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心靈檔案

家庭諮詢室 | 一上學就胃疼?可能是“校園焦慮症”

發佈時間:2024-04-01 09:22:09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梁小橋

一上學就胃疼,去醫院卻查不出任何毛病,在家待著也安然無恙,這個孩子到底怎麼了?

半年沒上學的孩子

週末,郝梅帶著13歲的兒子小羽來到我的諮詢室。“去醫院看了,胃鏡也做了,消化科醫生認為沒問題,但他還是説胃疼。”郝梅説,初一下學期某天早上,小羽忽然覺得胃疼難忍。她馬上跟老師請了假,讓小羽在家休息一天,很快小羽就不胃疼了。

一週後的早上,小羽又説胃疼,不想去學校。根據上一次的經驗,郝梅認為不會有什麼事,堅持讓他去了學校。

沒想到她剛進辦公室,手機就響了,是班主任打來的,小羽胃疼得厲害,讓她趕緊帶孩子去醫院。郝梅匆匆趕去學校,只見小羽臉色蒼白,額頭佈滿了細密的汗珠。於是,她立即把小羽送到了醫院。

可是一番檢查後,醫生説小羽沒什麼毛病,連藥都不用開。眼看著半天過去了,儘管小羽的胃疼奇跡般好了,但郝梅還是讓他回了家。看著他開心玩遊戲的背影,郝梅哭笑不得,覺得他在裝病。

後來,小羽又發生過好幾次胃疼的情況。郝梅雖然懷疑,但擔心有大問題,於是帶著小羽去做了胃鏡,結果還是一切正常。

爸爸很生氣,他斷定小羽就是在裝病,因為每次都是上學的時候胃疼,週末節假日從來沒有疼過。這分明就是不想上學。

郝梅開始懷疑,覺得兒子不會這麼不懂事,再説他又不是專業演員,哪兒能裝得那麼像呢?畢竟每次,小羽都臉色煞白,大汗淋漓。

西醫查不出問題,郝梅就帶著兒子去看中醫。連吃四週中藥但連續兩周的週五早上,小羽的胃病又犯了。初一下學期,他至少有一半時間都請病假。

然而初一暑假,小羽每天都過得很開心,從沒胃疼過,郝梅想著他能正常上學了。初二開學第一天早上,郝梅早早做了早餐,小羽乖乖吃完,背著書包走出了家門。沒想到上車後,他突然就開始打嗝,而且根本停不下來。

郝梅又是拍後背,又是給小羽喝水,但全都無濟於事。她只好帶著兒子去醫院。醫生發現小羽身體沒問題,便給他做了焦慮量表,發現他的焦慮指數達到了中度。

因為數學不及格

“第一次胃疼是什麼時候?”我問小羽。小羽想了想,告訴我是在初一下學期的期中考試之後。“那次考試和以往有什麼不一樣嗎?”我問。小羽看了看媽媽,回答我:“沒考好。”“那次數學竟然沒考及格!本來他數學挺好的,不知道為什麼考得這麼低。老師還特意找了我。這麼多年,那是我第一次被老師叫到學校,別提多難堪了。”郝梅皺著眉頭説。“考得不好,你回家怎麼對待小羽的呢?”我問郝梅。

她沒有馬上回答我的問題,而是像祥林嫂一樣開始嘮叨起來:“我和他爸都沒上過大學,工作辛苦賺得又少,指望他能好好學習,出人頭地。他小學成績很好,雖然我們沒啥能耐,但孩子的成績總能讓我們在人前挺直腰板。沒想到上了初中,他就不認真學習了,也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所以我狠狠地批評了他。”

“他爸也生氣,我們每天這麼辛苦工作,一點兒家務也不讓他做,不就是為了讓他靜下心來認真學習嗎?那天他爸沒忍住,動手打了他一巴掌。”郝梅有點兒不好意思地看著我。小羽的臉“唰”地紅了,然後低下頭,用力地咬著指甲。

“我們以為批評之後孩子能聽進去,端正學習態度,沒想到第二天上學,他就開始胃疼,後來頻率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厲害。

