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浙江縉雲傳統文化“蝶變”新生 點亮繼承發展之光

發佈時間:2022-03-23 08:52:57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邵燕飛 唐小沛 | 責任編輯:秦金月

浙江縉雲傳統文化“蝶變”新生點亮繼承發展之光


  李陽冰小學。 縉雲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麗水3月22日電(記者 邵燕飛 實習生 唐小沛)文化作為民眾的精神家園,體現著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道德規範,思想風貌及行為特徵。

浙江作為宋韻文化、良渚文化、江南文化的發祥地,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堅定的文化自信,加快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

當下,文化的元素已流淌在浙江的每一個角落,悄然無聲地滋潤著每一寸土地。在浙西南群山環抱中的麗水縉雲,從黃帝文化,到書香文化,再到文化“新生”,正迎來一場花樣“蝶變”,讓傳統文化再現盎然活力。


  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 縉雲宣傳部供圖

黃帝文化:一躬一拜凝聚中華血脈

“黃帝有熊國君,乃少典國君之次子,號曰有熊氏,又曰縉雲氏。”《史記·正義》中有這樣一段記載,也讓軒轅黃帝名號與浙江的一個縣域結下不解之緣——縉雲是全國惟一以軒轅黃帝名號命名的縣。

在縉雲仙都,高達170.8米的鼎湖峰,狀如春筍,直刺雲天。相傳黃帝在峰巔置鼎煉丹,後馭龍升天。鼎湖峰一旁,“天下第一祠”黃帝祠宇坐東南朝西北,與陜西黃帝陵遙相呼應,形成“北陵南祠”的格局。

浙江省歷史學會理事項一仲介紹,據考證,縉雲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始於東晉年間,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東晉年間,縉雲山鼎湖峰下已建有“縉雲堂”,是祭祀軒轅黃帝的場所。

唐天寶七年,唐玄宗李隆基敕封“縉雲山”為“仙都山”,改“縉雲堂”為“黃帝祠宇”,從此,地方官員每年舉行祭祀軒轅黃帝活動。宋時,宋真宗、宋仁宗等都曾派大臣到縉雲祭拜軒轅黃帝,並將祈求國運昌盛的“金龍玉簡”投放到金龍洞(1997年“金龍玉簡”出土),印證了歷史文獻的記載和縉雲黃帝祭祀的鼎盛。

清末,黃帝祠宇毀於戰火,但到黃帝祠宇舊址拜祭的百姓仍絡繹不絕。直到1998年,縉雲重建了盛唐風貌的黃帝祠宇並恢復公祭軒轅黃帝典禮。恢復祭典以來,每年清明、重陽分別舉行民祭和公祭軒轅黃帝活動,23年從未間斷。


  陽冰書房。 縉雲宣傳部供圖

仙都祭祀軒轅黃帝活動在傳承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禮制和規格,2011年,“縉雲軒轅祭典”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

2021年7月,全國清理和規範慶典研討會論壇活動工作領導小組同意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主辦單位變更為浙江省人民政府,一年一屆。

項一中表示,傳承千百年來,縉雲已成為史學界公認的“中國南方黃帝祭祀中心”“中國南方黃帝文化輻射中心”和“中國南方黃帝文化研究中心”。

近年來,縉雲持續深耕黃帝文化、祭祖文化,積極促進産業與文化相互融合,實現文化有形化。截至目前,縉雲以黃帝文化為主題的文創産品已有50多種,並推出“黃帝養生遊”等康養遊線路、“黃帝文化遊”等研學遊線路,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為縉雲在邁進傳統文化繼承發展道路上的注入蓬勃生機。

陽冰文化:一代一代營造書香氣息

如果説,黃帝文化猶如燈塔凝聚人心,那麼陽冰文化就像是春雨,潤物細無聲地滋養著這片土地。

“秀句滿江園,筆法妙天下。”作為縉雲歷史上記載在冊的第一任縣令,李陽冰在縉雲本地的傳統文化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縉雲創造了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

千餘年後,在浙西南的這座小城,陽冰文化正在沐浴著新時代的陽光邁向新生。

在縉雲新城區,一座城市書房拔地而起,這座被命名為“陽冰書房”的精緻建築也成為了縉雲新的文化地標,為這座小城增添了一絲濃郁的書香。

“陽冰書房于去年七月開業,最大書籍容量可達5萬餘冊,整體設計植入了縉雲人文歷史和特色旅遊元素,分上下兩層,一樓為鼎湖廳,二樓為臨雲庭,以九曲練溪為主調。”陽冰書房館長辛福民介紹,自從1997年來到縉雲,辛福民見證了縉雲書香文化建設的歷史變遷。

