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公開課丨怎樣的親密,不會讓伴侶各自活成一座“孤島”

發佈時間:2024-05-31 09:34:31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止水

近日,“假性親密關係”話題衝上熱搜。如今,越來越多的夫妻看起來朝夕相處,實際上各玩各的手機,一天説不上幾句話。還有的夫妻,住在同一屋檐下,共同承擔育兒、贍養父母、養家等責任,但是,他們的交流僅限於今天吃什麼、明天去哪等話題,並沒有真正的情感溝通和關懷。各自經歷了什麼,感受到什麼、有什麼害怕和擔憂的地方,都不會向配偶明説。夫妻沉浸在各自的世界裏,彼此活成了一座“孤島”。這種情況被心理學家稱為“假性親密關係”。

假性親密的人實則比單身更孤獨,因為他們並不能彼此支援,也無法真正走入對方的內心深處。他們看似有伴侶,實則在心理上形單影隻,遇到困難、挫折,只能自己咬著牙堅持。而伴侶的存在不僅不能支援自己,甚至還加劇了自己的內耗,讓當事人更加痛苦。

這種情況之所以不是個例,是因為一些人以為找個伴侶就能有人陪伴,而如何與伴侶交流、相處,如何經營一段感情,卻根本不清楚。他們以為只要兩個人在一起,就能互相支撐,這其實是對婚姻莫大的誤解。實際上,關係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在經營關係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忽略這些問題——

沒有真實,就沒有親密

不少女性有這樣的感覺:明明有伴侶,卻相處得特別累。她們常常無法真實地做自己,總是在表演、在偽裝,試圖維護好妻子的形象。不想做飯,也強迫自己去做飯,做得心不甘、情不願;不贊成伴侶借錢給兄弟,也只能裝大度同意;甚至明明對伴侶有意見,想衝他大發雷霆,卻把想説的話都憋在心底,裝作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

這樣偽裝自己看似能換來家庭的和諧、伴侶的青睞,實際上是用厚厚的殼把自己包裹起來,戴上面具,無法以真面目示人。就算伴侶對自己十分滿意,也會懷疑,如果哪天自己真實的樣子顯現出來,伴侶會不會不喜歡了?自己會不會被嫌棄?這種惴惴不安,讓兩性關係無法産生深刻的連接。

於是,看起來這些夫妻、情侶都在履行自己的職責,事實上卻十分疏離。

我們會發現,那些能以真面目示人,哪怕會爭吵的夫妻、情侶,反而感情更深厚,關係更親密。因為在爭吵的過程中,每個人的心門是敞開的,會説出內心真實的想法,彼此知道對方想要的是什麼,哪怕暫時沒有能力滿足對方,兩個人也有了努力的方向。

矛盾和爭吵,有時反而是關係必須經歷的階段,真實的我們必須經過磨合,這種磨合的過程中難免會有激烈的交鋒。磨合之後,你們對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入,更能看見彼此的內心,雙方的親密感自然會加強。

沒有邊界,就沒有親密

不少人以為親密就是兩個人總黏在一起,形影不離,即便不在一起也要把對方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於是,許多關係變成了過度親密,也就是“共生”狀態。

兩個不同的人應該有自己的自由和各自選擇的權利,但是在“共生”狀態裏,當事人往往你我不分。當兩個人習慣不同,一方強行控制另一方,要求對方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步調和自己完全一致,二人的關係會非常窒息。小到要求對方必須以和自己一樣的方式擠牙膏、吃飯,大到強迫對方必須在各個重大決策方面聽從自己,按照自己的要求工作、交友……

在健康的親密關係中,當事人尊重彼此的邊界,男方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女方不會強迫他必須服從自己,更不會因為他跟自己想的不一樣大發雷霆,這樣二人都能自在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有了邊界關係,就有了自由呼吸的空間,每個人都能自在地做自己,而不用擔心冒犯對方或者被冒犯。看起來,邊界感讓兩個人的距離好像變遠了,可這種遠,又是走近彼此的必須。

沒有深度溝通,就沒有親密

觀察那些貌合神離的伴侶,會發現他們很少溝通,尤其缺乏深度溝通。他們的溝通僅限于“吃什麼”這種事務性內容,而深度溝通,指的是認真關照彼此內心和感受的溝通。比如,對方經常熬夜,問問對方是不是白天太忙,屬於自己的時間太少,就想晚上放鬆一下?如果對方説工作上遇到了挫折,問問對方內心的感受怎樣?是生氣還是無助?是擔憂還是憤怒?

深度溝通,是一方帶著好奇心深入對方內心,探究其需求,而非泛泛而談,只説表面現象。也許我們知道伴侶喜歡的衣服款式,知道伴侶的飲食習慣,但是,了解這些背後的故事、深層的原因、內心的感受,才是我們走進對方內心的契機。

多安排一些這樣的深度溝通,就是走近對方極好的方式。在這樣的溝通中,雙方會越來越相互了解。當我們都能為對方感動,為對方高興或者心疼,便會感受到和伴侶“同頻”的感覺,成為對方心中那個不可替代的人,最值得信任和依靠的人。

現代社會,健康的親密關係能反哺我們的日常生活,讓我們感覺到努力生活、工作的意義,生活壓力也會有所減輕。(中國婦女報 止水 療愈師、中科院心理諮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