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拉薩3月24日電 題:“野牦牛”舞動藏文化千年之韻 西藏非遺“活化石”煥新
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 貢嘎來松
“我們去過很多地方表演協榮‘仲孜’,也好幾次登上了‘藏晚’舞臺,觀眾們都很喜歡這個舞蹈。”説起這些年的表演經歷,63歲的桑珠臉上露出驕傲的神色。
圖為3月21日,桑珠在自家院子裏練習協榮“仲孜”。 中新社記者 貢嘎來松 攝
協榮“仲孜”是一種集唱腔、道白、舞蹈為一體的西藏傳統表演藝術,漢語譯為“野牦牛舞”,有著1000多年的歷史,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大半輩子生活在拉薩市曲水縣協榮村,桑珠借助協榮“仲孜”見到了更大的世界;而作為傳承人,他也見證了這一舞蹈“跳”上更廣的舞臺。
圖為3月21日,協榮“仲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桑珠。 中新社記者 貢嘎來松 攝
“早在千年前,協榮‘仲孜’就被刻在大昭寺的壁畫《大昭寺歡慶圖》上,桑耶寺壁畫中也記錄了跳舞的場景。”桑珠介紹,作為民族藝術中的陽春白雪,協榮“仲孜”頻繁出現于西藏曆史上的重大慶典中,是見證藏地社會文化發展的“活化石”。
“每年的雪頓節,要是協榮‘仲孜’不演,八大藏戲就不能開鑼。”桑珠説,由於舞蹈中蘊含著喜慶、祝福、吉祥圓滿的寓意,協榮“仲孜”成為節日裏必不可少的節目。40多年間,桑珠參加了數不清的雪頓節、望果節表演。早年間,每一次出村演出都很不容易。
資料圖為桑珠帶領團隊表演協榮“仲孜”。 中新社記者 貢嘎來松 攝
“每逢雪頓節到拉薩表演,最早的時候用騾子馱著道具趕路。後來通車了,我們先坐拖拉機到拉薩河邊渡口,登上牛皮船渡河,最後換乘縣裏的汽車,路上要用掉大半天時間。來回加起來得3天。”桑珠回憶,有時候在路上演出服被雨淋濕,變得非常沉重,演出無法順利進行。那時候,演出的收入也很微薄,“一場演出每人10塊錢,僅夠吃個藏面”。
“最難的時候,村裏只有兩位老人懂得道白唱詞,年輕人都去工地掙錢了,沒人願意學。”黯淡的局面在2011年迎來轉機。這一年,在當地政府部門的推動下,協榮“仲孜”入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力度加大。
2014年,國家劃撥了56萬元人民幣專款用於協榮“仲孜”傳承,舞蹈所需的服裝、道具等也得以更新。大家演出的機會更多了,除藏族傳統節日,協榮“仲孜”也經常登上各大活動、晚會的舞臺。而曾經讓桑珠苦惱的“行路難”,也因為高速公路通車不再是個難題。
2021年11月,協榮“仲孜”隊受邀到上海進博會表演,受到觀眾熱捧。“看到那麼多海內外觀眾喜歡我們的舞蹈,覺得很自豪,也堅定了我們傳承文化的信念。”桑珠説,期待以後有更多機會到各地演出,讓大家更加了解藏族民間舞蹈的魅力,也讓村裏的年輕演員們增長見識、學習交流。
現而今,桑珠時常到當地小學授課,想從小培養孩子們對舞蹈的興趣。他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加入進來,讓傳承千年的協榮“仲孜”延續輝煌。“傳承藏族非遺文化,這不只是協榮村的事情,也是所有人的責任。”(完)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