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面對青少年 主旋律影視作品如何做好新媒體傳播?

發佈時間:2022-03-23 15:24:0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秦金月 | 責任編輯:秦金月

中國網北京3月23日訊 (記者 秦金月)近年來,作為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旋律影視創作守正創新,緊扣時代脈搏,佳作不斷涌現。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也是主旋律影視劇創作的豐收之年,《覺醒年代》《山海情》《跨過鴨綠江》《大決戰》《長津湖》《功勳》等多部兼具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主旋律影視作品脫穎而出。今年春節檔的《長津湖之水門橋》也是國産戰爭電影的升級換代之作。熱播的電視劇《人世間》也成為當代中國百姓的生活史詩,吸引諸多文藝評論家主動“打Call”,收穫好評“人間浩蕩情義無價”。這批作品面向青少年的新媒體傳播卓有新意、富於成效,對於主旋律影視創作的穩步拓進與中國影視強國的建設,顯然具有需要總結的美學意義和傳播學價值。

3月22日下午,由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中國電影評論學會主辦,中國評協新媒體委員會承辦的“主旋律影視作品面向青少年的新媒體傳播”研討會暨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新媒體委員會成立儀式在京舉行。

“主旋律影視作品面向青少年的新媒體傳播”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供圖)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任徐粵春對中國評協新媒體委員會的成立和“主旋律影視作品面向青少年的新媒體傳播”研討會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

與會嘉賓認為,研討主題裏有三組關鍵詞,“主旋律影視作品”強調藝術本體,希望引導創作、多出精品;“面向青少年”強調藝術審美對象,希望提高審美、引領風尚;“新媒體傳播”體現了新時代的新面貌,希望文藝評論進一步褒優貶劣、激濁揚清,也對剛剛成立的中國評協新媒體委員會發出殷切期待。近二十位影視傳媒學者、評論家、創作者、中國評協新媒體委員會代表和新媒體大咖等各抒己見,展開研討。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表示,《人世間》等主旋律影視作品在創作內容和表現形式上緊跟時代步伐,符合年輕觀眾審美需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嗶哩嗶哩、抖音等新媒體平臺面向青少年積極傳播,受到眾多年輕觀眾的追捧。要建構科學的影視評估機制,推進影視評論工作前置,推動電影等文藝事業可持續發展,鑄就新時代文藝發展繁榮的新高峰。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常務副會長、網路影視評論委員會理事長張衛認為,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容易將自己投射到偶像身上,觀看影視作品時與偶像同呼吸共命運,認同偶像在影視作品中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模式,所以在主旋律影視作品中使用偶像明星是助力傳播的重要方式之一。

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認為,新媒體傳播主流影視作品是大有可為的領域。短視頻、直播等都有重要的影響力,能夠促進主旋律影視的傳播形成新的路徑和方法,找到新的平臺。同時也要注意智慧財産權的保護和社會正能量的傳播。

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副所長趙衛防表示,“新主流大片”將主流價值觀與類型美學對接,其中對主流價值觀的深度和多元化書寫促進青少年的思考,類型美學更易為青少年接受。“新主流大片”為今後的創作與傳播提供新的啟示。

北京師範大學網路影視研究中心主任張智華以《長津湖》《功勳》《覺醒年代》《山海情》等主旋律影視作品為例,認為這些影片在院線、電視、網路等廣泛傳播,形成良性互動,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等産生積極影響。主旋律影視作品面向青少年的網路傳播行之有效,應該大力推廣。同時應注意傳播方式方法多樣化,注重網際網路思維、網感、創意與青少年心理,不斷提高水準與效果。

中國評協新媒體委員會委員、嗶哩嗶哩政策研究院院長穀雨認為,主旋律影視作品對青少年進行“四史”教育,培養和激發青少年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意義。以中短視頻為代表的網路新媒體,已經成為廣大青少年了解接受傳播主旋律影視作品的主要媒介。網路新媒體改變了青少年群體單向接受教育的傳統格局,形成了既接受傳播又助力傳播的良性互動。

中國評協新媒體委員會委員、光明網副總編輯張寧談到多主體參與、多角度切入、多維度創新,認為主旋律影視作品面向青少年傳播時既要善破也要善立,實現差異化突圍;呼籲平臺破除“流量為王”觀念,做到技術向善、演算法向善;建議多方攜手加強行業監管,加大整治“飯圈文化”,推動網路文明建設,營造清朗網路空間。

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電影理論研究處處長、中國電影家協會兒童電影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純探討傳播內容、標準及方式,認為青少年群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意識、價值判斷,但不成熟、不穩定。主旋律影視作品須針對青少年群體不同階段的心理特徵,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作品篩選機制和體系。

嗶哩嗶哩知名UP主珂seeker表示,十年前,自掏腰包看“主旋律”還屬另類,今天的觀眾已習慣把這類影視作品一再推向榜首。歷史賦予難逢的機遇,創作者和觀眾應攜手創造新的文藝生産模式。要做好輿論評論,堅持長期運營,做到“有口皆碑”;掌握數據情況,深化平臺合作,做到“胸中有數”;用活歷史資源,大力擴展周邊,做到“上下求索”。

永舜電影公司宋坤儒導演以抗美援朝紀錄電影《1950他們正年輕》為例,表達了主旋律迭代對青少年及國家的積極作用,探討了年輕化和傳統表達之間的平衡。

正午陽光宣傳總監徐閃閃以“淺談《山海情》創作推廣過程中與年輕觀眾的‘相互關照’”為題,總結《山海情》面向年輕觀眾群體進行新媒體傳播的方法和思考。在多元化的媒介文化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對主旋律作品富有好奇心,對優質內容有強需求,今後要繼續探索發掘,守正出新。

北京師範大學傳媒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韻認為,新媒體時代資訊多元複雜、真假難辨,對尚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階段的中小學生的成長帶來嚴峻挑戰。基於當前中小學媒介使用現狀,需從政府、社會、學校、家庭四個方面努力提升以學生為主體的青少年媒介素養。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青年學者霍艷總結了青少年對主旋律作品的七種新的接受方式,如對影片片段進行剪輯、繪製人物漫畫、開發文創産品、梳理歷史知識、自我命名為“覺醒女孩”等。這些主動創新接受、“參與性文化”對於主旋律文藝的“出圈”産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也重塑了青少年的歷史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中國評協新媒體委員會秘書長、“影視風向標”主編胡建禮擔任研討會學術主持。他認為,做好面向青少年的新媒體傳播,應把握作品品質和品質,找準作品與青少年興趣愛好、情感共鳴的融合點,掌握不同新媒體平臺的傳播方式和特點。

中國評協副主席、清華大學教授尹鴻在總結發言中表示,大家研討肯定了新媒體傳播為主旋律影視創造很多新的渠道,也帶來一些重要影響。他認為,真摯、真情、真意這六個字是前提,新媒體傳播要反映真實現實,更要尊重藝術的真實呈現。他總結了新媒體六種不同的傳播方式:一是“感”,如邊看視頻邊將第一感受發到彈幕上找共鳴找共識;二是“評”,有感而評,涌現短評、中評、長評和視頻評論;三是“引”,引用關鍵臺詞、場景等;四是“推”,推出話題,影響傳播方向、傳播方式;五是“續”,大量二次創作與“續寫”“續集”;六是“用”,衍生出玩具與各種周邊産品。新媒體傳播雖有頗多作用和效果,但還存在引導性和開放性、求同和存異、極端性和包容性這三個問題,有待在未來發展當中共同努力解決。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