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原創

公開課丨走出失眠誤區:關於睡眠,我們踩過的坑

發佈時間:2024-05-15 08:30: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孟繁強等

關於睡眠,我們踩過的坑

睡眠,佔據了我們人生中1/3的時間,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相對於學習、工作來説,睡眠仿佛對我們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提升,因此有些人認為,睡眠是一件浪費時間的行為。那麼,我們為什麼需要睡覺呢?

睡眠可以恢復體力,促進機體的修復,有利於調節免疫系統,提高免疫力,增強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睡眠對於記憶和學習也至關重要,當我們睡覺時,大腦會處理並整合我們白天所學的資訊,幫助我們鞏固記憶;睡眠還有助於調節情緒,減輕壓力和焦慮。當我們睡覺時,大腦會釋放出一些化學物質,例如血清素和多巴胺,這些化學物質可以讓我們感到愉悅和放鬆。除此以外睡眠還有助於保護大腦的結構和功能,維持我們的代謝率。

失眠,是一種臨床上的常見問題,其中慢性失眠則更為常見。慢性失眠患者的症狀往往較為頑固,大家期待著也急需一種非藥物的治療手段,可以幫助他們獲得穩定且高品質的睡眠。

那麼,你會睡覺嗎?如果你飽受失眠的困擾,你知道應該怎麼辦嗎?

如果你懷揣著這些疑問,不如來看看以下幾個小故事。

睡不著覺,玩會兒手機醞釀一下? 


滴答滴答——

小高抬頭看了看墻上的時鐘,時針已經緩緩指向了十二點鐘。他嘆了口氣,翻了個身,坐了起來,把身上的被子往旁邊推了推,懊惱地撓了撓頭。

沉思了片刻之後,小高還是摸索出了手機,點亮螢幕,解鎖。螢幕發出的光在黑暗中映亮了小高的面孔,不一會兒就發出了各種視頻的聲音。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天這麼做了。無數個睡不著的夜晚,他總會選擇玩一會兒手機,試圖醞釀出一些睡意,期待著把自己玩到睏倦,好一舉睡一個好覺。可惜事實總是不如人所願,小高有時會感覺越來越清醒,越來越興奮,情緒總是跟著手機上的內容起起伏伏,腦子裏的想法也是越來越多,似乎離小高理想的睡眠狀態越來越遠。久而久之,他上床之後想的不是睡覺,而是又到了自己玩手機的時間了。情緒也很難達到入睡前的平靜,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被調動起來的興奮,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為了營造所謂的“良好的入睡條件和氛圍”,在臥室及床上做一些與睡眠無關的事情,例如拉伸、運動、玩手機等,看似是在為一個良好的睡眠做準備,實際上,則是減弱了就寢時間、臥室、床等本應該與睡眠建立的聯繫,反而加強了睡眠環境與玩手機等同睡眠無關事情的聯繫。長此以往,失眠的風險則會大大增加。

那麼,健康的睡覺方式是什麼呢?根據失眠的“刺激控制法”,我們建議當您感受到睏倦之後,再上床休息。“刺激控制法”要求:

① 當感覺到睏倦時再躺上床;

② 除了睡眠和性活動外不要在臥室進行其他活動;

③ 醒來的時間超過15分鐘時起床離開臥室;

④ 再次有睡意時才能回到臥室上床休息。

第3條和第4條按需要可重復進行。最後,不論睡眠量的多少,在一週內儘量保持一個固定的起床時間。一開始失眠的過程可能會讓你感到痛苦,但長此以往堅持下來,當就寢時間、臥室、床逐漸與睡眠建立了穩定的聯繫,你自然而然也就可以上床倒頭就睡了。

昨天失眠了,今天提早上床補個覺?


