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抗疫中文博人的責任與擔當——全國文物系統積極組織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發佈時間:2022-03-25 09:14:47 | 來源:國家文物局 | 作者:徐秀麗 李瑞 | 責任編輯:秦金月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全國文物系統積極應對,組織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下沉社區 志願服務 攜手抗疫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吉林省博物院迅速反應,積極採取措施果斷應對,閉館、居家辦公、封閉管理等措施逐步升級。同時,全力配合疫情防控要求,積極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以黨建引領,全體黨員幹部群眾行動起來,44名同志報名爭當志願者,20名同志第一時間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線。吉林省博物院黨委書記、院長李剛分派調度,安排部署,24小時駐守吉林省博物院,與同事一起守護文物安全。

“作為‘大白’中的一員,我積極協助社區工作人員做具體防疫工作。看到疫情稍有擴大,我的內心就十分焦急,只希望可以貢獻我全部的力量。”吉林省博物院第一批抗疫志願者連冠在抗疫日記中寫道。

連冠在吉星社區先後協助完成第三輪、四輪、五輪、六輪共3300余名群眾的核酸檢測工作。聽到身邊的戰友不顧嘶啞的嗓子還在努力地維持秩序,望著身邊的戰友爬樓梯發放自測劑後癱坐在雪地上片刻又努力爬起來的身影,“雖然我也真的走不動了,但是我偷偷對自己説,連冠,加油,你可以的,你是一名黨員,你能堅持下來。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了群眾的團結向上,感受到城市的溫度,我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吉林省博物院公眾服務部副主任劉夢嬌在接到志願者報名的號召後,第一時間積極報名參與,成為吉林省博物院第二批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隊的一員,迅速參與到防疫工作的第一線,並在長春市二道區榮光街道嶺東社區開展工作。熱心的社區居民為志願者送來了熱乎乎的豆漿和飲品,表達著他們對志願者工作的支援,“唯願春城早日度過這艱難的時刻,共同期待春暖花開。”

“第一次做防疫志願者,主動幫居民登記資訊,他們都會親切地説聲謝謝,讓我倍感溫暖。我們的志願者小夥伴們都非常盡職盡責,十分辛苦。希望疫情早日結束,能讓奮戰在一線的抗疫人員好好休息。”參與疫情防控志願活動的中共四大紀念館的俞盧江説道。

3月11日起,中共四大紀念館在一線建立防疫志願“突擊隊”“責任區”,深入上海川北街道中建八局工友村,配合核酸檢測採集點開展居民資訊採集、檢測現場秩序維護、疫情防控知識宣傳等各項工作,提醒廣大居民認真做好自身防護,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閒逛、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築牢疫情防控“防火牆”。

在檢測點現場,處處可以看到中共四大紀念館志願者忙碌的身影,他們有的負責維持測核酸人員秩序,耐心解答群眾的各種疑問;有的在“工友村”出入口卡點,引導工友及居民以最快速度接受核酸檢測;還有一部分志願者變身“大白”,穿上防護服參與檢測工作,為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中共四大紀念館黨支部書記、館長童科表示,97年前,中共四大在黨的誕生地上海召開。現在中共四大紀念館的青年們傳承先輩遺志,繼續發揮年輕、吃苦、肯幹的優良作風,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增強黨員意識、黨性意識,在防疫志願崗位上用實際行動詮釋和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我是黨員,我先上!” 3月17日浙江嘉興南湖區建設街道劃定疫情防控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後,南湖革命紀念館以“共同抗疫、守護嘉園”的愛心匯成涓涓暖流。紀念館制定志願輪值表,每天三班,輪崗替值,幫助社區工作人員做好各類公共場所秩序維護、體溫檢測登記、健康碼行程碼查驗等工作,守好“大小門”,協助做好宣傳引導、防控排查、值班值守等工作。人人有責、人人擔責,上下聯動,使屬地防控牢不可破。

“我們社區那麼大,這麼多樓道和住戶,都靠工作人員根本忙不過來,你們來幫我們守通道、看樓道,檢查‘嘉行碼’,真的幫了大忙!”看著南湖革命紀念館志願者從早到晚的忙碌身影,槜李社區工作者滿心感激。

據介紹,南湖革命紀念館28名黨員積極響應號召,主動擔當、認真履責,從3月14日起積極參與嘉興市長水街道槜李社區疫情防控志願服務,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築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線。

“我們將疫情防控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投身疫情防控一線,切實發揮好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全體黨員幹部已分兩批次到南昌市西湖區廣潤門街道萬壽宮社區開展“雙報到”志願服務活動,與社區幹部、醫護人員協同配合,開展南昌市主城區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對社區居民做好解釋宣傳工作,嚴格落實相關人員隔離管控措施。

“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

湖南雷鋒紀念館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公共文化設施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首批示範單位,始終在傳承雷鋒精神中發揮示範作用。

“您做核酸檢測了嗎”“請出示一下場所碼”“這邊做一下體溫測量”……為做好疫情防控,3月21日,湖南雷鋒紀念館迅速組建志願服務隊,12名志願者分成三組,分別下沉到銅官街社區、潭州社區、郭亮村,開展核酸檢測擴面篩查採樣志願服務工作,幫助社區維持秩序,解答居民諮詢、核對資訊。

