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新時代居民社會心理調查報告(2023)》發佈

發佈時間:2024-05-13 16:08:52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辛聞

由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主辦的《新時代居民社會心理調查報告(2023)》成果發佈暨研討會12日在京舉行。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易指出,此次新時代居民社會心理調查是落實“加快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要求的一種體現,是心理學系推動有組織科研所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是建設面向人民的心理學以及服務國家決策的一次重要嘗試。心理學系在力圖用數據創作中國人心靈史詩上邁出了紮實一步。學校將持續支援心理學系每年開展大型社會心理調查,通過數據庫做好學科“新基建”,服務心理學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構,把學校心理學科不斷做大做強。

開明出版社副總編何妍表示,該報告緊緊把握了新時代居民的社會心理特點,敏銳地抓住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心理學學科的歷史機遇,切實為學科發展累積了豐富的心理學事實,為新時代社會治理理論與實踐提供了寶貴學科智慧。出版社將進一步加強與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的合作,出版更多精品力作。

成果發佈環節,項目負責人、心理學系系主任辛自強教授介紹了調查項目的總體設計思路和所取得的成果。該項目目的是了解新時代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過程中居民所表現出的社會心理特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五大建設作為每個中國人面對和參與的重大社會現實,不斷塑造著人們的社會心理。為此,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在2023年啟動“新時代居民社會心理調查”項目,立足我國社會現實,圍繞與五大建設分別對應的經濟心理、政治心理、文化心理、社會心理、生態文明心理五個方面,以及個體自身的身心健康和語言心理兩個方面開展大規模調查。辛自強表示,這次調查的核心結果是,我國居民社會心理總體上是積極向上的,表現在廣大人民普遍擁有濃厚的家國情懷,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看好經濟發展大勢,支援綠色發展,廣泛體驗著大國崛起帶來的心理紅利。同時,在很多社會心理指標上也存在一定的個體內差異和個體間差異。這些調查結果對於準確認知新時代居民社會心理特點並做好心理建設工作具有啟示意義。  

在專家研討環節上,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周曉林認為,此次調研從五個方面宏觀把握居民心理,是構建自主知識體系和學科建設的重要舉措,並建議今後持續開展調研以探究居民的社會心理機制、開發原創調研工具。

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北京大學教授蘇彥捷表示,此次調研很好發揮了中國人民大學在社會心理學領域的研究優勢,提出了原創理論框架,建議今後不斷優化研究方案,每年開展調研,也可以對社會熱點問題開展專題調研。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原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許燕表示,調研成果詮釋了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邁向人民的心理學”的學科定位,有效反映了人民群眾的社會心理狀況,可以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建議未來研究適當關注網路社會心態等議題。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前任會長、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建新指出,這項調研活動不僅産出了一項有特色的學術成果,也給擔任調查員的學生提供了關注社會現實的機會,對鍛鍊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王俊秀説,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有組織開展社會心理調研工作,調研框架能夠把學科視角和社會現實視角很好結合起來,並建議今後可以適當關注特定群體或特定專題的調研。中國人民大學發展規劃處副處長李晶指出,此次調查項目鍛鍊了科研隊伍,産出了有顯示度的成果,同時通過調研提升了學生科研能力,具有實踐育人價值,今後將繼續全力支援調研項目,助力心理係辦出特色、辦出水準。

據悉,本次會議發佈的《新時代居民社會心理調查報告(2023)》,已由開明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