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田野玫瑰”綻放三星堆:“她力量”撐起考古發掘半邊天

發佈時間:2022-07-15 14:15:33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賀劭清 岳依桐 | 責任編輯:謝榮宇

“田野玫瑰”綻放三星堆:“她力量”撐起考古發掘半邊天

女文物修復師正在修復文物。 張浪 攝

拿著厚厚一疊標著定位坐標、器物類別的分裝袋俯身於懸空操作臺,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女博士何曉歌和同事開始進行三星堆8號祭祀坑內海貝的提取工作。向下望去,坑內層層疊疊的青銅器、金箔片讓人眼花繚亂,要在其中準確找到小如蠶豆的海貝實屬不易,但對這兩位多次參與田野考古發掘的女生而言,這點挑戰她們早已能輕鬆應對。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女博士何曉歌和同事提取海貝。 張浪攝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女博士何曉歌和同事提取海貝。 張浪攝

作為三星堆新發現6個祭祀坑中最大者,相繼出土了大量“國寶級”青銅重器的8號坑有著“聚寶盆”的美譽。當世人為頂尊蛇身人像、青銅神壇、大型青銅神獸的鑄造工藝、青銅美學驚嘆時,很少有人知道,隨著時代發展、科技進步,田野考古工作中的女性正越來越多。負責8號坑的考古隊伍便有超過半數像何曉歌這樣的“田野玫瑰”。

“我非常喜歡田野考古,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看到女性在田野考古中的身影。”在參與此次三星堆考古發掘前,何曉歌已參與了河南安陽殷墟劉家莊北地遺址、陜西寶雞周原遺址、陜西澄城劉家洼遺址的調查發掘。她介紹,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的學生中,女生數量目前已經超過男生,這也客觀反映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田野考古不再僅僅是刻板印象中的風餐露宿、日曬雨淋。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女博士何曉歌和同事提取海貝。 張浪攝

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女博士何曉歌和同事提取海貝。 張浪攝

中國考古綜合實力的提升,在此次三星堆新一輪考古發掘體現得淋漓盡致。何曉歌參與的8號坑外修建了透明鋼結構的恒溫恒濕工作艙,工作艙不遠處就是可以第一時間對出土文物進行分析的現場實驗室,最先進的加速器質譜儀甚至可以將測年誤差控制在正負25年之內。

何曉歌介紹,8號坑的北大考古隊分為發掘、記錄兩個小組,為最大程度保護坑底文物,大家把“慢工出細活”用到了極致:每發掘一層就會進行全坑3D掃描,給每一件器物標上三維坐標,同時為出土器物“量身定制”硅橡膠翻模外殼,減少文物在採集、運輸、存儲過程中的損壞風險。“每隔一段時間文保老師還會來對坑底文物進行監測,測量色差、銹蝕情況,及時制定文保方案。”

雖然8號坑已提取了不少“國寶級”文物,但目前坑底還有三星堆最大青銅神獸、銅豬鼻龍形器等造型誇張、工藝精湛的青銅重器等待提取。“我們最早發現了它(豬鼻龍形器)身子長管狀的部分,有猜測是水管,也有猜測是象牙套,把上面的器物提取後才發現,這個管子的頭部呈獸首形狀,整體的頭部有點像豬。”何曉歌説,豬鼻龍形器究竟用於什麼至今仍無定論,同樣奇特、誇張的未解文物在三星堆還有很多。

祭祀坑內等待發掘的文物。 張浪攝

祭祀坑內等待發掘的文物。 張浪攝

“現在有許多高中畢業生計劃報考考古專業,但真實的田野考古可能和部分人的浪漫想像有點偏差。”何曉歌説,三星堆的考古發掘並不是每一天都能遇到驚喜,更多時候考古隊員們面對的都是一些繁瑣、細碎甚至略顯枯燥的工作。要真正進入這個行業,除了發自內心的熱愛,是否耐得住寂寞也同樣重要。

夕陽的余暉為考古大棚鍍上一層暖暖的金色,同時也意味著一天考古發掘工作的結束。何曉歌和隊友們小心翼翼地為8號坑覆蓋上了一層隔灰避光的黑色薄膜後,才脫下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離開發掘艙後,這位女生還不住向後回看,像是與老友告別。“肯定會對自己發掘的器物(到底是什麼)有所期待,我會把我的猜測寫在今天的日記中,等待文物全貌揭露的那一天。”(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