走進陽冰書房書房,只見書房內設置了“旺寶”智慧機器人、喜馬拉雅朗讀亭、耳機森林、VR蛋椅、VR觀景臺、有聲圖書墻等科技産品,共同構建成“書+”的基層文化服務綜合體,借助現代科技重現傳統文化精髓。

“陽冰書房是一個能讓人靜下心來認真學習的地方,在這裡我能夠完全醉心於閱讀,體驗非常好。”縉雲本地的“00後”大學生鄭路潔説,新開放的書房作為當地的新文化地標也能夠很好地宣傳弘揚縉雲本地文化,實現文化傳承和新生。

記者了解到,縉雲于2018年啟動“書香縉雲”建設,通過打造“1530閱讀圈”工程建設,以10年為期限,打響文化縉雲品牌。當前,該縣佈局有1個總館為部頒二級館,12個基層分館,4個城市書房253個農書屋,40個書吧,不斷奔向讓城市溢滿書香的目標。

坐落于好溪河畔的李陽冰小學,凝聚著“陽冰文化”的精髓,“重學”之風在校園裏被演繹地淋漓盡致。在“雙減”政策的影響下,學校深入挖掘李陽冰書法,每天開展40分鐘的書法課,培養孩子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與興趣,形成文化堅不可摧的血脈傳承。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傳統故事與新的表現形式結合,營造良好文化氛圍,循序漸進打造市場化的操作途徑,構建‘研學’文化傳承基地,形成文化開發和非遺傳承的教育體系。”李陽冰小學校長杜錦洪表示。

在遠離城市的鄉村,文化的種子也早已紮根,並不斷地茁壯成長,鄉村禮堂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傳遞文化精神的力量,潤澤著每一位村民的心田。

禮堂文化:一彈一唱打造精神家園

記者在縉雲採訪期間發現,一座座禮堂正成為文化傳承的載體,猶如鄉村居民的“精神家園”。在農村文化禮堂之中,能最直觀地觸摸到人文的溫度,感受到傳統文化傳承的生生不息。

湖川村是一個有著深厚的孝老傳統和民俗文化底蘊的村莊,建於2013年的湖川村文化禮堂,依山傍水,風景秀麗。隨著建設“文化縉雲”的推進,這裡也成為了居民日常舉辦文體活動的熱門場所。

雜劇基地、民俗舞蹈、體育競賽、樂隊訓練.....越來越多的文化活動在禮堂嶄露頭角,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村裏也更加地和諧美好。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我們當地的傳統文化,禮堂引進了現代先進設備和技術,我們也在不斷打造鄉村數字化發展模式,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湖川村黨總支書記趙文堅表示,同時該村文化禮堂還依託尊老愛老的“孝”文化,建設了老年餐廳,讓更多老人可以享受到集體的關懷與溫暖。

在縉雲官店村,則建成了首個以戲曲為主題的“古韻”文化禮堂。該村文化禮堂中保存著800年曆史的古戲臺,更陳列有盔頭、道具、樂器、戲服、戲靴、戲箱、燈具、劇本等婺劇相關産品,訴説著縉雲當地戲劇歷史的源遠流長。

婺劇文化是縉雲的三大特色文化之一。“以戲化人”的潛移默化的文化傳播方式,讓“愛婺劇,學婺劇,唱婺劇”的氛圍也在縉雲鄉村非常濃郁,幾乎啊,每個縉雲人都會哼唱上兩句唱詞或曲調。

“我們的文化禮堂常年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如鄉土戲曲春晚、元宵猜燈謎、‘六一’少兒婺劇專場、‘七夕’傳統婺劇專場等等,‘上了舞臺能演戲,卸了戲裝能種地’是對我們村最好的詮釋。”官店村村委委員鄒竺珂介紹。

縉雲村晚通過廣大群眾自編、自導、自演的方式,結合本土特色文化,由點到線、由線擴面,呈現出人人享受文化、人人創造文化的生動局面。如今的縉雲村晚,已經唱響麗水,走出浙江,走向全國。“縉雲村晚”將驅動鄉村發展的“文化密碼”,吹響全縣鄉村文化復興的號角。

餘音繞梁之中,一方水土特有的韻味在一彈一唱中盡然彰顯,民眾的精神家園也隨著悠揚的戲曲聲變得更加豐富。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有4項、省級19項、市級52項,文藝作品榮獲國級榮譽2個、省級19項、市級26項,登錄文物資訊點1281處......近年來,縉雲著力擴大特色文化影響力,推動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守正創新。

從莊嚴肅穆的黃帝文化到筆走龍蛇的陽冰書法,從重學重教的書香之風到一唱三嘆的婺劇戲曲,縉雲這座浙西南群山懷抱中的小城,正在走出一條傳統文化新生復蘇的輝煌之路。(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