檢查都沒毛病,假期也挺好,想著開學就沒事了。沒想到開學胃不疼了,又開始打嗝了,他爸説他是逃避上學裝病。”郝梅劈裏啪啦地説了一大堆。

我問小羽第一次胃疼的經過。他看看郝梅,再次低下頭不説話。我用眼神鼓勵他,小羽慢慢開了口。他説自己學習挺努力,爸爸媽媽也非常好,幾乎沒批評過他。

小羽説:“我的成績一直很好,只有那次考試沒考好。媽媽批評得厲害,爸爸還打了我。我一晚上都沒睡著,感覺很害怕。早上吃飯想到上學就很緊張,到了學校胃開始疼。我是真的胃疼,不是裝的……”

我問他如果不去學校怎麼樣?小羽告訴我,如果不去學校,身體就很正常,沒什麼不舒服。嚴重的時候,提到“學校”這兩個字,身體都會緊張。先是呼吸不暢,手腳冰涼,緊接著胃就開始疼了。他説自己也不想這樣,感覺給父母添了麻煩,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郝梅急切地問我:“梁老師,孩子這是怎麼回事呢?”“孩子胃疼是在釋放信號。”我説。

有一種病叫“校園焦慮症”

曾有心理學家做過研究,人在焦慮憂鬱的時候,會抑制腸胃的蠕動,抑制消化腺體的分泌,引起食欲減退;在發怒或受驚嚇時,會呼吸短促、加快,心跳激烈,血壓升高,嚴重的可能還會引起心臟功能的改變。心理上的變化會引起軀體上的症狀。之前小羽成績好,幾乎沒被父母責備過。那次考試失利後,被父母嚴厲對待,小羽變得惶恐。

他害怕考不好,父母就會失望,甚至責備自己。在他的潛意識裏,不上學就可以不參加考試,不考試就不會被責罵。

小羽緊張、焦慮、害怕,父母沒有發現,他便不自覺地通過身體來表達,即胃疼。但父母只看到了胃疼這個身體症狀,卻不知道從焦慮到胃疼,從心理到身體,孩子的情緒已經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轉化過程。

所以,小羽胃疼並不是簡單的身體不適,而是在釋放信號:在這個家裏,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學習的態度,都需要改變和調整了。

很多問題青少年背後都有需要治療的家庭問題。當父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且學會處理,孩子的問題才能夠真正解決。

小羽的這種情況源於媽媽的無價值感和爸爸工作中的負面情緒。我問郝梅:“之前是不是只有孩子的成績讓你感覺特別驕傲?”郝梅眼睛亮了一下,説:“是呀,大家都羨慕我有個成績好的孩子,但是現在不行了。”説到這裡,她的眼神又瞬間暗淡下去。

“爸爸那天打孩子,也是因為工作壓力大吧?”我問。“他爸換了新部門,很多業務都要重新學,每天都煩得很。”郝梅説。

“你的價值感和爸爸的工作壓力跟孩子的成績有關係嗎?”我問。“沒有關係,但是如果他成績好,我就會感覺到很有價值,他爸也不覺得工作壓力大了。”郝梅告訴我。

“你們的問題要自己處理,不能讓孩子為你們買單。你的價值感可以來自你的學識、談吐、才華,而不是依賴孩子的成績。而且,孩子成績好,爸爸的業務就能精進嗎?如果説家庭是一輛車,現在好像在依靠孩子一個人拉車,他得多辛苦啊!”我告訴郝梅,家長不僅要學會自己的情緒自己處理,更要懂得把愛孩子和愛孩子的好成績區別開,讓孩子知道無論自己什麼樣子父母都是接納的,而不是只喜歡那個學習好的孩子。

家庭是一個系統,當其中一個角色改變的時候,其他角色也會隨之發生改變。好像一個平靜的湖面,當你朝著某處丟進一粒石子,就會發現,漣漪會逐漸擴散,遍及每一處水面。

兩個月後,郝梅欣喜地告訴我:接受心理諮詢後,她和丈夫都做出了改變。

哪怕是兒子的英語考試拿了歷史最低,他們也沒再責罵,而是告訴他,人生路很長,一次考試證明不了什麼。孩子爸爸工作壓力依然大,但不再跟孩子抱怨。

郝梅也重拾多年的愛好,開始每天看書、寫毛筆字,兒子也已經連續三個星期沒請病假了。

每個人都需要表達,當沒有合適的渠道表達時,這些負面情緒就會通過身體症狀表現出來。而父母無條件的愛,無疑是治療這類疾病的良藥。

(中國網心理中國特約《婚姻與家庭》雜誌供稿 作者:梁小橋 網址:http://psy.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