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專家談青少年心理危機成因:心理、情商發展滯後於生理、智力發展

發佈時間:2024-05-29 09:52:49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程婷

今年5月是首個“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月”,每年的5月25日是“大中學生心理健康日”,學生心理健康成為近期學界十分關注的話題。

在近日舉辦的“重塑教育價值:快樂學習,快樂成長”的第二屆青少年心理安全論壇上,來自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對青少年心理問題成因、解決方案,以及教育價值觀重構等話題進行了探討。

論壇活動中,有專家指出,當前青少年心理出現了一些新傾向,如性格向外歸因居多、喜歡標新立異,情感上直接表達多於委婉表達等。這些新傾向表現出,學生生理髮展在前,心理髮展滯後;智力發展在前,但情商滯後。這是當前青少年出現心理危機的重要原因。

專家學者們指出,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要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家校關係、夥伴關係,好的社會人際關係有利於減少心理問題的産生,幫助孩子更好成長。

此外,專家學者們強調,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更新教育價值觀成為迫切的時代要求。重建教育價值觀,相信學生的潛能,尊重差異,尊重學生,讓學生快樂學習、成長,才是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治本之策。

青少年心理問題是如何出現的?

論壇上,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成因,成為來自國內教育界、心理學界和公益界人士關注和討論的話題。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北京心理衛生協會名譽理事長楊鳳池指出了當前青少年心理出現的新傾向:性格向外歸因居多,喜歡標新立異;情感上直接表達多於委婉表達;自我意識方面,自我中心又自我力量不足,存在著內在矛盾;在人際關係上,認為非好即壞,人我邊界感不清。楊鳳池認為,這些新傾向表現出,學生生理髮展在前,心理髮展滯後;智力發展在前,但情商滯後。這是當前青少年出現心理危機的重要原因。

楊鳳池介紹,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困擾主要有:學習動機不足、學習興趣不強的學習困擾;青春期少男少女交往中的情感困擾;師生、親子、同學中的人際關係困擾。

“如果這些困擾處理不好可能導致青少年心理危機。”楊鳳池説,解決常見的心理困擾,干預是第二位的,第一位是傾聽,要先聽聽孩子們和學生們的心聲,了解他們是怎麼想的、他們要幹什麼,他們的苦惱在哪。

昆明市醜小鴨中學校長詹大年介紹,醜小鴨中學專門招收被外界定義為“問題學生”的孩子,這些孩子大多患有抑鬱症。學校的孩子大部分來自長三角、珠三角的高收入、高素質家庭。

“為什麼教師、醫務工作者、行政幹部這些家庭的孩子容易抑鬱?”詹大年結合自己的觀察了解分析:首要原因是家長的角色缺失——當老師的父母回家把孩子當學生看,當醫生的父母回家放不下醫生的職業角色。第二是認識錯位,這些孩子的父母是應試教育的獲利者,他們對當前孩子的學習産生理解錯誤。第三是親子關係處理中方法粗暴。

詹大年認為,教育的本質目的是構建關係,幸福感是由人際關係的品質決定的。最好的關係首先是心理安全,心理安全了關係才會生成、教育才會發生。

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21世紀教育研究院名譽理事長楊東平則指出,現在的學生不快樂的最主要原因是,受“出人頭地,做人上人”的傳統教育價值觀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們關注的是教育能夠變現的、轉化為利益的部分。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逐漸失去和模糊了人的獨特性,在這種‘升學主義’的教育影響下,學生的自我探索、合作能力、創造性發展等被漠視了。”楊東平説。

如何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要使孩子們身心健康,熱愛學習,教育該怎麼做?

對此,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蘇彥捷指出,在生命發展歷程中,人的每一個發展階段都會有自己的任務、規律和特點,而家長和孩子的關係中如果出現了矛盾,需要由強勢的一方來做出改變。在培養孩子時,父母和孩子要一起成長。成長共同體需要了解,需要理解,需要按照規律去行動。

如何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蘇彥捷認為,一要注重運動,有氧運動可以調節情緒,提高免疫力;二要睡好,好的睡眠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還能調整情緒;三要學會處理關係,形成良好關係的一個重要方法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四要建構一個全面的資源發展系統,比如換位思考、自尊、自我效能感、樂觀、目標明確、自律自控,還有環境。家長的情緒情感支援,學校好的課程設計、物理環境和同伴關係,這些有利於構建心理免疫系統,幫助孩子更好成長。

新教育研究院院長李鎮西也提到,從教育學的角度看,好的關係,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心理安全的條件甚至保證。民主、平等、和諧、寬容的校園氛圍,能讓學生在班級裏有安全感,有良好關係,關係越好,心理問題就會越少。

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並且樂學、愛學?上海市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王天蓉説,“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忽略了孩子的個人學習意義。如果一個孩子不能自己提出問題,所有的問題都來源於教師的話,他們就找不到學習的意義。”

王天蓉談到,快樂學習的發生,強調的是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讓學生學有心情。然後聚焦核心問題,讓學生學有激情,並能持續不斷地去探索、去追問,而這種追問能夠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同樣,學生還要去建構問題系統,學得有深度。同時,還需要學生學會合作解決問題,合作能促進友情,學習是終身的事情,學有鍾情。

此外,西安市東城第二學校校長、上海建平中學原校長馮恩洪認為,把學校的發展定位在研究學生,讓有差異的學生都得以生動、活潑的成長上,才能掀開教育全新的一頁。

在馮恩洪看來,人是有情感的,對學生的教育是基於啟迪進行喚醒。人是有差異的,與其給有差異的學生一模一樣的教育,不如給他們與他們能力相當的教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校的主人。

如何重塑教育價值觀?

不少學者在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指出,當教育面臨著諸多挑戰,如學齡人口減少,學業過剩,名牌大學光環減退,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給教育、就業環境帶來巨大衝擊和改變等,並呼籲重塑教育價值觀。

楊東平認為,重塑教育價值觀,首先要正確處置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關係,教育不是為了培養人上人,而是培養人中人。他引用中國近代職業教育先行者黃炎培的觀點,指出“應破除‘以升學做準備的普通教育為正統,而以為就業做準備的職業教育為偏係’的傳統觀念”。他指出,這種教育價值觀的整體改變需要很多配套制度支援,最主要的就是勞動就業制度和薪酬制度。

此外,楊東平認為,在人工智慧時代和出生人口減少的新環境當中,教育需要在國家層面有一些革變,例如鮮明地提出“幸福教育”的口號,用於指導教育實踐,實施以人為本、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價值,保障兒童的休息、娛樂和睡眠的時間。與此同時,改變教育制度,實行靈活的小型化和多樣化的學校制度,應該提上議事日程。

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席酉民指出,人工智慧進入人類的工作和生活中,知識傳授性教育價值迅速衰減,對人類生存發展有著顛覆性改變。與之同時,數智時代,對人類的想像力、創造性、融合能力的要求日益凸顯,人機融合成為常態。

在席酉民看來,未來教育一定是跨越校園甚至國界的,是技術驅動、人機共生的全民教育。教育的轉型一定要重塑教和學的過程,一定是重新定義教育、重新定義大學,不能忽視教育背後的真諦——人的成長。基礎教育的理念必須改變,從知識導向轉向全人導向,要讓學生了解自己、同學、家庭,處理好個人與社群、社會的關係,從小培養學生的數字素養、創業精神以及社會責任感。

李鎮西認為,重塑教育價值是重塑每個個體的價值,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人。讓每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這是當下要重申的教育價值。

本次論壇活動由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西安市東城第二學校聯合舉辦。(澎湃新聞記者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