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讓城市“住”進公園裏,看西安如何建設公園城市

發佈時間:2021-07-12 11:55:00 | 來源:西部網 | 作者:李炘弋 李為涵 | 責任編輯:蘇向東

7月1日,“西安興慶宮公園開放”這一話題登上微網志熱搜。歷時六十餘年風雨,借全運之風,西安興慶宮公園經過6個月提升改造後正式上新,免費開放。僅7月3日單日,客流量就達到了17.8萬人。

這是西安日夜兼程構建高品質生態空間,打造人城相融、園城一體的都市格局的具體舉措和有力佐證,同時也吸引更多的目光集中于西安從“城市公園”建設到“公園城市”構建的轉變。

改造後的興慶宮公園。(素材圖)

什麼是公園城市?公園城市≠公園+城市

“城”的産生,有超過5000年的歷史。從農耕時代的內城外郭、坊市分隔,到工業時代的工廠林立、機器轟鳴,城市一直在進化。那麼,在步入生態文明時代以後,城市應該是什麼樣的?

為了回答這個時代問題,2018年,成都首提公園城市,並成立全國首家公園城市建設局,對“公園城市”破題。隨後,更多城市加入了這場建設進程中,據公開資訊統計顯示,自2018年以來,至少有北京、廣州、深圳、杭州、合肥、濟南等15座城市先後提出建設公園城市的規劃或設想,“公園城市”已成繼“園林城市”、“森林城市”後的新熱詞。

怎麼樣的城市,才可以被稱為“公園城市”?

對於現代城市來講,公園已經成為一種品質生活標識和城市高樓之外的精神著陸點。美國紐約、英國倫敦、俄羅斯莫斯科、法國巴黎、新加坡,都是世界著名的公園城市。在我國,成都形成的公園城市及上海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的建設都已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新案例。

公園城市建設的是場景,而不僅僅是美景。公園城市的建設,不是“在城市中建公園”,而是“在公園內建城市”。除了要有連接起綠道、公園、遊園、綠地等景色的綠色動脈,其“可進入、可參與、景區化、景觀化”的理念,也是公園城市建設中“公”字的最佳寫照。例如,2008年開園、佔地面積1500畝的西安曲江池遺址公園,依託周邊豐富的旅遊文化資源和人文傳統,再造了千年前曲江池歷史文化景觀,同時也成了“夜跑者”和旅遊愛好者的勝地。

建設“公園城市”,不是“公園”和“城市”的簡單疊加,應是公共底板下的生態、生活和生産的總和,其根本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從而吸引更多人才和資源流入,促進城市發展。與以往的“森林城市”、“生態城市”建設相比,其實是對城市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折射出了城市面臨可持續發展的現實壓力。

公園城市承載了什麼?解碼公園城市建設的西安答案

新中國成立之初,西安僅有蓮湖公園、革命公園和兒童公園,總面積18.6公頃。上世紀五十年代丈八溝、小雁塔等7個苗圃相繼開建。1959年西安植物園建成。然而,直到1978年,西安全市擁有的公園數量,包括興慶宮公園在內只有6個。已步入城市更新時代的西安中心城區,人地矛盾突顯,居民休閒公共空間不足。這些問題,都曾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西安城市的格局與發展。

隨著城市格局的不斷重塑以及對城市園林綠化投入的不斷加大,依據《西安市打造城市社區“15分鐘便民服務圈”總體方案》(2019-2021)要求,2019年至2021年底前,將在西安全市範圍內,累計建設和改造提升綠地廣場、口袋公園不少於300個。

依託星羅棋佈的文化遺址和“八水繞長安”的先天優勢,西安得以誕生許多公園。自西安城市生態公園開園,西安更是呈現出“北有西安城市運動公園,東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西有漢城湖遺址公園,南有西安城市生態公園”的大公園時代格局。

截至目前,以迎接十四運會為契機,西安市計劃實施的163個綠化建設提升項目均已完成全部具備實施條件區域的綠化施工,新增城市綠地面積905萬平方米,改造提升綠地面積264萬平方米;新建和改造提升城市公園15座,綠地廣場、口袋公園64個,全市城市公園總數達到132座;新建綠道183公里,綠道總長度也已超過1100公里。

通過拆違復綠、拆墻透綠、見縫插綠等一系列措施實施全域增綠,市民群眾開窗見景、出門入園,步行15分鐘內就可到達城市綠地進行休閒遊樂。公園城市建設帶來的綠色福利隨處可享。千年古都也正由“園在城中”向“城在園中”快步邁進,公園城市已具雛形。

在建設公園城市的過程中,我們也經常聽到這樣的質疑聲:是不是建設公園城市就等於大興土木“建公園”?通過梳理各地對公園城市建設的相關文件發現,儘管各地對“公園城市”概唸有不同理解,也設計了不同的操作路徑,但為城市添綠、建公園,都成為各地的一項“標準化”操作。但是,公園城市的建設,更應該追求的是品質,而不僅僅是公園數量。

無論是建設“城市公園”,還是建設“公園城市”,城市美化程度如何,建設品質如何,市民群眾的感受才最真切,也最有發言權。應在充分考慮市民群眾訴求的基礎上推進更高品質城市空間的打造,在城市公園的建設和改造過程中,不僅僅要建設公園,更要打造“公園生活”;既要將建設新公園的硬工程做實做好,也要對老公園中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懷和記憶進行保留。

從過去單一的被動接受,到如今多樣主動的選擇,從建設“城市公園”到建設“公園城市”,即將新建成或經過改造“脫胎換骨”的城市公園,正不斷改變著市民群眾的娛樂休閒活動軌跡。綠意盡染、生機勃發,可閱讀、可感知、可欣賞、可參與的公園城市正在蓬勃生長。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城市理想,也正一步步照進現實。(文/李炘弋 李為涵)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