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熱點觀察

高校副教授自殺 教師群體的心理健康需要受到關注

發佈時間:2024-05-15 10:54:03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 重舟

原標題:教師的心理健康,需要受到關注

作為高層次人才被引進高校的副教授,在學校第一個聘期的考核未通過後,於今年4月2日被發現在家中自殺。據學校官網資訊,該教師1986年出生,本科畢業于天津工業大學,北京大學碩士,加拿大UBC博士、博士後。2019年,時年33歲的他作為高層次人才被引進到南京某大學。

教育履歷如此亮眼的高校副教授在未通過學校考核後自殺,這樣的消息在輿論場激起了漣漪。人們除了為這一結果感到十分惋惜,更對其自殺的原因有很多猜測,並引發了關於高校教師“非升即走”做法的討論。

目前,關於該教師自殺是否與未通過考核直接相關,還未有確切結論。但最新的媒體援引家屬的説法,或讓人對這起悲劇有了一些確定性的資訊:該教師的親屬説,他生前患有抑鬱症,很長一段時間,忙於工作、寫基金(項目申請)。家人曾帶他去醫院檢查身體,沒檢出什麼問題,後來發現該教師的病歷,才知道他從高中時便患上抑鬱症。

根據這些源自當事人家屬的説法,讓外界對於他的選擇有了一個相對可以“理解”的解釋,但也延伸出一個新的問題:對於高校教師的精神和心理健康,或是時候有更多的重視了。

包括抑鬱症在內的心理疾病,近些年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典型如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概念和意識上都引起了更多的重視。就在日前,教育部印發了《關於開展首個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月活動的通知》(下稱《通知》),決定在今年5月開展首個宣傳教育月活動。根據《通知》,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加強教師培訓,幫助各科教師學習掌握心理學知識,在學科教學中注重維護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然而,正如新聞中此次事件所反映出的,學生的心理健康需要關注,教師群體的心理健康同樣不容忽視。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曾做過一項調查,結果表明,被調查的老師中,超過80%反映壓力較大,近30%存在嚴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心理健康狀況不佳。

數據之外,也有大量的微觀個案表明,教師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到了一個應該引起重視的地步。如去年10月,河南一名“00後”小學女老師疑似跳樓自殺的帖子引起網路關注。根據家屬提供的遺書,女老師在遺書中稱,任職學校工作太忙,像進了“牢籠”“喘不過氣來”“真的讓人崩潰每天”“每天提著最後一口氣在工作”。

當前,從大學教師到中小學教師,或都面臨一個重要的大背景,即由於職業特點、社會期待及相關教育改革的推進,他們所面臨的要求越來越高,隨之而來的職業壓力明顯上升,是不爭的事實。在一般的語境下,這可能指向的是“課業負擔重”,所以近年來教師減負在社會意識和改革行動上都有了積極跟進,但是,這其中的精神壓力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可能仍是一個亟待精準關照的“隱秘角落”。包括如何預防、干預、排查、救助等,都宜有專門性的制度安排。

退一步講,教師群體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者,他們的心理健康程度,也直接關係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品質。因此,這個問題務必得到社會更多的關注。當然,這個問題又不僅僅指向心理健康,如何為教師群體減壓,為他們創造一個更人性化、更從容的教育職場環境,是一個更大的現實課題,需要教育部門和學校在不同的教育層次給予精準回應。(光明網 重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