用一週的時間去試。下次見面,我們又一起探討上次的辦法效果怎麼樣,以及下次怎麼調整。

起初,亮亮消極地認為他們是故意針對自己。因此,我首先引導他去觀察:這兩個同學是只針對他一個人還是對所有人都一樣。一週後,亮亮很開心地告訴我:他們對所有人都一樣。

之後,我引導亮亮一起探索解決辦法並不斷嘗試,比如嚴厲地告訴他們自己不喜歡這樣,主動跟他們做朋友,主動遠離他們,主動聯繫對方家長,希望家長能認真跟對方説,等等。

這些辦法有一定效果,但只是起衝突的次數少了,亮亮還是經常會受他們影響。

作為諮詢師,我知道幫助亮亮最好的辦法還是提升他的人際交往能力。為此,亮亮做沙盤遊戲時,我引導他構建場景故事,通過故事把人、物、環境之間用關係串聯,發展他的社交功能。他的沙盤作品從開始的空無一物到簡單的沙具陳列,到現在已經有豐富的故事了。

漸漸地,亮亮開始主動與我探討如何交朋友。我一步步引導他,讓他從簡單的微笑打招呼開始練習,然後引導他主動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我很喜歡你笑的樣子、跟你玩兒我很開心等。現在,亮亮已經可以主動向別人發出邀請,比如下次一起去參加活動、下次請你到我家玩兒。

不知不覺中,亮亮跟我聊的更多的是他和朋友們的故事,而很少提到以前欺負他的那兩個同學。

有一次,我再次與亮亮聊起那兩個同學。我問他:“如果現在又有人欺負你,你會怎麼辦?”亮亮告訴我説:“我會明確告訴他,我不是好欺負的,然後遠離他們。”

“怎麼遠離?”我繼續問。“交自己的朋友。當我有朋友時,朋友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對付他們。”説完,亮亮笑了起來。從他的笑容裏,我看到了自信的力量。是的,內在有力量了,外在的問題都能找到解決辦法。(徐莉芳 資深心理諮詢師 中國網心理中國特約《婚姻與家庭》雜誌供稿 網址:http://psy.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