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吳堅:為何國際中文教育在海外越來越受歡迎?

發佈時間:2022-07-20 08:40:40 | 來源:中新社 | 作者:許青青 | 責任編輯:蘇向東

中新社廣州7月19日電 題:為何“中文+專業”的國際中文教育在海外越來越受歡迎?

——專訪華南師範大學副校長、教育國際化研究中心主任吳堅

中新社記者 許青青

日前,華南師範大學成立東南亞中文教師教育學院,聚力培養海外本土高層次中文師資人才,尤其是滿足海外本土民眾對“中文+專業”師資的需求。為何“中文+專業”的國際中文教育在海外越來越受歡迎?本土高層次海外中文師資如何促進海外中文教育?其對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之間的交流合作起到何種作用?

華南師範大學副校長、教育國際化研究中心主任吳堅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對此作出解答。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什麼是“中文+專業”教育?與傳統的國際中文教育有何異同?

吳堅:“中文+專業”教育是傳統國際中文教育新的方向,肩負著新時代的新使命——因地制宜培養兼備中文語言能力和某一專業技能的複合型人才教育。

“中文+”提出前,有專家學者提出“專門用途漢語”概念,提到來華各類專業的專業預科生和中國企業海外員工,不僅有學習中文的需求,還需在各自專業領域內使用中文的能力。當前,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沿線各國急需懂中文又掌握專業技術的複合型人才,“中文+專業”或“中文+職業”教育在海內外迎來新機遇。

傳統國際中文教育更重視語言教育,“中文+專業”或“中文+職業”不僅重視語言教育,還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提升,有更強的實踐性和跨學科特點。

  華南師範大學外國留學生學習打中國結。中新社發 李寧 攝

目前許多“中文+職業”項目通過孔子學院與當地政府、企業等開展合作,開啟“訂單式”人才培養培訓模式,關注語言教育、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也致力於提供實習實訓和就業平臺及機會。

同時,“中文+專業”或“中文+職業”教育對師資和課程提出更高要求。或是任課老師具備跨學科背景,同時有開展中文教育和專業技能教育的能力;或是不同學科背景的老師能通力合作,讓各門課程幫助學生在語言技能、專業技能上齊頭並進。

中新社記者:海外對國際中文教育的需求有多大?對“中文+專業”教育的需求如何?為什麼“中文+專業”教育在海外越來越受歡迎?

吳堅:據中國教育部公開數據,截至2021年年底,中國已通過中外合作方式在159個國家設立了1500多所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累計培養各類學員1300多萬人,在180多個國家開展了中文教育項目;76個國家通過頒布法令政令等方式將中文列入國民教育體系,4000多所大學設立了中文院係、專業、課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超過2500萬,累計學習使用人數接近2億。此外,越來越多國際機構和組織將中文設為官方語言,中文的國際地位正逐步提升。

2019年11月,近8000名學生在泰國孔敬大學孔子學院參加漢語考試。中新社發 胡琳 攝

“中文+專業”教育的需求與中國同世界各國經貿等多領域合作緊密相關。“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擴大了這一需求。“一帶一路”沿線多國紛紛參與“中文+”項目,涵蓋高鐵、經貿、旅遊、法律、海關等數十個領域。

“中文+專業”教育實用性和針對性較強,學生學習目標更明確,相應學習動機也就更強,學習效果更好,形成良性迴圈。同時,“中文+專業”中文教育也對當地發展産生積極影響,不斷輸送高素質複合型人才。

中新社記者:相對於從中國派出的師資力量,海外本土高層次中文師資有何優勢?

吳堅:中文國際地位日益提升,各國對國際中文教育高品質發展的新需求,對國際中文師資隊伍建設提出新挑戰。當前,海外一些國家中文教育面臨“三缺四無”問題,即缺教師、缺教材、缺專家,無政策、無規劃、無標準、無體系。海外本土中文師資力量亟需壯大,他們將成為未來國際中文教育高品質可持續發展的主力軍。

海外本土高層次中文師資往往具有專業領導力和影響力。同時,高層次本土中文專家不僅掌握漢語和其本國語兩種語言,也通曉兩種文化,在跨文化理解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或會成為連接中文母語國和當地中文教育的橋梁。

中新社記者:培養海外本土高層次中文師資對促進中華文明與海外其他文明間交流合作有何作用?

吳堅:過去幾年,國際秩序不確定性日益凸顯。貿易保護主義、氣候危機、新冠肺炎疫情等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變化。很多誤會與誤解都源於文化間的壁壘與溝壑。增進互相理解與信任,才能增加共識。

中華文化是全球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底蘊深厚,對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貢獻。海外中文教育則助力推進中華文明的國際理解,為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的融合發展、世界和平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海外本土高層次中文師資,首先是一群對中國、中華文化和中文都比較了解的外國友人。他們是促進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推動力。另一方面,培養海外本土高層次中文師資也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國際中文教育走長遠的重要支撐。

  華南師範大學外國留學生學習畫臉譜。中新社發 李寧 攝

中新社記者:目前海外高層次的中文師資力量現狀如何?如何有效提升海外本土高層次中文師資力量?

吳堅:目前,海外高層次的中文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稀缺。從中國國內看,2018年中國才開始設置國際中文教育專業博士點,起步晚。從國外來説,開設中文及相關專業的博士學歷層次的高校也很少。像在東南亞國家中,泰國和馬來西亞各有5所,越南3所,新加坡2所,緬甸1所,其他國家沒有培養中文及相關專業博士層次人才。

馬來西亞吉隆坡一華文小學校園內,馬來西亞世紀大學孔子學院的中國老師輔導馬來裔學生學習中國水墨畫。中新社記者 陳悅 攝

此外,海外高校中文教師教學壓力大,有些學校中文教師與中文學習者的數量嚴重不成正比。其專業發展體系也不完善,教師職業發展缺乏驅動力,教師流動性較大,職業認同感不高。雖然海外有一些高層次中文人才,但他們更多從事商貿、翻譯等與教育無關的事業,教師地位和薪資總體較低,這在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尤為凸顯。

為有效提升海外本土高層次中文師資力量,可從以下幾方面突破。

第一,大力推進博士層次中文人才培養培訓工作。聯動海內外高校,合作共建高層次中文師資人才培養培訓基地。鼓勵海外本土中文教師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完善海外中文教育系統。

第二,針對不同層次中文教師發展需求,制定特色化的海外中文教師培訓方案,加強培訓後期服務,提升培訓的有效性。與本地學校合作,制定教師專業發展方案,平衡本土中文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時間,將教師培訓納入教師工作量和績效考核,提升海外本土高層次中文師資的吸引力。

第三,協調整合海內外中文師資資源,依託國際中文教師學院,發揮省域一級的主體力量,建立國際中文教育交流合作機制,同時基於國別和區域差異化發展,專門制定基於國別和區域的海外本土高層次中文師資建設指南,精準對接和服務海外本土中文師資資源建設,著力打造校際高層次師資合作共同體。(完)

受訪者簡介:

  華南師範大學副校長、教育國際化研究中心主任吳堅。中新社發 李寧 攝

吳堅,華南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專家,廣東省教育廳高等教育國際化特聘評估專家。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常務理事,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聯盟聯席理事長、首席專家(教育學)。日本名古屋大學高級訪問學者。中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基地華南師範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華南師範大學教育國際化研究中心主任,東南亞中文教師教育學院院長。學術研究主要領域:國際比較教育、漢語國際教育、語言政策、東南亞研究等。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科研項目重大課題、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重點課題等28項,出版著作13部,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