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調查報告

社會調查 | 89.0%受訪家長期待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學

發佈時間:2024-05-30 08:25: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王品芝

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問題日益引人關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000名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預防學生心理健康問題,88.2%的受訪家長認為加強美育、體育、勞動等教育重要,89.0%的受訪家長期待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學。

學習美術和音樂可以使人生更加豐富,有益於孩子身心健康

90後段潔欣小時候很喜歡彈鋼琴,但一直沒機會學,“我覺得學習美術和音樂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擴展認知邊界,對孩子的全面發展意義重大,也可以使人生更加豐富有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幫助。”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教授田宏傑認為,老師和家長應鼓勵並支援孩子全面發展,一些在學習上缺少天賦的孩子,如果在美育、體育或人際交往上有天賦,也會有成就感。

預防學生心理健康問題,88.2%的受訪家長認為加強美育、體育、勞動等教育重要,其中44.7%的受訪家長認為非常重要。

福建福州某小學語文老師張琴説,現在的美育、體育教育有些和成績掛鉤了,或多或少給孩子造成一些心理負擔。她認為,雖然美育、體育非常重要,但應該當作興趣去培養,陶冶孩子的情操,幫助他們完善人格,而不要太看重這方面的成績。

田宏傑指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與當前教育的功利化密不可分。如果孩子從小就被過於強調學習和成績,其他方面的發展就可能被忽視,跟自然的接觸,在家庭中獲得的成就感、滿足感都不足。如果在教育中又得不到成就感和對自我的認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可能就會出問題。

89.0%受訪家長期待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學

張琴説,孩子年齡大一些後,可能會把一些情緒藏在心裏,如果家長和老師不主動與之溝通,就會不願意説,一些問題就不容易被發現。

心理健康問題往往具有隱蔽性、突發性的特徵。調查中,89.0%的受訪家長期待學校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學,其中48.5%的受訪家長非常期待。

田宏傑感覺特別有必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學,但前提是教師的心理是健康的,同時具備心理健康教育的素養,知道如何教出健康的人。去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裏面涉及加強教師、家長的心理健康素養,不只是心理健康老師,所有教師都要提高個人的心理健康素養。

張琴説,有些孩子在初一和高一融入新群體時融入得慢一些,但這不屬於障礙,可能是學生比較重感情,還停留在與之前同學的感情中,一旦融入新集體就會樂在其中。“我們在剛開學時,會組織學生,教他們怎麼調整心態應對新學期”。

段潔欣覺得,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引導青少年多接觸哲學,哲學能讓人透過表面看到本質,比如一個人過得好不好,不取決於別人的評價。“孩子在學校裏遇到不被理解的情況時,怎麼做能夠解開心結,哲學知識或許能有幫助”。

“我覺得一些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是有共性的,學校可以排一些話劇、歌劇,把心理健康教育搬上舞臺,演繹出來。”張琴認為,音樂和遊戲療法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不錯的方式。

受訪家長中,孩子處於小學及以下階段的佔29.8%,初中階段的佔16.1%,高中階段的佔15.9%,大學階段的佔35.3%,研究生及以上階段的佔2.9%。

(丁香雪鈺對此文亦有貢獻,應受訪者要求,段潔欣、張琴為化名 中青報記者王品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