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十四五”實施方案》解讀

發佈時間:2021-08-09 15:47:07 |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 作者:呂娟 | 責任編輯:蘇向東

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國家文物局、水利部、生態環境部、文化和旅遊部分別編制了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4個專項規劃,指導沿線省(市)編制了8個分省規劃,形成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四梁八柱”的規劃體系。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十四五”實施方案》。《實施方案》以完善和充分發揮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協調機制、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文化為目標,改善大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延續壯美運河千年神韻,使之成為新時代宣傳中國形象、展示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的亮麗名片,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高度重視。

流動的文化需要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2012年黨的十八大將文化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拓展了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自信”的譜係,增加了堅定文化自信的指導思想,從此中國人民有了“四個自信”。大運河作為中華文化最龐大、最活躍的重要載體之一,當仁不讓地成為文化建設的新焦點和文化自信的金名片。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2019年2月,《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將大運河打造成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在“十四五”時期的開局之年發佈《實施方案》,將有助於大運河相關地區科學、合理、有序開展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協調機制、遺産保護、綠色生態廊道、生態空間管控、文化旅遊,以及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方向取得重大進展和突破,對於推進我國新時期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而現實的意義。

生態保護修復、航運轉型提升等為重點

《實施方案》主體內容包括六個部分,重點在第二、三、四、五部分,分別是強化文化遺産保護傳承、開展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推進運河航運轉型提升、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關於強化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方面:一是要加強文化遺産系統保護,包括開展文物普查,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體系建設,文化生態保護建設,文化遺産保護條例立法等。二是要保護沿線名城名鎮名村,包括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建立,特色鄉鎮打造、運河村莊培育,名城、名村、名街保護等。三是要增強文化遺産傳承活力,包括形成大運河專題博物館體系,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雲平臺,推動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公開課等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等。四是要挖掘文化遺産時代價值,包括開展多學科、多領域大運河文物保護傳承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産調查研究,培育高水準大運河文化研究機構等。

關於開展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方面:一是要推動綠色生態廊道建設,包括打造大運河濱河生態屏障,建設提升一批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等各類自然公園,構建連續貫通的生態休閒景觀長廊等。二是要優化生態空間用途管控,包括劃定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組織各地出臺生態空間管控細則,實行負面清單準入管理等。三是要強化生態系統保護能力,包括加大育林育草力度,加強禁捕水域執法監管,提高河湖水系連通性,保護水生生物資源,保護現有自然濕地等。四是要推進水環境污染防治,包括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開展水系水質常態化監測評價,完善船舶水污染物轉移處置聯合監管制度等。

關於推進運河航運轉型提升方面:一是要改善河道水系資源條件,包括完善大運河沿線水資源統一調度體制機制,推進北運河等適宜河段實現旅遊通航等。二是要增強防洪排澇保障能力,包括分段河道綜合整治,蓄滯洪區建設,河道主槽清淤疏浚、病險工程除險加固和更新改造,開展大運河各段洪水風險評估,保障重要大運河文物安全等。三是要促進岸線保護和服務提升,包括劃定大運河河道管理範圍和重要河段岸線功能分區,強化運河水域岸線空間管控和岸線整治修復,對已建水利工程進行改造和提質升級,對重要水利文化遺産或其代表性組成部分進行保護展示等。

關於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方面:一是要打造精品線路和統一品牌,包括實施特色文化旅遊精品線路培育工程,實施大運河文化和旅遊節事品牌活動提升工程,培育一批彰顯大運河文化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等。二是要推動文化旅遊與相關産業融合,包括建設一批以大運河文化為主題的文旅綜合體、一批休閒農業精品園區、一批自駕遊目的地,培育大運河沿線體育旅遊産品等。三是要完善文化旅遊與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健全沿線旅遊交通引導標識體系,開展公共文化機構和旅遊服務中心功能融合試點,推進智慧景區建設和旅遊數字化轉型等。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協調機制更加完善,大運河遺産和文物保護水準邁上新臺階,大運河文化帶、生態帶、旅遊帶建設先行先試、文旅深度融合,大運河綠色生態廊道基本建成,基本形成“千年運河”統一品牌,使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成為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誌。屆時,大運河會水清河暢、岸綠景美,重新恢復活力、和諧、美麗,成為流動的河、安全的河、美麗的河、智慧的河、文化的河和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作者係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所長)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