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徐志摩把“太太的客廳”視為他的第二個家

發佈時間:2021-08-10 15:57:38 | 來源:新京報 | 作者:傅光明 | 責任編輯:蘇向東

“當時當地的藝術家,詩人,以及一切人等,每逢清閒的下午,想喝一杯濃茶,或咖啡,想抽幾根好煙,想坐坐溫軟的沙發,想見見朋友,想有一個明眸皓齒能説會道的人兒,陪著他們談笑,便不須思索地拿起帽子和手杖,走路或坐車,把自己送到我們太太的客廳裏來。在這裡,各人都能夠得到他們所想望的一切。”這是1933 年,冰心曾在《大公報》上發表的一篇名為《我們太太的客廳》的文章中的描述。因為這篇文章,很多人猜測這裡的“客廳”可能正是林徽因家的客廳。當然,冰心晚年接受採訪時,否認了這種猜測。

此“太太的客廳”非彼“太太的客廳”。不過,在20世紀30年代,梁思成、林徽因位於北總布衚同3號的“太太的客廳”,卻是鼎鼎大名,和朱光潛、梁宗岱在景山後面慈慧殿3號寓所每月一次的“讀詩會”並列為當時北平著名的文學沙龍,諸如張奚若、周培源、胡適、李濟、陳岱孫、朱光潛、金岳霖、沈從文、蕭乾、徐志摩等一眾名家、大師都曾是這裡的座上賓。

在《梁思成林徽因“太太的客廳”》一文中,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傅光明寫下了他的文學師父蕭乾,憶及自己跟隨沈從文第一次邁進這個他神往已久的沙龍的情景,還原了這座老北京四合院裏當年的風貌。在傅光明看來,“太太的客廳”並非純粹的“京派”俱樂部和文化沙龍,而是志趣相投的朋友們談天説地的場所,是議論時事政治,針砭社會弊端,交流思想感情的平臺。

以下內容節選自《老北京述聞 名人故居》中傅光明所著的《梁思成林徽因“太太的客廳”》一文。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


  《老北京述聞 名人故居》,宗朋、劉墨費 編著,北京出版社2021年1月版。

抗戰爆發前二三十年代北平的文人文事,很多已經存儲在了我的記憶裏,有時不經意間就詩性地復活了。這些文學的遙遠記憶,使我的生命過程變得充實起來,也許還因為它們而有了價值。在我的想像中,我常常進入到我所喜愛的作家作品甚至他們的生活當中,有時還成了他們中的一員,與他們對話、交流。

魯迅、周作人的“八道灣”,以及後來魯迅的“老虎尾巴”;徐志摩石虎衚同的《新月》編輯部;沈從文的“達子營”新家;巴金常去的三座門大街《文季月刊》編輯部;冰心寫出《繁星》《春水》的中剪子巷的家;淩叔華史家衚同常有畫會和文人聚會的淩家府院;林徽因在北總布衚同3號的“太太的客廳”;蕭乾當北新書局學徒時住的北大紅樓對面的大興公寓,等等,我都仿佛在那些地方生活過。我與他們的景象邂逅、重疊,變成我精神世界不可分的一部分。

冰心故居——中剪子巷14號(張濤/攝,《老北京述聞 名人故居》插圖)

北京的現代都市化建設在日新月異著,許多文人的舊跡都只能在記憶裏留存“老照片”了。我所居住的景山西街,臨近三座門和五四大街,這是兩處現代文學地圖上重要的坐標。每每在現代文學的思緒夢影裏拾零,一些與之相交融的文人舊事便浮現在腦際。那地圖上還有兩處特別打眼的坐標,一個是林徽因“太太的客廳”,一個是朱光潛和梁宗岱在景山後面慈慧殿3號寓所每月一次的“讀詩會”。這兩處是20世紀30年代北平著名的文學沙龍,是“京派”作家、批評家們經常聚會暢談的場所。

我最早知道林徽因“太太的客廳”,是從我的文學師父,被習慣稱為“京派”後起之秀的蕭乾先生的嘴裏。他向我生動描述了他跟著他第一個文學師父沈從文第一次邁進這個他神往已久的沙龍的情景,他説話時眼裏露出的神情感染了我,我仿佛和他一同回到了當時的情境。

1933年11月1日,沈從文將正在就讀燕京大學新聞系三年級的蕭乾的短篇小説處女作《蠶》,發表在他主編的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上。沒幾天,讀了並喜歡這部小説的林徽因致信沈從文,説:“蕭乾先生文章甚有味兒,我喜歡。能見到當感到暢快。”沈從文隨即寫信告訴蕭乾,説有位“絕頂聰明的小姐”喜歡你的小説,要請你到她家去吃茶。

