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心理百科

童年創傷的3種表現 心理學家:6句話修復童年創傷

發佈時間:2024-05-31 09:00:38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王芳

最新的醫學研究發現:不幸的童年,不僅會影響未來的心理健康,更會影響身體健康,甚至攻擊免疫系統。心理學家認為,童年陰影很大程度上並不會隨時間而消失。

很多人以為只有被虐待、毆打、霸淩、侮辱才算童年陰影。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遭遇過童年陰影。有可能是父母無意的一句傷人的話“你看看別人,怎麼就你不省心”,也有可能是童年被無視的一個願望,還有可能是掩蓋在每一句“我是為你好”之下的那些壓力……

童年創傷的3種表現

心理學家認為,童年陰影很大程度上並不會隨時間而消失。比如説,有的人會對“笨”“丟人”這類詞特別敏感;有的人會一看到情緒失控或暴力場面就感到渾身發抖;有人一跟人親近就想往後退,尤其被人碰到身體就會更緊張……面對童年陰影,我們總以為時間能撫慰一切,長大也就過去了。可是並沒有,即使記憶模糊,身體依然記得。

最新的醫學研究發現:不幸的童年,不僅會影響未來的心理健康,更會影響身體健康,甚至攻擊免疫系統。大部分人能夠理解童年時期的心理創傷和成年後的內向、抑鬱、社交恐懼等有關係,但不會意識到童年陰影與心臟病、癌症等健康“知名殺手”之間的關聯。

有童年創傷的人一般都有這3種表現:

1.總是把事情往壞處想,不僅想得多,還十分悲觀,對待事情都十分警惕。

2.總是猜測身邊人的想法,由於小時候受到傷害,極度缺乏安全感,所以通過這樣的行為保護自己。

3.總是看到事情最壞的一面,事情好的一面不會去感受,因為小時候總是被忽視,情感得不到滿足,缺乏對正向內容的感知能力。

修復內心創傷的六句話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會或多或少地受到傷害。或許現在的我們已經為人父母,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又會有意無意地傷害過自己的孩子。那麼,該如何療愈孩子內心的創傷?如何療愈自己童年受到的傷害?根據心理學家關於“內在小孩”的相關研究及觀點,以下六句話可以修復創傷。

第一句:對不起。

這是多少孩子期盼能從家長口裏説出來的話語。孩子渴望家長的那句“對不起”的背後,無非是想得到家長的理解,證明自己是值得被愛的。當家長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已經誤解了孩子,應當及時道歉。道歉不僅能及時消除誤解,還能樹立家長勇於擔當、以身作則的形象,這對孩子的影響無疑是正面且積極的。

“對不起”儘管只有三個字,傳遞的資訊卻是:你沒有那麼糟糕,我誤解了你,甚至傷害了你,我有不對的地方,我承認我的錯誤,並向你真誠地道歉。

第二句:這不是你的錯。

孩子受傷時常常伴隨著恐懼、悲傷、自責等負面情緒,往往認為自己很糟糕。這句話傳達的資訊是:我沒有指責你的意思,我並沒有因為這件事情,而否定你這個人,我依舊是愛你的。並且在此基礎上,對孩子説一些鼓勵性的言語,效果會更好。

當家長的指責和訓斥,轉變成一種包容與理解時,孩子的傷害很快就被療愈了。父母與孩子之間,孩子和他人之間的感情,就會自然地流動起來。

第三句: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

如果説“對不起”是一顆救心丸,那“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就是一顆定心丸。

孩子渴望能夠與家長平等、真誠地溝通。而當天平常年失衡時,家長看似是贏了、戰勝了孩子,但孩子的心,早就對父母關閉了。

第四句:我愛你。

“我愛你”這簡單的三個字,傳遞出來的資訊就是:我理解你此刻的難受與傷痛,我願意接納這樣的你,無論你做了什麼,變成什麼樣,你永遠都是我最親愛的孩子。

第五句:我為你感到驕傲。

有多少孩子,終其一生的努力拼搏,僅僅為了獲得家長的一句肯定。在“看到”的基礎上“肯定”,是家長需要傳遞給孩子的態度。但大多數的父母在孩子達不到自己的期望時,就會表現出指責、不耐煩、失望的態度。

第六句:我永遠不會離開你。

當孩子受傷時,其狀態往往是退行到一個嬰兒的狀態。這句話能把孩子帶到與母嬰一體化的那個溫暖、舒適的場景中,讓孩子在正性的體驗中,修復根源於童年早期時的創傷。

如果你已為人父母,以上的六句話,可以多講給孩子聽,療愈孩子的創傷、讓親子之間的愛可以重新順暢流動;也可以多説給伴侶和自己,療愈自己的“內在小孩”,用愛和理解包裹自己、療愈自己,擁有更加幸福快樂的生活。(中國婦女報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