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心理百科

心理百科|怎樣走出討好型人格?從學會説“不”開始

發佈時間:2024-05-17 16:33:11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李尚龍

“討好型”的想法來自我們的一種妄念,就是如果我拒絕了別人,別人會討厭我。如果我尊重了別人的意願,所以每個人都會喜歡我。如果大家都討厭我,我沒有任何社會價值了,也不會有人尊重我了。但其實真不是這樣子的。

別人尊重你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你值得被尊重,而不是你努力討好別人。所以你要去建設自己的內心。有時候你會發現,你能夠建設自己的內心,保持獨一無二的個性,你更能被人喜歡。你要先喜歡上自己,然後成為不令人討厭的人,再成為受歡迎的人。所以我跟你分享四招幹貨。

第一招,學會説“不”。

我們的日課一直在鼓勵大家學會説“不”,你今天就可以試試看。你可以按個暫停鍵,現在就説不,你多説兩遍,試試看是什麼感覺。尤其是你對一些陌生人,你這輩子可能只會見他一次,你拒絕了又會有什麼影響呢?

記得有一次,我在公交車上有一個人跟我説:“你把位置讓給我。”他説那話就感覺我欠他錢似的,我看了看他,突然想到了“學會説不”四個字,於是我説:“不好意思,我不方便。”他看我理都不理他,就轉身找我旁邊另外一個人説:“你給我讓個位置。”另外一個人也不理他。

接下來,我注意到他是一個大爺。我説:“那您來吧,我站一會兒。”這個時候他幹了一件事兒,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他説:“謝謝啊!”

他表達了特別誠心的感謝。這件事兒給我很大的啟發,如果我一開始讓他,他肯定會覺得我是應該的。但是,我先拒絕,所以我後面的答應變得有了很大的意義。

下次,你再看到超越你預期的請求,比方説你可以借我點錢嗎?你不要理他,也是一種拒絕。關於説不,我們之前的日課有一個辦法,講的就是你至少可以拖延時間。有一句話我屢試不爽。誰找我幫忙,我實在不想理他,就會説一句話:“我最近太忙了,你等我忙完好嗎?”這一下子就樹立了邊界意識。

第二招,樹立邊界意識

很多人以為自己沒有邊界,肯定會被更多人喜歡。但恰好相反,討好型人格的人就是因為太好説話了,所以就算被侵犯他們也不會生氣。這件事兒因為不表現出來,所以與人交往時,別人會覺得這個人説什麼都可以,沒原則。

其實人和人的交往是一個互相滿足需要的過程。有些人可能喜歡這種被需要的感覺,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他獲得了滿足,就把自己不被尊重的這個事實給忽略了。你要多問問什麼是你自己不能接受的。堅決突破底線,要拒絕。所以邊界被侵犯,要説“不”。這條非常關鍵。

第三招,不要道德綁架自己。

我們確實見過很多道德綁架別人的人,卻忘了很多人會道德綁架自己。

比方説,我就見到好多人,他潛意識的聲音是不停地提醒自己,我拒絕別人是因為我道德低下、我拒絕別人會讓別人不高興。但是,理性分析並不會,你拒絕別人很可能不是你的問題,而是別人的問題,是這個問題太過分了。

另外,我調查了很多資料才明白,取悅別人這件事兒真的沒有任何的意義。人們不會打心底尊重那些取悅別人的人,人們只會尊重那些真正值得被尊重的人。換句話説,你在某個領域做得很好,你在某一個環節做到足夠精緻,從這些角度你才會被更多的人尊重。人們只會尊重那些值得被尊重的人。

第四招,尊重自己的多樣化。

這一條是我想了很久才想明白的。我們在這個社會裏越來越怕毀掉自己的人設。什麼叫人設?我認為所有限制你發展的、限制你多樣化的都是人設。所以我們大多數人戴著面具做人。

比方説,你是一個柔軟的人,你是一個溫暖的人,你看這些詞一旦放在你身上,你永遠不捨得摘掉它,因為它太好了。一旦你有一個打磨很久的人設,你就會被人喜歡,因為你有這個人設,因為這個人設你精心維持了好長好長時間。原來我們沒有手機,可是現代社會你必須隨時線上,所以環境擴大了人們評價你的範圍。各種社交軟體的流行,讓我們一度陷入一種期待他人表揚、害怕他人不喜歡的氛圍裏。

但隨著你越來越討好別人而失去自己,而只能擁有這一面,你一定會越來越反感自己。

為什麼你會反感自己?因為以討好的方式去吸引別人,一定不是真正欣賞你的人。生活中最幸福的人莫過於可以接受真實的自己,不僅是一面,而且是很多很多面。也就是我們説的做自己。而做自己,就是要把內心深處的每一面綻放出來,活出來。

人是多元的,你不能指望每個人都喜歡你的那一面,所以你就活成那一面。人要不停地探索,才能成就自我,先喜歡自己,才能讓別人愛上你。(北京青年報 李尚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