就這樣,興奮而有點緊張的蕭乾,穿著自己最好的藍布大褂,與師父一起叩響了北總布3號院的門扉。林徽因和沈從文之間,“發展了一種親密的友誼。她對他有一種母親般的關懷,而他,就和一個親愛的兒子一樣,一有問題就去找她商量要辦法”。我覺得,蕭乾對林徽因也有這樣一種戀母般純凈的感情。

“太太的客廳”所在地——北總布衚同24號(舊門牌3號)(《老北京述聞 名人故居》插圖)

當時林徽因的肺病已經很嚴重了,卻還常常與住在西總布21號院的費正清、費慰梅夫婦一起去騎馬。蕭乾第一次見她時,她剛剛騎馬歸來,身上還穿著騎馬裝,顯得格外瀟灑輕盈,哪看得出是個病人。聊起天來,談鋒甚健,幾乎沒有別人插嘴的機會。大家倒也樂得聽漂亮的女主人滔滔不絕地闡述真知灼見。她是這裡的中心,也是同道好友樂不思蜀的理由。

徐志摩把這裡視為他的第二個家,“每當他的工作需要他去北京時,他就住在那兒。他既是徽因的,也是思成的受寵愛的客人。在他們的陪伴下,他才會才華橫溢,而他也樂意同他們一起和仍然聚集在他周圍的那些氣味相投的人物交往”。而且,“徐志摩此時對梁家最大和最持久的貢獻是引見金岳霖—他最親愛的朋友之一”。而且,“老金”後來實際上成了梁家的一員,他就住在隔壁一座小房子裏,他那裏的星期六“家常聚會”,也經常是勝友如雲。徐志摩自然少不了,錢端升、陳岱孫、李濟、陶孟和等,都是這裡的常客。

其實,這裡並非純粹的“京派”俱樂部和文化沙龍,它還吸引著文學圈外的社會各界名流,話題也並不總都是文學。這裡是志趣相投的朋友們談天説地的場所,是議論時事政治,針砭社會弊端,交流思想感情的平臺。蕭乾就是在這“太太的客廳”裏,遇到了以身殉國的國民黨空軍飛行員劉粹剛的夫人許希麟,並以她的敘述題材,把劉粹剛為協同八路軍反攻娘子關而殉難的事跡寫成著名特寫《劉粹剛之死》,咏唱了一曲抗日愛國的頌歌。

這座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現在的門牌是24號。門口擺設擁擠得淩亂不堪,紅漆的雙扇大門油漆早已剝落。但也只有透過這院門,才能或多或少嗅聞到當年院落氛圍的氣息。因為,一進了院子,入眼的已是一幢不高的樓房,一切都已不復存在。我竟開始後悔找尋並進入了這個在記憶裏充滿了詩意的院子。當然,即便是院落完整地保存著,那道人文的風景也早已人去樓空,物是人非。記憶是用來彌補遺憾的。想到此,失落感也就不那麼強烈了。

我在記憶裏重新搭建了這座梁思成、林徽因一家住了7年的四合院,他們是1930年秋天搬來的。“高墻裏面有一座封閉但寬廣的院子,種著幾株開花的樹。沿著院子的四邊,每一邊都有一排單層的住房。它們的屋頂都由灰瓦鋪成,房屋之間鋪磚的走廊也是灰瓦頂子。面向院子的一面都是寬闊的門窗,鑲嵌著精心設計的木格子。木格子裏面都糊了或者是挂著漂白的稻草紙,以便讓陽光進來而又讓人看不見裏邊。

在院子的北端有一條通向起居室的中央門廊,起居室比別的房間大一些並且直接朝南。梁氏夫婦把一些窗戶寬闊的下層糊的紙換成了玻璃,以使他們可以看見院子裏的樹木花草,並在北京寒冷的冬天放進一些溫暖的陽光來。但在每一塊玻璃上面都有一卷紙,晚上可以放下來,使室內和外面隔絕。在前面的入口處有一個小院子,周圍的房子是用人們的住房和工作區。

  梁思成與林徽因(攝于20世紀50年代)。(《老北京述聞 名人故居》插圖)

著名畫家陳逸飛在和我的一次聊天中透露,他特別想拍一部反映20世紀二三十年代北平沙龍文化的電影。他説腦子裏一想到那畫面就覺得有一種詩意的韻律美。提到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廳”,他説自己雖然了解不多,但覺得當時北平的文人是一批真正純粹的文化精英、精神貴族。他們都受過很好的英美教育,都住在典型的四合院裏,又都過著很西化的精神生活。那感覺就好像是“四合院裏彈鋼琴”。

寫于2003年

作者係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員

作者丨傅光明

摘編丨安也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