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心靈檔案

家庭心理諮詢室 | 我和爸爸中間隔著媽媽

發佈時間:2024-03-29 10:25:55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小月兒

小果是初二女生,長得清秀白凈,性格有些內向。接觸過她的老師都覺得她思維敏捷,能力也不錯,但就是成績平平,跟她實際的思維能力水準並不匹配。

在一次探索親子關係的心理課後,她找到我説希望單獨聊聊她跟媽媽的關係。小果如約來到諮詢室,並沒有直接談跟媽媽的關係,而是説最近她比較緊張,從上個月一次課外班開始,老師請她回答問題,她不知怎麼就緊張得渾身發抖,後來在學校還出現過一兩次,不知道如何應對。

我很耐心地詢問小果:“這個情況出現的時段,有沒有特別的事情發生?”

“也沒什麼,就是期中考試吧。我成績還可以,但媽媽不滿意。開完家長會後,媽媽説班裏表現差的沒有我,表現好的也沒有我,覺得我在班裏很‘透明’。”小果終於説到了媽媽。

“聽起來,你很在乎媽媽的評價。跟我説説你和媽媽的關係吧?”

她長舒一口氣,想了想才開口:“媽媽對我挺好的,我不能説她任何不好,我很感謝媽媽。”小果的淚水在眼眶打轉。

我遞給她一張紙巾:“小果是個很懂事的孩子,對媽媽懷著深深的感恩。聽起來你感恩的背後,其實還背負著一些情緒上的壓力,媽媽對你的期待比較高嗎?”

小果點點頭,“對,我媽媽對我期待挺高的。媽媽的確也有不太好的時候,但我比較能調節自己”。

“小果,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不能忤逆父母。但表達憤怒不代表要攻擊媽媽,而是為了更好地看到自己的感受,允許情緒自然順暢地流動起來,這樣我們內在才是舒坦的,而不是憋屈的。”我跟小果澄清了一下感受。

聽我這麼説,小果坦誠地答:“我對媽媽的確有憤怒。但我不想讓她知道我的憤怒,因為她也會退縮的。”

“你放心,我們的談話是保密的,如果我需要跟你的父母溝通,交流內容也需要得到你的允許。”我告知小果保密原則。

“那倒沒事,我不介意她知道我們談話的內容。其實我平時跟媽媽交流很多的。”

“你跟媽媽平時都聊些什麼呢?”

“平時的一些事。媽媽大多時候會説説我的學習,告訴我要更努力。”小果看似平靜地説。

“那你會把在學校發生的事告訴媽媽嗎?比如你開心的或不開心的事。”

“會説,但大多時候我也沒啥可跟她説的。媽媽説得比較多,我就聽著她説,大多數交流她都在提期待和要求。”

“那會讓你感到有壓力嗎?”我追問。

“會,但我自己很會調節,很多時候聽過就忘了。”

“那有忘不了的時候嗎?”我問。

“有,有時候我會被説哭了,但哭過之後也就沒事兒了。”

“媽媽把你説哭了,爸爸會站出來干涉嗎?”我問。

“有時候會,但干涉也沒什麼用。其實我挺抵觸我爸爸的,他因為工作需要應酬很多,酒桌上的一些言行也是我很反感的,我幾乎不跟爸爸溝通。”小果説。

“小果,請你想想,這樣的抵觸是你對爸爸的態度,還是你認同了媽媽對爸爸的態度呢?”我問。

“都有吧,媽媽會跟我吐槽爸爸,我也不喜歡爸爸。”

“那媽媽會有因為對爸爸不滿,轉為對你發泄情緒嗎?”

聽到我問這句話,小果的眼淚瞬間就涌出來了,“有時候媽媽對爸爸有情緒,就拿我撒氣,發邪火。但過後媽媽會跟我道歉。説實話,我感覺現在我父母的關係就是靠我在維持著。”小果哽咽著不斷擦眼淚。

我不斷遞給她紙巾:“我感覺你跟爸爸之間總是隔著媽媽,並沒有跟爸爸有真正意義上的溝通,這樣形成對爸爸的態度,其實對爸爸也不太公平吧?”

“好像是這樣的。”小果點點頭。

“你已經進入青春期,已經有比較清晰的自我意識了,不妨嘗試從媽媽身後走出來,感受真實的爸爸,可能會跟包裹在媽媽情緒中感受的爸爸不太一樣。”我説。

小果想了想:“老師,您説得很對,之前從來沒想過可以這樣嘗試,一直也抵觸。現在想想,我根本感覺不到爸爸。”

“你的領悟力挺棒的。如果你跟爸爸有了更好的聯結,你覺得會緩解你從媽媽這裡感受到的壓力和焦慮嗎?”我問她。

“可能會,我很願意跟爸爸溝通一下,就是還不知道從哪兒開始。”小果説。

“你別著急。我會儘快約一下你爸媽,我先來跟他們談談,然後會請爸爸主動找你聊一下,可以嗎?”我問。

“好的,謝謝老師。”小果點點頭,露出了笑容。

諮詢師感悟

小果是個情感體驗豐富且細膩的女生,也是家庭忠實的捍衛者。家庭中3個人最理想的狀態是各歸其位,而在小果的家庭中,媽媽一個人一頭挑著女兒,一頭挑著丈夫,女兒和丈夫之間連接非常微弱,導致家庭中心理能量不能自然順暢流動,媽媽的情緒能量又都擁塞在女兒這裡。小果只能一個人默默地承受和消化這些情緒,她的應對策略就是“忘了”,但實際上,這樣的情緒能量會成為小果巨大的心理內耗,讓她無法全力以赴投入學習活動中。

後來在跟小果父母的談話中,媽媽得知女兒為他們夫妻關係擔心,表示自己確實沒想到女兒會有這樣的感受,因為媽媽和爸爸從初中開始就是同學,深厚的感情基礎讓他們從來都沒有想到過會分開的事兒。爸爸也表示自己有些不太稱職,不知道該如何向女兒表達疼愛,也確實有隔著妻子跟女兒溝通的尷尬。回去後會認真想想並跟女兒好好談談,希望能建立好情感聯結,在女兒成長中承擔起屬於自己的責任。

再次上課見到小果的時候,她臉上盪漾著甜美的笑容,告訴我:現在一家人關係更加親密了,她感覺從未有過的輕鬆。(中國青年報 小月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