在潭州社區、郭亮村,湖南雷鋒紀念館志願者冒著風雨,開啟了一整天的“敲門行動”——挨家挨戶到府詢問、登記居民核酸檢測情況,並提醒未檢測的居民進行核酸檢測。“一天下來,只感覺到充實,也學到了很多。在做這些微小的事情時,作為志願者應該更加細緻耐心地為群眾服務。”志願者鄭惠君説。

“穿上志願者馬甲,便時刻記得自己是雷鋒館人,是雷鋒傳人。”望城區四星級志願者、湖南雷鋒紀念館宣講員侯佳蕾展示著志願馬甲上“雷鋒志願者”五個字。

閉館不閉展 線上展覽持續為公眾提供文化服務

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為避免人員聚集,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及身體健康,一些博物館臨時閉館,但閉館不閉展,線上展覽持續為公眾提供文化服務。

吉林省博物院的員工不僅義無反顧支援抗疫,奉獻著自己的力量,同時推出“花舞春城——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花卉主題文物展”線上全景展覽,以“花卉”貫穿始終,系統展示清代花卉主題文物的藝術之美和文化意涵,讓觀眾足不出戶欣賞隱藏在繪畫、瓷器、織繡中的花卉。“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吉林省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主題展覽”“從見義勇為到見‘疫’勇為”“破曉——吉林人民革命鬥爭史陳列”線上展也深受觀眾歡迎。推出“滿蓑風雨暮歸遲”“楊柳新波亂帆影,一片江南春色”等一系列文物動漫故事,通過吉林省博物院媒體平臺廣泛宣傳推廣,如反映志願者心聲的“抗疫日記”系列、文物宣傳系列等,履職盡責,展示中華文明,傳播歷史文化。

上海博物館自3月10日實行臨時閉館後,為豐富疫情防控期間公眾文化生活,推出多種適合移動端觀看的博物館教育資源,為觀眾提供足不出戶的文化體驗。

實地不能體驗,不妨線上“雲看展”。

上海博物館網站的“雲看展”專題,內容共包含22個網上展覽、70場學術講座、2檔原創視頻節目、10篇創意手工教程及為特殊人群準備的5條無障礙導覽。觀眾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瀏覽。

3月8日,浙江省博物館的“麗人行——中國古代女性圖像雲展覽”在電腦端與手機端同步上線。“麗人行——中國古代女性圖像雲展覽”分為五個單元,匯聚了國內32家博物館的1000余件畫作,讓展品的排布突破了收藏方與地域的限制,從不同的視角觀察與解讀,讓古代女性的形象生動鮮活、多元立體地呈現。讓觀眾隨時隨地“漫步雲端”,品賞畫裏韆鞦。

展覽除按照策展思路排布的觀展“線路”外,還有龐大的拓展圖庫,方便觀眾檢索展品資訊。以展覽為內核向外輻射,延伸至1000余項相關的學術研究成果、100余個國內外女性主題相關展覽超連結、220余件相關文創産品,以及線上觀眾調查與互動,讓觀眾在觀展中探索、學習、分享。此次雲展覽將長期線上,而且還將不斷更新展品庫,相關數據仍將不斷增加,讓展覽常看常新。

駐村第一書記 走在前做表率

3月23日,山東省文物局執法督察處副處長、派駐微山縣微山島鎮楊村第一書記王萌帶領的第一書記工作隊接到鎮第一中學和中心小學負責人電話,稱學校防疫物資緊缺,影響學校消殺工作和師生個人防護,請求援助部分防疫物資。

接到求助電話後,第一書記工作隊高度重視,積極履行幫扶職責,第一時間調配防疫物資,向學校支援口罩4500個、消毒酒精25升,解決了學校燃眉之急,保障了學校防疫工作正常開展和在校師生身體健康。

第一時間為群眾解決急難問題,是王萌的日常,尤其是疫情期間。“聞令而動、迅速出擊、衝鋒在前、嚴防死守、多措並舉,在疫情防控一線踐行初心使命,切實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和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村民住戶分散,為疫情防控增加了難度。

王萌積極協助所在村制定全員核酸檢測行動方案,召開疫情應急實戰部署會,明確崗位、人員、職責、工作流程、檢測路線。經週密部署,加班加點有序組織所在村村民進行在家人員全員核酸檢測;組織全體村民開展疫情防控應急演練;協助所在村開展宣傳引導、道路管控、入戶登記,以及值班、登記、測溫、驗碼等工作,積極向派出單位和社會各方爭取支援,徵集防疫物資。在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文物局)、相關直屬單位和愛心單位的大力支援下,短短幾天時間內,共落實防護口罩56400個,醫用消毒液310瓶,免洗消毒洗手液30瓶,捐款1000元,保障了所在村的防疫物資供應及時、儲備充足。

“亮身份、走在前、做表率,一定會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王萌表示。

(徐秀麗 李瑞)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