時針剛剛指向八點,小高就已經迫不及待地洗漱完畢,準備上床休息了。他今天真的很疲憊,原因是他已經一段時間沒有睡過好覺了。特別是昨晚,更是由於睡前玩了很久的手機,導致小高很晚才能勉強入睡。

洗漱完,小高一路小跑著進入臥室,一下子跳到了床上。他把手機調到睡眠模式,放在遠離自己的地方,關上了燈,滿足地鑽進了被窩裏,等待著一個九點就降臨的香甜的美夢,好以此彌補自己近段時間失去的睡眠。

遺憾的是,香甜的睡眠並沒有如約而至。小高在床上翻來覆去,努力緊閉著雙眼,等了很久很久,可能是一個小時,兩個小時……

小高已經逐漸有些煩躁了,“之前的覺今天又沒補回來”,他懊惱地想著。又不知過了多久,小高終於迷迷糊糊地好像睡著了,其實他也不是很確定,好像是現實,又好像是夢境,他好像是醒著,又好像是睡了……

又不知過了多久,小高掙扎著睜開了雙眼,“早上了嗎?”他有些許絕望地想著,他摸到手機,瞇著眼睛看了一眼時間,“哦,才淩晨兩點……”

就在這樣的迴圈往復中,小高挨到了天亮。他不僅沒有收穫一個他期待著的睡飽的好狀態,而且暗下決心,今晚要再早一些上床睡覺了。

為什麼小高提早上床了,可卻休息得更差了呢?

正如我們上文所説,我們需要將就寢的時間和環境與睡眠建立起穩定的聯繫,這樣才有助於我們收穫一個良好的睡眠。如果小高在遠早于自己生物鐘的就寢時間就上床準備休息,但他此時並不睏倦,那麼自然就沒法將就寢時間、環境和睡眠聯繫在一起了,取而代之的是將就寢時間和環境與清醒的狀態聯繫在了一起,這也將增加失眠的風險。

有些人可能會在失眠後,為了獲取更多的睡眠,在非睡眠時間或者並不睏倦的情況下躺在床上,或者是為了營造所謂的“入睡條件和氛圍”,在臥室內拉伸、玩手機等,做一些與睡眠無關的事情。看似用這種方法可以獲得更多的睡眠,或者更有機會進入睡眠,但事實上這種做法還是將床、臥室等與清醒、活動等非睡眠活動建立了連接,從而減輕了床、臥室和就寢時間引起睏倦及睡眠的可能性。所以,我們鼓勵您只將床、臥室和就寢時間與睏倦和睡覺反應聯繫起來,即執行上文中刺激控制療法的典型指令。

有些人試圖通過延長睡著的時間來應對失眠,看似對失眠有了代償,但實際上産生的睡眠形式是很淺及很片段化的。就像一杯水中放一塊冰糖甜味很淡,但是半杯水中放一塊冰糖就會更甜一樣,並不是睡眠時間多就代表睡得更好。“睡眠限制法”是指將在床時間(指規定的起床時間-規定的上床時間)限制至平均總睡眠時間(指在床時間-睡眠潛伏期-入睡後覺醒時間)。那如何達到這一目的呢?首先需要確定一個固定的起床時間。而幾點才能上床,則是由我們的平均總睡眠時間決定的。假如我們固定要每天7點起床,自身近期每晚的平均總睡眠時間在5個小時左右,那麼就需要在淩晨2點才能躺上自己柔軟的床舖。

當然,我們在治療標準中建議限制時間應不能少於4.5小時。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有疑惑了,我本身就失眠,怎麼還讓我這麼晚睡呢?確實,在治療的開始,這種干預方式可能會導致輕到中度的睡眠不足。但這種方法卻往往意味著我們未來可以獲得更為穩定的睡眠(即入睡更快,並且可以更長時間停留在睡眠期),同時也可以將床、臥室、就寢時間等與睡眠重新建立連接。

睡前大量運動,累了就好睡了?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小高正在臥室裏揮汗如雨,做著高強度的健身運動。他呼哧呼哧地大口喘著粗氣,一邊在心中竊喜,認為如此之大的運動量,肯定可以給自己帶來一個安穩的睡眠。

到了小高該睡覺的時間,他專心致志地躺在了床上,等待著入睡。但很快,小高就感受到了一些不對勁:他的心率似乎並沒有減慢太多,依舊在他的胸膛裏“砰砰砰”地跳著,自己的情緒似乎也並不是即將入睡前的平靜,還保留著一些運動時的躁動。“這是怎麼回事?難道睡前運動還有礙于睡眠嗎?”小高百思不得其解。

事實上,運動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一定程度的日間運動和疲勞會促進人的入睡,但睡前過度的運動卻會導致自主神經興奮和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等,出現軀體過度覺醒的表現,反而會影響入睡造成失眠。因此如果想要運動,時間最好控制在睡前三個小時以上,這樣才不會影響睡眠。睡眠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自然”和“平靜”才是睡眠最好的“朋友”,但是睡前工作、學習或娛樂之後,身體和大腦會因慣性而持續轉動,因此可以建立一個“睡前緩衝區”,“4B活動處方”可以建立“睡前緩衝區”,幫助身體和大腦從興奮活躍的狀態進入到睡眠的放鬆狀態

(1)洗澡時間(Bath time):利用睡前的洗澡時間,讓情緒平靜下來,也讓身體的溫度降下來。

(2)暫停時間(Break time):躺在床上時,有時候煩心事會突然闖入腦中,此時,應該提醒自己停下來,將煩心事與現在的自己隔離。必要時,可以將煩心事記錄下來,寫完後就將煩惱留在紙中,這樣有助於暫時放下煩惱。

(3)放鬆時間 (Breath time):睡前花15-30分鐘按摩或者做瑜伽,利用簡單的動作讓肌肉與心情放鬆,這樣有助於提高睡眠品質。此外,也可以看看書或者聽聽輕音樂,為睡覺作好準備。

(4)上床時間(Bed time):建立“躺在床上就要睡覺”的連接,避免在床上做與睡眠無關的事情。

除了建立睡眠緩衝區,還可以通過“放鬆訓練”等方法讓自己達到心身放鬆的狀態,為睡眠營造一個良好的條件。

吾日三省吾身,卻讓我失眠?


“今天我説的那句話實在是不合適……她那麼説是不是不喜歡我?明天我的演講不會出什麼岔子吧……”“只能睡三個小時了,我要快點入睡,再不睡覺明天一定沒精神了!”當小高準備入睡的時候,令他擔憂的事情、睡不著覺的惡果,總是一件一件蹦到腦海之中,讓他不能安穩地睡一個覺。小高對此總是很苦惱,他不喜歡這種只發生在睡前的“一日三省吾身”。隨著這些想法被喚起的焦慮和恐慌,會十分打擾小高的睡眠。

睡前總是反覆思考令自己擔心的事情,從而喚起自己焦慮緊張的情緒,這其實是將焦慮、恐懼、煩躁等負面情緒帶到了臥室裏,帶到了床上,將這些負面情緒和睡眠環境建立了聯繫,這確實不利於小高的睡眠。

我們可以在傍晚(不要是臨近睡眠的時間)專門留出一段時間,用來反思自己和思考這些令人擔憂的事情,並記錄下自己對於這些事情的想法或解決方式。臨近睡眠時,提醒自己已經將所有的事情思考完畢,並且已經列出了相關的想法和解決措施,睡醒之後可以繼續解決遺留問題,將情緒和事情留在睡眠以外,才有可能獲得一個不被打擾的睡眠。

而對於失眠的害怕和對睡覺的渴望也會進一步加重失眠,睡眠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是每個人生來就會而不需要學習的,不要試圖入睡,因為這樣只能將問題變得更糟。相反,打開燈,離開臥室,並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如讀書。不要做興奮性活動,只有當你感到睏倦時再上床。我們不需要要求每天的睡眠時間至少要達到八個小時,只需要滿足第二天的活動就可以,如果你白天體力和精力消耗較小,那麼自然也不需要更多的睡眠。

睡前小酌一杯,入睡更迅速?

“Cheers!”小高正在與自己的酒友們推杯換盞。以往喝醉的小高總是很快就會昏昏沉沉地進入夢鄉,飽受失眠困擾的小高故技重施,試圖讓酒精還自己一個安穩的睡眠。幾杯下肚,小高很快就有了暈乎乎的感覺。借著酒勁,小高順利地睡了過去。但奇怪的是,這一晚上小高莫名醒了很多次,同時每一次入睡都會做很多夢,就像放電影一樣讓小高得不到休息。第二天早上醒來,小高頭痛欲裂,根本沒有得到良好的休息。

看似睡前飲酒可以幫助小高快速入睡,但實際上飲酒不但傷害身體,還會破壞小高的睡眠結構,減少深睡眠的時間,降低的睡眠品質,因此不能靠喝酒來輔助入睡。如果真的需要輔助睡眠,我們建議小高可以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除了上面提到的“睡眠限制法”“刺激控制法”,建立“睡前緩衝區”和設定專門的“擔憂時間”外,還可以採取“放鬆訓練”幫助自己更快放鬆下來。放鬆訓練主要有四種形式:

漸進性肌肉放鬆法:一種漸進的、有序的、使肌肉先緊張后放鬆的訓練方法。

首先,讓自己處於一個安靜的環境中,找一把舒適的椅子,調整至合適的坐姿,也可以選擇放鬆平躺。然後,用力收縮、緊繃自己身體某一處的肌肉,持續10-15秒,再慢慢鬆開肌肉,放鬆15-20秒。

可以按照下列部位的順序和方式進行緊張、放鬆:

雙手:緊握拳頭→放鬆

雙前臂和肱二頭肌:抬起前臂向肩膀處靠近→放鬆

前額:抬高眉毛拉緊前額肌肉→放鬆

眼:緊閉雙眼拉緊眼周肌肉→放鬆

頸:頭向後仰盡力觸及背部→放鬆

咽喉部:張大嘴巴→放鬆

肩背部:抬高肩膀拉緊肩胛肌肉→放鬆

胸:深呼吸拉緊胸部肌肉→放鬆

腹:收腹拉緊腹部肌肉→放鬆

臀部:臀部肌肉向中間擠→放鬆

大腿:將兩腳抬到水準位置,腳尖向下壓,拉緊大腿的

肌肉→放鬆

小腿:腳趾向上翹拉緊小腿肌肉→放鬆

雙腳:向下彎曲拉緊腳上肌肉→放鬆

進行漸進式肌肉放鬆訓練,並非只是單純收縮、舒張肌肉群,更要注重體會放鬆的感覺。等到感覺各個部位都已經放鬆後,可以讓自己靜坐一段時間,以達到身心徹底放鬆的效果。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可以誘導一種更慢、更深的呼吸,

從而達到放鬆的目的。

腹式呼吸時,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呼吸要長而緩慢,用鼻子吸氣,用嘴巴呼氣,吸氣時鼓起肚子,呼氣時收緊肚子。把手放在腹部肚臍處,能明顯感覺到吸氣時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覺,呼氣時手有下降感。

自我訓練法:通過想像來增加外周血流量,最終感到四肢末端很溫暖。

意象訓練:選擇一個放鬆的畫面或回憶,再現該畫面,

應用多種感官處理該場景。

睡眠,佔據了我們人生中1/3的時間,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通過避免上述的“坑”可以幫助每一個飽受失眠困擾的您,夜夜安眠。

文/孟繁強 邢瀚月 王紫煙/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  圖/邢瀚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

中國網心理中國特約《心理與健康》雜誌供稿網址:http://psy.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